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2015年到2017年11月,智驾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193起,金额达1438亿美元。资本蜂拥而至,把智驾捧上神坛。成立于2016年的小马智行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

然而随着潮水退去,智驾的量产和落地难题被摆在了明面上。小马智行也不得不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思考未来前进的方向。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

2019年前后,超过大半的投资人都沉浸在L4级别Robotaxi的广阔前景中。

宁愿自己多动动嘴、跑跑腿,也要找到一家创始人够牛、技术够硬的公司,钱不是问题。一旦Robotaxi成功,带来的是万亿级别的成本收益。

根据Renevo Capital数据,从2015年至2022年上半年,Robotaxi在全球市场融资达396.2亿美元,占自动驾驶行业全球总融资规模的82%。

Robotaxi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仅是智驾融资热潮的一隅。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统计,2015年到2017年11月,智驾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193起,金额达1438亿美元。资本带着对智驾未来美好的憧憬,闻“风”而动、蜂拥而至。智驾也被资本捧上神坛,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在这样的氛围下,顶尖工程师团队出身的小马智行被资本圈紧紧盯上。CEO彭军曾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CTO楼天城毕业于首届清华姚班(清华大学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誉为“中国编程第一人”。

彼时距小马智行成立刚刚3年,作为出道就由红杉中国沈南鹏一手扶持的L4公司,小马智行是当时赛道上最耀眼的明星选手之一。

正如楼天成一开始鉴定的“第一原则”那样,小马智行辗转多年,一直坚定地走在L4的路上,经历了L4在“被相信”和“被质疑”之间反复横跳的漫长商业化进程。

时移世易,市场变了。小马开始做起了部分L2辅助驾驶业务,车厂也更多需要L4厂商加持高阶自动驾驶方案。

一路走来的小马,再次迎来一个转型中的十字路口。

01做L4,是小马智行难以割舍的初心

2022年是一个分岔路口,也是抱着L4梦想的一众厂商最艰难的时刻。

尽管投资潮的时候钱多僧少,但投出去的钱总要有一个收回来的时候,商业化、量产能力成了被质疑的最大声音。

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厂商都像小马智行一样拥有巨额融资。据企查查显示,从2017年到2022年,小马智行仅披露融资额就高达10.93亿美元,背后更是有一众大型投资机构撑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小马智行账面上还有几十亿人民币支撑,现金流十分充裕。

因此,当时的小马智行拥有充足的资金和顶尖的技术团队,没有理由不继续坚持下去。

但更多厂商面临的情况是——如果今年再拿不到量产项目,公司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这一时间节点,各家厂商和投资人分为了两派,一类继续投入L4的宏伟蓝图中,一类希望能借助L4能力“降维打击”下场做量产。很显然,小马是前者,当时名不见经传、如今最不缺量产项目的Momenta是后者。

Momenta的故事相对简单也相对疲惫,主要围绕着上汽智己项目展开,做好了就能证明自身的量产能力,做不好就基本可以离场告别智驾领域了。

此后的经历大致是量产项目、爆款车型的一生二,二生无穷。

小马智行则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两条线上并行。乘用车讲Robotaxi故事,商用车讲Robotruck故事。

2022年4月,小马就在广州首次获得了出租车运营的许可,这也是全国首例,同时在北京也获得了首批自动驾驶的无人示范运营牌照。

Robotruck方面,与三一重卡成立了“一骥智卡”的合资公司,与中国外运成立了运营的物流公司青骓物流,作为推行商业化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最开始的Robotruck战略离不开小马智行、三一集团和中国外运成立的“智慧物流战略联盟”。

但随着近几年市场智驾需求的快速演变,小马的智驾战略在L4的基础上多了些新内容。

02现在选择讲多元化故事

截至目前,小马实际形成了包括Robotaxi、Robotruck、乘用车辅助驾驶、域控硬件在内的多种商业化路径,在每一条路径上都有自身的思考。

前两者是老本行,后两者则是面对商业化要求的新变量。

乘用车辅助驾驶方面,小马选择和极石汽车合作,通过与主机厂共同开发智驾方案的形式,实现量产车智能驾驶。目前,中大型豪华 SUV 极石01车型上已经搭载了小马智行高算力平台及L2++ 功能。

有关小马和极石的合作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小马从极石汽车拿了2000的开发费,单车1000元license

第二个版本是拿了3000的开发费,单车0元的license

无论从哪个版本看,小马这个项目的单价无疑是很高的,但项目研发能否摊销,除了营收收益,品牌收益、战略投资收益、量产经验积累收益对小马智行来说都至关重要。

但就极石车型来看,标配版智驾方案由易航智能提供,高阶智驾方案才主要由小马智行负责,搭载车的数量可能并不多,极石也不是一个太大的主机厂,在这一项目上能积累多少经验目前尚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这款高阶智驾方案中,使用的传感器和硬件都是顶配,双Orin X加上禾赛的三颗激光雷达,各种传感器堆满,先不论主流车型项目中选用的是什么配置,就连和Robotaxi相比也区别不多。从这个逻辑看,对于小马的经验积累打磨好处不多。

