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舆论有两个地产方面的论调:

一个是收储未售商品房可以稳定房价

另一个是地产开发急剧收缩下,房子价格很快会暴涨, 因为供应会减少。

两个都是笑话
第一个钱的来源只能是发债, 但未售商品房数量巨大, 根本不能收, 哪怕收一半都是做不到的;

其次, 已经收储的, 怎么处理?

只能放出去租, 因为没人买, 现在租金回报率本来就是超低水平, 如果大量增加出租房供应, 租金一定暴跌, 租金收入扣除管理成本后根本覆盖不了借款成本。因此, 地方政府是白痴才会动真格去收储。

多地的收储实践和即将推出的收储方案,指向的显而易见的结论是:

第一,附着在土地上的地方债务压力可以很大程度缓解;

第二,土地财政依靠地方国企能完全重新转动起来。

但前提是地方政府有上面这两点意愿,重视租赁贷款这类超长期加杠杆工具,打通地方国企拿地与融资和地方财政这两个口袋。
第二个结论——房价会暴涨,则更荒唐。

现在二手房挂牌数量已是天量, 而且还会不断增加。一手房也有大量未去化库存, 即使一手数量不再增加, 巨量的二手房抛售压力下, 房价也不可能上涨, 只要上涨一点, 立刻会刺激更多二手房挂牌出来。
那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说这些笑话呢? 你猜。

为何这两年城投(地方国企)拿地和开工都有下滑?

1、融资难;2、不会建;3卖给谁?

除了2,1和3,收储都可以解决,保障房不算隐债,银行也乐意放30年的租赁贷款,卖不出去的房子换主体回收,甚至卖不掉的地也能回收。至于价格,对于左口袋和右口袋也就是怎么记账而已。

这些关键点在于,如果换成民企甚至央企,都只能按照市场化来谈了,所以现在的收储方案的方向决定了如果要上量,那只能指向地方土地和财政内循环。

不要小看这个内循环,近几年城投拿地六七万亿,开发可能不足40%,去化不足一半,如果都循环起来,对地方财政将是一笔巨款。

收储本质是银行扩表、央行扩表,结果是地方债务下降、土地财政回暖、地产库存减少、保障房增加。

肯定有人问:银行借这么多钱风险不大吗?

那我问你:这些库存卖给老百姓,按照30年3.4%的利率风险更小吗?

在居民部门收入和预期最差的时候,政府认真加杠杆就是对居民部门最好的解脱,这是宏观经济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