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乘坐的“西京丸”号原本是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所属的一艘邮船,1888年在英国建成,排水量2904吨,全长99.1米,最大航速14节。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海军临时将其征用,加装了1门120毫米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门日本国产的仿哈齐开斯47毫米山内式机关炮,改造为代用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

“西京丸”的火力别说和正经的巡洋舰没法比,就是和吨位小许多的炮舰相比也有所不足。而且作为民用船只,“西京丸”的防护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加上舰员大多也是新手,火炮操作还不熟练——黄海海战中甚至出现了5发炮弹没能发射出去的操作失误,因此综合战斗力较差。

但是作为一艘邮船,“西京丸”内部装饰豪华,居住条件舒适,远非日本联合舰队其他军舰可以比拟,所以黄海海战前,桦山资纪拒绝了伊东祐亨同乘“松岛”号的邀请,还是选择了“西京丸”作为座舰。

也正因为如此,实战时伊东祐亨特意将“西京丸”和另一艘战斗力较弱的炮舰“赤城”一起单独组成一个编队,安排在联合舰队本队远离北洋水师的一侧,希望能够避免遭到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京丸”上拍摄的黄海海战

然而战斗打响以后,日本舰队的尾段被北洋水师冲断并陷入混乱,“西京丸”、“赤城”也因此暴露在了北洋水师炮口之下。由于两舰外形不像军舰,北洋水师误将它们当成运送日军,抄袭清军后路的运兵船,集中炮火进行了攻击。

虽然“西京丸”航速较快,加速脱离以后没有像同样居于舰队尾部的铁甲舰“比叡”、炮舰“赤城”一样遭到北洋水师围攻,但还是中了不少炮弹。

根据战后统计,“西京丸”在海战中一共挨了4发305毫米炮弹、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4发120毫米炮弹和11发6磅炮弹,是黄海海战中被“定远”、“镇远”主炮击中次数最多的一艘日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京丸被炸坏的军官餐厅天窗棚

不过由于北洋水师的炮弹威力不足,因此这么多炮弹中,除了两发305毫米榴弹贯穿了“西京丸”的军官舱右舷侧以后在军官餐厅、轮机舱之间爆炸,军官餐厅和周围的几个舱室的天窗、舱口、气压计、机械钟表等遭到破坏,弹片还打坏了通向舵机的液压管,导致液压舵失灵,不得不改用人力舵外,其他炮弹包块两枚击穿舰体掉入海中的305毫米炮弹都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最后“西京丸”仅仅舰体受到轻度破坏,并有2名水兵重伤,9名水兵轻伤。11枚大中口径炮弹只有这点战果,北洋水师炮弹威力之弱由此可见一斑,也难怪在黄海海战中没有击沉一艘日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