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
摘要:对于1942年6月初的中途岛海战,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是美军能够在兵力对比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日军的关键,并且美军在这次战役中一举击沉日军4艘航母,因此被誉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但恰恰这两点,却是认识上的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1942年6月初的中途岛海战,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是美军能够在兵力对比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日军的关键,并且美军在这次战役中一举击沉日军4艘航母,因此被誉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但恰恰这两点,却是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来说说密码,由于日军在前期的战争中顺风顺水,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横扫太平洋,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在保密上十分疏忽,加上美军在前期密码破译上的积累,因此美军在战役开始前成功破译了日军密码,全面掌握了日军的进攻计划,并立即进行了针对性部署,从而赢得了战役胜利。
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完整破译日军密码,这点没错。但破译密码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并不是战役胜利的关键,或者说决定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关键最根本的原因是日军自己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集中优势兵力,这是军事上众所周知的原则,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能够在实战中贯彻这一点的,却并不多。在中途岛战役,日军就正是犯下了不集中兵力的兵家大忌。日军除了将中途岛作为主攻方向,还安排了对阿留申群岛的佯攻,以2艘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6艘潜艇、5艘扫雷舰和4艘运输舰,组成北方编队,投入到和中途岛相距2700千米之遥的阿留申群岛。虽然说阿留申群岛是美国的领土,属于阿拉斯加州,但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经济也不发达,所以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必须要确保的战略要点。所以美军在破译日军密码之后,只向阿留申群岛派出了一支规模很小的舰队,进行象征性的抵抗,而将尽可能多的力量都集中到了中途岛。这样一来,日军动用了占总兵力将近30%的力量,用于阿留申群岛,丝毫也没有起到分散美军兵力的作用,反而把自己的兵力分散了。
在主攻的中途岛方向,日军也将参战兵力分为主力编队、机动编队和登陆编队三大部分,而且两支最重要的力量主力编队和机动编队相距至少300海里(约550公里),这个距离是什么概念?就是舰艇需要全速航行10小时!一旦发生意外状况,根本来不及相互救援。
在经过了这样分散再分散之后,日军担负压制中途岛岸基航空兵和歼灭美军舰队这两大最重要任务的机动编队,兵力编成就只有4艘航母、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1艘驱逐舰和8艘补给舰,而美军部署在中途岛附近的两支特混舰队,合计3艘航母、7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14艘艘驱逐舰,两相对比,日军已经没有多大优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作战飞机数量上,日军4艘航母共搭载266架舰载机,另外航母上还搭载准备在占领中途岛后进驻岛上机场的56架飞机,总共322架。
美军3艘航母搭载233架舰载机,外加中途岛岸基航空兵121架各型作战飞机,总共354架。
322:354,在最关键的航空兵力上,日军反而处于劣势。而且日军航母舰队需要同时对付美军航母和中途岛岸基航空兵两个作战方向,更是进一步拉大了战术劣势。正如正如日军航母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所说,这是让一只猎狗同时去追两只兔子!
从这一点来说,即便美军没有破译出日军密码,不掌握日军的全部进攻计划,但就航空兵力上的对比,日军要想赢得战役胜利,是十分困难的。
至于“命运五分钟”的说法,也不过是日本人给自己这场惨败找来的遮羞布。根本原因也是在于舰载机数量不足,如果有足够的舰载机,完全可以避免“命运五分钟”,避免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的混乱。
要知道当时日本海军拥有10艘航母,如果在中途岛方向投入6艘而不是4艘的话,那么完全可以2艘航母的舰载机专门对付中途岛,2艘航母的舰载机专门对付美军航母,另外2艘航母作为预备队,根据需要投入到最具威胁的方向,那么美军即便破译了密码,即便抓住了日军最脆弱的“命运五分钟”,都无法取得胜利。因为在绝对的实力优势面前,任何花招都没有毛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说说击沉日军4艘航母,日本海军元气大伤,从而使得中途奥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中日军4艘航母被击沉,确实是事实不假,但元气大伤,战争转折点却未必。
虽然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但还有“瑞鹤”号、“翔鹤”号、“龙骧”号、“祥凤”号、“瑞凤”号和“隼鹰”号等6艘航母,而美军在太平洋上只有“企业”号、“大黄蜂”号和“黄蜂”号3艘航母,即便加上因伤还在本土修理的“萨拉托加”号,航母数量优势依然在日军一边。
而且,比航母更重要的是飞行员。此战日军总共损失舰载机322架,其中空战损失只有39架,其余283架都随航母沉没而损失的,飞行员损失只有110人,其中在空战中损失81人,航母沉没时损失29人。日军4艘航母上的编制飞行员再加上准备作为中途岛岸基航空兵的飞行员,总共约有700人,损失110人只占参战飞行员总数的15%,远远谈不上损失惨重。反而倒是美军此战损失的飞行员多达208人,几乎是日军的两倍。
不过日军采取的是精兵路线,飞行学员就是百里挑一精选出来的,飞行学员完成飞行训练的过程中淘汰率更是达到了50%,这样精挑细选再经过高淘汰率严格培训出来的飞行员,绝对都是精英,所以战争初期日军飞行员的素质普遍要超过美军、英军,战斗机飞行员就不用说了,加上零式的出色性能,300架零式就已经能够横扫东南亚,打得盟军飞行员都有了“零式恐惧症”,看到零式就望风而逃。日军鱼雷机飞行员也都是高手,在击沉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发射15枚鱼雷,命中7枚,命中率高达46.7%,这样高的命中率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水平轰炸机飞行员同样在击沉英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表现不俗,3000米高度水平投弹命中率达到7.7%,在当时都是非常罕见的高水准了。
可见日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飞行员在中途岛之战中并没有太大损失,所以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损失远远没有达到元气大伤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让日军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是从1942年8月到1943年1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下同)争夺战中,日军损失飞行员超过了2000人,战前日军培养的精锐飞行员才逐渐损失殆尽,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日军熟练飞行员数量开始出现短缺,只好用缩短飞行学员训练时间的办法来加快飞行员的补充,但这种饮鸩止渴式的方法带来的恶果就是训练不足的菜鸟飞行员在战斗中损失速度很快,只好再缩短后续飞行学员的训练,最终导致了越缩短训练时间,新手飞行员损失越快,新飞行员损失越快,就要更进一步缩短训练的恶性循环。而美军后续经过充足训练的新飞行员源源不断投入战场,此消彼长之间,日本海军航空兵流干了最后的鲜血,最后沦落到只能用经过十几小时飞行训练的“菜鸟”飞行员驾驶飞机进行自杀攻击了。
所以,老周一直认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是瓜岛之战,而不是中途岛海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