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东老板刘强东的一段讲话视频流出,大概意思是只要有突出业绩,你永远会得到公司的重视和厚待,你就是我亲兄弟;如果业绩达到了平均水平,公司也会和你相敬如宾,大家还能做兄弟;如果业绩差又不肯努力,只想混日子,那就只能被淘汰,你不是我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这段话的时候,正值拼多多财报刚出,几大电商平台都有点急了,毕竟被拼多多穷追猛打一通,确实有些狼狈,阿里市值都被成功反超,沦为老二了,也就不怪各位电商老板重提“业绩”论兄弟了。

其实,不是东哥急眼了抛弃兄弟们,也不是所有的兄弟们躺平了,而是像阿里、京东这几个传统电商寡头一路走到今天,主营业务遭遇瓶颈了。没有新的增量客户不说,存量客户的消费频率还在下降,整个客户群体都在消费降级,电商自然首当其冲,而拼多多低价策略正逢其时,所以此时“兄弟”只能拿出来背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其实早十年前,我们就经常能听到某些企业家或者专家们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不看过程,只要结果”。一时间,从学界到企业,唯结果论,以结果为导向的观点甚嚣尘上,很是推崇。乍一听,这番观点很有道理,而且事实往往证明,目的达不成,确实所有付出的努力基本都是一场空。

你高考没考好,别人上名校,你读个二本,谁会在乎你同样寒窗苦读十二年付出的汗水?

你考公失败,别人成功上岸,你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又有几个人在意你的无数个通宵熬夜?

你客户逃单了,别人拿到合同了,领导会在意你为了这个客户而跑前跑后付出的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时候,唯结果论是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社会环境的,毕竟相对于过程,结果才是我们想要的。在企业尤是如此,做为一个老板,他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观察每名员工的日常表现去做详细评判,最终评定业绩和考核晋升,只能是论“功”行赏的,不然也很难服众。

一个老板的通常管理也就手底下那几个中层干部,他定结果目标,中层干部负责制定策略,基层干部做计划,然后业务团队做实施,最终员工来实现落地创收。工作一层层布置下去,每一层级都要看到实际成效,有对应的考核指标,你跟老板扯一大堆没用的理由,最终老板一看年初定的目标没实现,企业没挣到钱,他不找你麻烦找谁麻烦?肯定要杀几个“鸡”立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他们的事迹就很完美的诠释了这个“结果导向”理论,当年杨根思那著名的三个不相信,确实是最彻底的目标执行信念,为了达到最后的目标:“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讲过程,只讲结果,像这样的人与这样的团队,恐怕是每个领导都梦寐以求的吧?

这个观点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做企业比较复杂,分行业分阶段,所以也要结合起来看,避免为了结果而结果,反而容易忽视过程的正确性而铸成大错。

观察一下周边的企业,你会发现凡是喜欢天天讲“以结果为导向”的领导或者企业,除极少数特别优秀的以外,其它企业大多在执行力方面是偏弱的,甚至是一团糟。所以管理学上有句话:企业越是强调什么,通常也就代表着它缺少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以结果为导向,并非是指唯结果至上。

严谨一些的“结果导向”应该是:根据结果来分解任务,过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纠偏,并最终实现保证结果的如期实现。

过程并非没有意义,任何一个过程中的偏离都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现在的每个结果,都是过去过程的迭加,而现在的过程则会导致未来的某个结果。

很多企业没有有效的组织方法论,无法控制实施过程,索兴就崇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让能者上,庸者下,其实本质是属于一种丛林法则,让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来左右企业组织行为,对于一些商业模式简单的企业无可厚非,甚至能收奇效,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反而容易形成一种简单粗暴的企业管理风气。

做为一个有效高能的企业管理者,其实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可验证的过程控制、批量复制成功的业务模式,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成果交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是需要注意的:

1、目标共识。明确达成目标的意义,自上而下对于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做反复宣讲,管理层与业务团队达成意见一致;
2、路径规划。把目标拆分成几个阶段,设定对应的路径规划,并确保所有的参与者都在正确的路径上,然后分阶段去实现它;
3、过程控制。降低每个阶段的复杂度,协调不同过程的步调,制订不同阶段采取的对应策略,设定策略中的预警与纠偏机制,并不断进行微调;
4、质量反馈。了解各阶段进程及交付成果,完善汇报机制,随时了解进展,保证交付质量。

通过这种从实施过程中动态得出的反馈,来有效把控总体任务方向,最终实现结果的预期实现,才应该是企业去学习和复制的,因为这样的组织体系才能体现管理的力量与价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下达任务后放任不管,任由团队各显神通,这样的企业其实是很难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