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山西,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动当地的爱国青年和农民们抗敌日寇,保家卫国。

在汾城、襄陵一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建立了坚强有力的组织架构,统一整编为抗日自卫队,和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抗争。

汾城、襄陵一带抗日自卫队,在一九三九年六月改编为新军二一三旅,一九四〇年新军二一三旅改编为八路军,一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这支抗日武装认真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开展抗日反顽斗争,经历大小战斗二百余次,消灭日、伪、顽军八千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英勇战斗,被誉为人民的子弟兵,在山西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山侦察反被包围

一九三九年的冬天,新军二一三旅周围的斗争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生存环境也越来越险恶。

阎锡山势力掌控的山西当局,对共产党领导的新军二一三旅十分提防,他们不希望这只正义之师在山西发扬壮大,影响到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

在山西当局看来,这支军队假如能在日寇那里吃点亏,力量受损后被山西旧军收编吞并,那才是最佳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山西当局和山西的旧军队,不但不支持新军二一三旅的抗日斗争,反而在背后不断威胁捣乱,让新军二一三旅的活动十分困难。

当时在山西的日寇势力十分猖狂,日本人还收编了很多伪军武装,日军和伪军把坚持抗日的新军二一三旅视为生死大敌,将兵力都集中在围剿新军二一三旅上,对山西当局的旧军倒是不闻不问。

新军二一三旅面对着腹背受敌的恶劣局面,在山西坚持奋战,和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除了在正面战场上交锋以外,新军二一三旅还常会派出精干的干部和战士们,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和日伪军在多个战场上明争暗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天,新军二一三旅五十七团的四连连长陈明高,就奉命带着排长李云山,一起深入敌后侦察军情。

陈明高身材中等,身躯健壮,他身手了得,多次奉命执行这种深入敌后的危险任务,他凭借着高超的枪法和武艺,铲除了很多投靠日寇、无恶不作、残害父老乡亲的汉奸恶霸,执行任务时无一失手,在山西的伪军武装中,他的大名令人闻风丧胆。

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他手下的李云山年龄较小,看似并不起眼,但斗争经验也很丰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得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还没亮,陈明高就带着李云山,换下了身上的军装,打扮成普通老百姓的样子。

两人在贴身衣物里藏好短枪,就从部队驻扎的西山下来,前往日伪武装控制的汾城县南贾镇执行任务。

两人埋头赶路,走了几十里路,进了人烟稠密的南贾镇,刚到镇上,经验丰富的陈明高马上感觉有点不对。

原来陈明高一进镇上,就开始留意街上行人的一举一动,尤其注意自己身后有没有人在跟着,果然不出他所料,他发现自己和李云山身后不远处跟着有人,远远地监视着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虽然他和李云山精心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样子,但还是引起了伪军汉奸们的注意,吊在他们身后当起了尾巴。

艺高人胆大的陈明高,并不慌乱,他心想,老子正想要去找你们这些狗汉奸们算账呢,你们倒送来门来了,那就来得正好,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

这时,陈明高看到路旁有个饭店,就拽了拽李云山的衣服,两人不动声色的向饭店走去,早上从西山出发以来,两人一直没吃过东西,肚子也有些饿了,正好吃饱了再收拾汉奸们。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赶路十分辛苦,这家饭店有热腾腾的烧饼和汤,能让过往赶路的行人们吃口热的,暖和暖和,因此生意十分红火。

眼看进来了客人,饭店里的跑堂赶紧迎上前来招呼他们,陈明高张望了一下店里的情况,就挑选了一个紧挨街道窗户边的座位,这样便于他们观察外面街上的情况。

他们无暇挑选吃什么,就说吃完了还急着赶路,让跑堂的随便来点吃的,跑堂的忙不迭地应下来,说给他们打两碗现成地羊汤,再上些刚出炉地热烧饼。

陈明高答应下来,两人就坐下来等着上菜,陈明高和李云山虽然看似坐了下来,但其实全身神经都绷紧着,眼睛也一直盯着外面,一旦有什么情况随时可以发现。

此时饭店的门帘突然掀动了一下,陈明高马上用胳膊肘子捅了捅身旁的李云山,让他留意门口的动静,只见从外面探进来半个脑袋,向饭店里张望了一下,又马上退了出去。

陈明高跟李云山努了努嘴,两人都心知肚明,是刚才跟着的尾巴来了,看来来者不善,接下来可能会有一场恶斗了。

烧饼和羊汤都端了上来,两人正好都饿了,就赶紧拿着吃了起来,陈明高吃了几口烧饼,又喝了口羊汤,故意用四川口音吆喝起来,让跑堂的给他加些辣子。

饭店里的伙计连忙端了碗油辣子出来,听了陈明高的四川口音,他以为这两个客人是外乡人,就好意提醒他们小心一点,最近世道很乱,保不齐很出什么乱子。

陈明高听了哈哈一笑,反而安慰起伙计来,让他不要怕,陈明高的话音刚落,只听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