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华出口出现两位数下降,这令这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的国家感到不安。荷兰国际集团(ING)宏观研究全球主管卡斯滕o布热斯基表示,德国出口商也觉得自己是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安全和贸易关系的受害者。他表示,“德国现在被视为美国的盟友,这导致(中国)更加——或明或暗地——不鼓励购买德国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学家表示,今年头4个月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1.3%,突显出这个欧洲工业强国面临的一系列独特挑战。汽车制造商正在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化工生产商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企业正受到高电价的影响,欧元兑美元升值也削弱了德国商品的竞争力。

几家在中国拥有大量业务的德国大公司公布,第一季度在华销售额大幅下滑,其中包括化工集团巴斯夫(BASF)、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大众(Volkswagen)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博世(Bosc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中国出口下降是今年年初德国制造业急剧下滑的众多指标之一,包括工厂产出下降、需求暴跌和积压订单减少,这可能会减缓这个欧盟最大经济体的增长。而在欧洲国家中,德国似乎是一个异类,大多数国家今年对中国的出口都有所增加,这表明德国出口商在中国这个欧洲以外的第二大市场正在失去市场份额。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盟27个成员国对华出口同比增长2.9%。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一下降意味着,今年头三个月,中国仅占德国出口总额的6%——这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份额,低于过去四年同期的7%以上。这与此前的预期背道而驰,此前的预期是,在去年底北京取消零冠政策、供应链瓶颈缓解后,德国庞大的制造业将受益于中国需求的提振。

布热斯基表示,“主要是服务业出现反弹,但制造业尚未出现反弹。”他补充称,由于小型电动汽车缺乏,以及中国人倾向于购买国内汽车制造商的车型,德国汽车制造商因此受到了打击。他还表示,去年汽车和零部件占德国出口总额的15%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受俄乌冲突影响,尽管欧洲天然气价格已从去年的峰值大幅下跌,但仍高于前些年,这使得能源密集型企业持续处于不利地位。研究集团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首席德国经济学家奥利弗o拉考(Oliver Rakau)表示,“由于能源危机,化学品产量大幅下降,竞争力受到了永久性的打击。”

另外,德国出口占欧盟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最近欧元兑美元汇率从去年末的低于平价,升至近几周的1.07美元至1.10美元,这也阻碍了德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