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约1000字 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与热

文/誉潇

春节过后的一个晚上,岳父岳母带着大宝二宝睡觉,二宝脱了棉衣服后还坐着玩,岳父担心他受凉,便说:“二宝盖好被子好不好?”

二宝斩钉截铁地说:“不好。”

岳父转移话题:“那么出去玩好不好?”

二宝稍微停顿下说:“也不好。”

岳父接着问:“那怎样才好?”

二宝张口回答:“开心就好。”

说得岳父哑口无言。

岳父把这件事讲给我听,最后感叹道:“二宝刚满三岁,说话就这么老练。”我笑了笑说,他口才确实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春节,我带着大宝二宝回老家过年,临走时,11岁的侄女给他俩一人买了一把玩具手枪,二宝拿着爱不释手。我哥看到后问他:“这枪谁给你买的?”二宝没说话,我娘见他没吭声,便说:“这是静涵姐姐买的。”

这时二宝用质疑的口气问:“静涵姐姐有钱吗?”

娘说:“静涵姐姐有压岁钱呀。”

二宝紧接着说:“我怎么没收到压岁钱?”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赞叹这小子挺机灵。

二宝不管到哪都受欢迎。不会说话时见人就微笑,深得左邻右舍的喜爱。刚会说话时,见了年老的喊爷爷奶奶,见了年轻的喊叔叔阿姨,大家对他爱之有加。

2岁半到了幼儿园,起初还担心他不适应,没过两天幼儿园老师打电话和我说可喜欢他了,他经常对老师说:“老师,你好漂亮,我可喜欢你了。”

他不仅会说好听话,而且还勤快,每次放学时帮着老师摆放凳子。这次回老家,他一下车便和家里的哥哥姐姐打成一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家二宝,给人的感觉外向活泼、热情洋溢。而我家老大则恰恰相反,性格比较内向。记得他一岁左右,不苟言笑,严肃得像个小大人,我休假在家带他出去玩,出去时是什么表情,回来时还是什么表情,感觉时间在他脸上凝固了。因为他的表情变化不大,周边的同事称他为“淡定哥”。

“淡定哥”看起来淡定,其实并不淡定,3岁时看到同事走过来,还直抱我们的腿,更别说见到陌生人。

他虽然比较内向,但却很受女同学的欢迎。我很少去幼儿园接他下学,但每次去,都能碰到女同学跟他热情地打招呼,而他似乎没听到,低着头往前走。

有一次,我骑着小电瓶车去接他,刚出幼儿园的门口,就听到一个小女生喊他:“洋洋,和我一起坐车回家吧。”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妻子同事的女儿,她坐在她外公驾驶的三轮车上,挥舞着手臂和他打招呼。

妻子的这位同事和我们住得很近,都在妻子大学新建的小区,平时经常能碰到,每次遇见,小姑娘都很主动热情,而我家老大像个木头人,对人家不理不睬,为此,我没少批评他。

这次,他仍然没搭理人家,我严肃地对他说:“同学给你打招呼,要积极回应,否则很没礼貌。”在我的施压下,他极不情愿地从嘴里挤出两个字“不坐”。声音很小,不竖起耳朵听是听不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老大不仅在外面是这样,在家里也一样。前几年,我每次探亲回家,他看到我后总是躲到一旁,低着头不说话,等我刚离开他的视线,他马上窜到我的箱子旁,毫不客气地翻起来。当然,为了和他搞好关系,我每次回来都会带点零食。他对我的陌生感,总是要经过一两天才能完全消除。当然,随着他慢慢长大,情况好了点。

去年秋天,我去北京出差,在那边待了十几天。我记得回到家时已是晚饭时刻,家里的饭菜刚摆上桌,大宝看到我推门进来,脸上露出喜色,喊了一声“爸爸”,二宝则是直接扑到我的怀里,拉着我走到餐厅,让我坐在椅子上,待我坐定,他说:“爸爸,我给你拿碗筷。”说完飞奔进厨房,把碗筷拿出来摆到我面前,紧接着他又跑到厨房,又拿出一双筷子,站到椅子上不停地夹菜喂我,一边喂我一边说:“爸爸,你多吃点。”被他一顿“投喂”后,我看到盘子里的鱼丸子剩得不多,就说我吃饱了,他看到我不想吃了,就往我碗里夹菜,那个热情劲,让我这个老父亲很是感动。

这就是二宝,永远热情似火,让人很亲切。记得岳父每次过来,二宝都是热脸相迎,而大宝总是抬头看一眼,并不答话,继续忙着手中的事,似乎很冷漠,也因此被我们批评,说他不懂礼貌。

也许,我们不应该急于批评,让子弹飞一会,毕竟大宝的性格就是“冷”,这只是外表看起来的冷,其实内心很细腻。

记得那次我出差回来,大宝虽然没有表现出来那么激动和热情,但他内心里非常想念我们。有他写的日记为证,题目是:中秋节来了。内容:

我想我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出差两周还没有回家,妈妈学习3个月还没有回家,外公又回老家了。只有外婆带着我和弟弟,每天送我和弟弟上下学,外婆好辛苦啊。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爸爸妈妈中秋节那天回家,陪我和弟弟吃中秋月饼,我们一家人好开心。

记得当时看到他写的日记,我很感动,我们为他付出的一切,他心知肚明,只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

冷与热,各有千秋。我经常和家里说,不能因为大宝“冷”,感觉不懂事,就经常批评他,而二宝“热”,感觉聪明伶俐,就一味表扬。要用欣赏眼光看待他们,毕竟,不管什么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作为父母、长辈,我们的任务就是就是发现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工作在特长领域,那就是成功的育人之道。 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版权:本平台致力于弘扬传统孝道、礼赞天下爹娘、守护公德良俗。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投稿。联系信箱:7245289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