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现在社会的餐饮行业已经日趋发达和体系化,这就导致大部分人都喜欢在饭店里用餐,点外卖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不过现代餐饮虽然种类丰富,但其购买成本对于市民们来说也属实是个大问题。现在的很多城市里,外卖的起送价格就能达到15元,一天光吃饭就能花二三十,令人肉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花了钱不代表一定能吃到东西,因为顾客无法看到后厨,所以很多餐馆明里暗里搞各种小动作,很多时候顾客花了58块钱,结果只能吃到8块的东西,令人发指。

那如果把时间倒退回50年前的70年代,让你去用10块钱去那时的饭店或者街头巷尾里吃大餐,你又能吃到什么样的山珍海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饭店“有价无市”

为了防止一些年轻的朋友无法理解接下来的状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上个世纪70年代,咱们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许多风俗习惯和现在的我们是不同的。

那个时候,日常吃穿用度都是要凭票供应的。当然你如果有钱烧得慌,也可以用钱来折算票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拿白酒举例子,一毛钱可以折算一两白酒的粮票。但这样花太亏了,基本上没人会这么干。

对,那时候还没有发生现在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人们花钱都是论角甚至论分花的。当时还有个说法叫做“36元万岁”,所以10块钱放在那时候绝对算得上笔巨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因为凭票供应的原因,那时候的国营饭店平日里都是门可罗雀的,只有到了发放粮票的时候才会有人决定去饭店冲动消费一下。

虽然开张的机会少,但那时候的饭店服务员和大厨倒是不很担心自己的生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那时候的饭店很多都是国营企业,在里边打工的各路人等地位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每月都拿固定工资,虽然不一定很富裕,但绝对差不到哪去。

而正是因为饭店国营,使得这些饭店可以雇得起一流的大厨,用得上最好的食材。这也使得当时的饭店成为社会各界用来招待贵客的一个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拿着10块钱进门消费,别说是四菜一汤了,就算点上一桌子肉菜也是绰绰有余。

那时候大多数肉菜的价格都在5毛钱左右,所以你足足可以点上三四个肉菜,甚至还可以点上一瓶茅台来助助兴——茅台那时候8块钱一瓶,相对于现在的水平来说也就一千不到,便宜的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主食则更便宜了,馒头一个三分,肉包子一个五分,甚至一盘水饺连皮带馅也才一块二,照这么看,十块钱足足可以把人给吃撑,前提是你面票和肉票都携带到位了。

不过,要是你在结账的时候拿出来一张十块钱的“大钞”,那估计犯难的又会变成店家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破不开这样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小吃街

在现代的城市小吃街里,10块钱算是最基础的消费标准了。而且基本上买来的东西也就是一份烤冷面啊,几个生煎包啊,或者是几个串串什么的。

对胃口好的人来说,这些东西可能连塞牙缝都不够格。

但你要拿着这笔钱回到50年前,那绝对是够把整条小巷给包场的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那个年代北京城的街头巷尾来说,各种小食令人目不暇接,恨不得每样都来一份。而在这之中,炸爆米花的小摊无疑会吸引最多的目光。

现在的孩子吃到的爆米花大多数都是由爆米花机做出来的,在机器中放入玉米粒、黄油和白砂糖就能启动,爆出来的爆米花也是又香又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很显然,过去的年代不可能用上这样的高科技。那时候的爆米花是需要手摇的,老板会将爆米花装进中间的压力锅之中,再在炉火上不断地旋转压力锅,使其均匀受热。

等到火候合适时,卖爆米花的小贩通常会拿着一个麻袋套在压力锅的锅口,随后就是一声放炮似的巨响,锅里的高压气体裹挟着爆米花一起冲出,这就算是做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因为当年的物质匮乏,这样爆出来的爆米花不是很甜,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一股焦糊味,但这种独特的烟火气也是人们回忆中最独特的一个部分。

除了爆米花之外,人流量第二多的小摊可能就是馄饨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那个年代虽然大多数家庭都按时配发肉票,但一般的家庭本着勤俭持家的生活作风,基本上一两个星期才能改善一次生活。有些穷苦人家甚至只有逢年过节才吃肉。

所以说,那时候的馄饨,也就成了为数不多能见到荤腥的地方,虽然这些馄饨里包着的肉可能连一个指甲盖的大小都没有,但这已经算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享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馄饨之外,这种街边的小摊有的还会卖面条。不过相比馄饨,点面条的人就少了不少。因为这种面条一般没什么油水,就是清汤面撒一把葱花而已。所以没什么人愿意吃。

出了馄饨摊之后,不少人可能会想着去买点糖果之类的零嘴吃吃。这个时候,街边的糖稀和糖画小摊就会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糖画的话,现代的人们对其并不陌生。现在这种艺术形式还能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景区或者夜市里。随便给上三五块钱,糖画艺人就能根据你的要求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不过对于糖稀,可能有些年轻的朋友就没见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小摊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在麦芽糖罐子里用两根小木棒搅和出一团糖,然后交给孩子们品尝,形态像是现在的棒棒糖。

而另一种更为确切的说叫做吹糖人,经营这种小摊的人基本上都是年逾五十的各种大叔大爷。他们会将熬好还未完全冷却的糖稀扯在手上,拽出一条糖浆含在嘴里,用手捏出各种形态的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吹糖的人嘴是不闲着的,他们一边要向糖浆里吹气,还要栩栩如生的发出各种动物的声音。最终等糖人形态匀称之后,这栩栩如生的表演就结束了。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吹糖人多少有点不太卫生,但在那个年代能看上这样的口技表演,也算是难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街上卖糖的小摊就变得更热闹了。因为在这个时候许多地区都会出现过节必吃的关东糖,其实就是俗称的糖瓜。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在民间传说中,糖瓜可以粘住回天庭打小报告的灶王爷的嘴,让他无法对我们恶言相向,进而保佑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前慢

其实,上边提到的诸多小吃和菜品,只是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一个角落而已,在未被提起的地方,可能还藏着某些人对某些事情的宝贵回忆也说不定。

现在的年代里,为什么这些事物都逐渐消失了呢?可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能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有可能是从前太慢,跟不上我们现在的脚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如果身上只有10块钱,他大概是什么也干不了的。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怀念过去的一个原因吧。

但人生,本来就是要不断地向前走的。一味的怀旧并没有什么意义,只会拖累我们此刻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回忆珍藏起来,等到自己感到精疲力竭之时,再翻出来看一看。到那时你可能就会想,“当年我那么艰难都挺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参考:中国经济时报:《直击外卖餐饮行业短板》 2024-05-28
北晚在线:《关东糖、点心匣子、杂拌儿……70后北京人的私家年货美食记忆》 2020-01-17
齐鲁壹点:《70后的童年美食》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