1.香港楼价跌回全面“撤辣”前

香港此前超级撤辣大招提振楼市,仅3个月热度即冷却。港府2月28日宣布全面撤辣,3月成交创1998年后单月新高。然而4月即环比缩水近半,5月再缩一半(数据:美联物业)。从单个周末最高成交502宗,到5月最后一个周末时,成交已跌至60宗,直逼撤辣前低点。楼价方面,到6月初已跌回全面撤辣前的低位143.02点,未来或跌穿140点(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

近日内地也出台“最宽松”楼市政策,但一线城市并未全面跟进,北京更是迟迟按兵不动,即有避免造成如香港楼市行情急涨急跌的意图。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旗下频繁打折出售新房,几个项目降幅在20%-30%左右,也可解读为看衰香港楼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大陆中止134项对台关税减让

5月3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134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协定税率。长期以来,台当局单方面对2500多项大陆产品出口采取歧视性贸易限制,明显违反了ECFA相关规定。

从此前“相安无事”到如今对“惠台”出手,这与东部战区的联合利剑2024A围台演习一样,都是对赖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强硬回应。这份清单中的商品主要涵盖了化工、机床、电机等领域,这些产业为台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ECFA的主导权在大陆手中,如果台当局负隅顽抗,那么这134项可能只是“前菜”,后面还有“大餐”。

3.比亚迪发布续航2000km+新车

5月28日晚,比亚迪官宣发布第五代DM混动技术的秦L和海豹06DM-i车型,官称续航达到惊人的2000km+引发业界热议。虽然存在官方宣传使用更容易出好成绩的NEDC续航,而目前普遍使用WLTC续航的争议。但随着多个媒体实测成绩达2000km+,甚至有达到2500km左右,也打消了对官标续航达成率的迟疑。

截至6月4日,比亚迪秦L上市3天交付5000辆,火爆非常。作为一款最低价不足10万的车型来说,比亚迪这一次出招可谓行业震撼。将加速国产汽车在A级B级轿车这个合资车企传统领地的攻城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特朗普被判定34项重罪指控成立

当地时间5月30日,纽约一家法院陪审团裁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封口费”案中有罪,被控的34项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也成为美国第一位被判有罪的前总统。不过依据美国法律,定罪并不妨碍特朗普参与总统大选,且特朗普极大概率不会被判入狱。

特朗普本周宣布入驻TikTok,明显意在争取年轻选民。据最新民调显示拜登7个“摇摆州”全面落后特朗普,而摇摆州往往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关键,加上俄乌巴以等问题对拜登政府的牵绊,此次定罪对大选形势影响其实并不大。而中国则要做好特朗普卷土重来后,将面临的贸易战、科技战的形势变化的准备。

5.近10年最“难考”的一届高考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达1342万,恢复高考以来首次突破1300万大关,被称为是近10年最“难考”的一届。从人口趋势上该年龄段总人口并非高峰,报考人数猛增主要是之前高中普及化以及大量中高职学生全面加入高考导致。今年复读人数约413万,也维持高位,占到报考人数的1/3,复读生源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资源与人口很不匹配的的“山河四省”。

有限的本科名额,无法满足所有考生,今年恐怕有900万人无法考上本科。不过,从就业上看,读专科也不一定是坏事,据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调研数据,2024年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率最高,占比56.6%,且高于去年的54.4%。本科、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的 offer 获得率分别为45.4%、44.4%,均低于去年的47.5%、56.7%。

6.全球航运出现大拥堵

根据ONE、Hapag-Lloyd和X-Press Feeders等航运公司及其客户所反映的消息称,亚洲多个重要运输港口出现了严重拥堵和延误的情况。其中,新加坡港最为拥堵,集装箱船舶平均锚泊时长高达83小时。远超疫情时期的高点。

在红海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下,亚欧等主要航线的船只被迫选择绕行好望角,增大了许多关键中转港口的船舶流量压力。极端天气也是加剧航运拥堵的原因之一。航运拥堵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物流成本大幅上升,跨境电商因此经营压力倍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中国跨境电商或遭遇重挫

近日,美国数家清关行被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吊销Entry Type 86(即“小额豁免”)清关资质,业务被关停,导致国内卖家数千吨货物无法清关而滞留。CBP关停“小额豁免”清关业务的行动凸显了美国政府与Shein、Temu等跨境电商企业间的紧张关系,此次行动也将导致一些依赖“小额豁免”的跨境电商平台报关受到影响。

CBP此次关停“小额豁免”清关,是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加强“最低限度”进口商品监管以来采取的首批行动之一,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并且欧盟也可能会跟进,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应对计划。

以上为个人分析,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