换言之,站在这一时间节点,如果合作的是比亚迪的某个车型,效果也许会大为不同。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各家方案商都在争抢比亚迪的项目,虽说商业化给不了太多钱,但是可以带来很高的资本市场估值,或者吸引更多的融资。

此外,比亚迪具有较多的车型销量,在合作过程中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各种有挑战的问题,这对于量产打磨是非常大的加成。

因此,小马做乘用车辅助驾驶的核心点其实在于:小马在做乘用车辅助驾驶市场上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又愿意为其付出多少资源?毕竟,这并不是最初做L4的初心。

另一边,小马在域控硬件方面选择与美团绑定来推动商业化。

去年3月23日,小马智行宣布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按照合作内容,小马智行将为美团自动配送业务打造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这款产品基于双 NVIDIA DRIVE Orin 系统级芯片,采用液冷技术,并严格按照车规量产需求打造。

截至目前,域控这方面已经拥有了包括OEM、美团、新石器在内的多家定点客户。但这是一个相对小的市场,据知情人士透露,小马智行去年在域控版块的业务营收约几千万元。

小马智行现在讲的最多的,是Robotruck故事。

前几日,小马智行已经在北京首批获准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将在京津塘高速等路段进行“1+N”编队自动驾驶测试。这也意味着,小马智行将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开展双城(北京+广州)编队自动驾驶测试的企业。

同时,对外口径上,小马智行也一直没有放弃这个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坚持的路线,哪怕现在并没有量产辅助驾驶火热。原因可能有两点:

第一,做了这么多年,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商业化能力。据小马智行消息,其Robotruck业务已经做到年收入连续超过1亿元,而这一指标,在今年4月才刚刚被百度Apollo在内部信中当成目标。

如果再调转枪头做辅助驾驶业务,无疑是一个长期投入且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举例而言,即使能拿到一个开发费是5千万的项目,也要长线投入一两年才能完成,对于两三百人的研发成本来说,投入产出比极低。Robotruck本身又占据了大幅的营收,放在如今是一个不得不讲的故事。

第二,今年4月23日,证监会披露小马智行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显示小马智行拟发行不超过9814.95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面临如此的上市诉求的情况下,Robotruck是一个更好的故事,一年的时间节点,需要一个较好的商业化模型来争抢。

而且,美国环境下已经有图森的案例,华尔街更容易认可Robotruck的逻辑。

基于此,Robotruck是一个不得不讲,而且要一直讲下去的故事,至少今年是这样。

Robotaxi方面则处于稳步推进过程中。近期,丰田中国、小马智行与广汽丰田联手打造的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由广州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三者共同持股,企查查显示三者持股比例分别为50%、32.77%、17.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企查查

北京车展上的铂智4X Robotaxi概念车就是新公司下一阶段的投放计划。

基于此,从整个商业化模式来看,小马在Robotaxi和Robotruck的主线之余,也开始了寻找乘用车辅助驾驶应用场景的路径尝试。

03L4的分岔路口与资源陷阱

但站在这一时间节点,讲好L4的转型故事却并不容易。L4厂商在不同时间节点的选择决定了此后的投入产出比。

如今量产项目拿到手软的Momenta,早在2019年就萌生了转型做量产的想法,埋头做上汽智己项目到2022年才迎来转机,此后一路跟在主机厂后面跑量产也不过才2年光景。

当时一众L4厂商中,下定决定重资源做L2量产的也只有Momenta一家。

放眼目前,也只有大疆车载能够凭借对产品方案的定义和芯片厂商的绑定大幅落地各家主机厂。

但现如今,所有的L4厂商,无论是否有自己深耕多年的主流方案路线,都不想绕开L2这一环,似乎量产经验已经成了争抢商业化的必经环节。

问题是,拥有如此多的资源背景、账面上仍存数十亿人民币的情况下,小马涉足乘用车辅助驾驶领域会有多深?在美股上市前、想要讲Robotruck故事的节点,又敢于在这一领域投入多少资源?

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上市”这问题也值得小马智行挠头搔耳。

上海证券报6月3日消息称,美股科技股在在上周突然崩盘。纳指自5月初以来首次跌破21日均线。市场对科技股盈利能力和估值合理性有着强烈的担忧,美股估值不振;与此同时,在当前背景下,港股流动性、风险偏好和估值扩张空间在高利率环境下显著承压,并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弱势。

在什么时间点上市哪个板块?如何在上市的同时协调诸多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所有的问题,不仅拷问着小马,也拷问着从L4时代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如今这一分岔路口的所有选手。

L2对半路进军的选手到底意味着什么?该花费多少精力投入其中?未来应该讲好哪一个故事?仍然是个神秘、美丽又暗藏凶险的变数。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汽车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