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降本增效。

@网车观察 原创

作者丨宜新 编辑丨熊晓宇

当行业的平均营收开始下降时,许多理所应当的标配服务正在慢慢消失。

近日,据媒体报道,网约车开空调收费的情况正在多地发生。据央广网消息,日前一位江西的乘客也向央视网《新闻+》记者反映,说自己遇到了网约车开空调要加钱的情况。“当时我是在市里考试,打了特惠快车。当天室外气温接近30摄氏度,坐进车里的时候像火炉似的,我就询问师傅是否能开会儿空调,司机师傅说开空调可以,但是要额外给钱。我拒绝了支付,司机师傅也没开空调。”

与以上乘客经历相似,据《新京报》报道,北京董先生打网约车上车后提出开空调,司机以单价太便宜拒绝,之后将车停在路边并拒载。

另据金台资讯消息,有的司机直接在乘客座椅前贴上收费通知单,要求“开空调加收10元现金”,还附上了单独的收款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理所应当的服务,为什么现在成了一类困境?其实从成本来看就一目了然。

有司机给媒体算了一笔账,与不开空调相比,一辆燃油车“开空调一个月最多会多花2000元”,司机自然没有开空调的积极性。同类对比,在电车上虽然成本增加相对较低,但夏季如果开空调的情况,电车的续航里程会大幅度降低,这也意味着时间成本的上升。

叠加近期的异常高温天气和油价暴涨因素,这种积极性会更低,所以“空调之战”爆发的频次也会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来看,影响空调困境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赛道近日进入到了超饱和状态,运力溢出形成内卷导致目前网约车司机们的收入日渐稀少。

根据红星资本局报道,网约车行业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订单规模的空间已经有限,司机数量却仍在飞速增长。

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从2021年到2023年,网约车月订单量基本徘徊在8亿单上下,但驾驶员证数量从2020年5月的208万本提高到了2023年12月的657.2万本,猛增216%。而反观同时期内,全国网约车订单量增幅却不到11%,人均订单量也从280单下降到了136单。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企业和个人谨慎选择网约车行业。

而在停开空调之前,多个征兆也纷纷出现。从停缴五险一金,到工作时长被迫延长,不一而足。在乘客端,去年以来,诸如“网约车为什么总是臭臭的”“打到臭车的概率越来越高了”等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广泛热议。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对于网约车平台的吐槽更是五花八门。

信息的透明化,让网约车司机的困境逐渐浮现各个社交媒体之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监管方的关注,但困境的解决依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方面的配合,服务端乘客的理解也十分重要,如何进一步破局,多方正在共同努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