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史进十九岁继承家业,被官府授予里正一职,半年之后,整个史家村的庄户都听从他的号令。

眼看着他即将像他的父亲史太公一样,成为华阴县乡下最有威望的人之一,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进在率领庄户俘获了前来“借粮”的陈达后,先是误信朱武的苦肉计,不仅跟朱武、杨春、陈达三人结为了兄弟,还同他们来往甚密。

后来,他结交少华山三头领的事情被人告发,官府于中秋之夜派县尉带兵围捕,情势危急间,史进选择孤注一掷,烧毁自家庄院,然后带头打退官兵,并领着庄客连夜上了少华山山寨,成为了被官府悬赏捉拿的强人。

对此,很多喜欢看《水浒传》的朋友,都觉得史进是个典型的败家子,明明年少多金,身兼庄主与里正,又有奇遇,得前禁军教头王进的指点后武艺超群,可以一直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却非要没事找事,折腾掉了清白名誉和良民身份,以至于没能守住史太公给他留下的偌大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被偏爱的史进

北宋徽宗年间,牛属于重要的生产物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吃过牛肉,史进家却能用牛肉来招待借宿的客人。

“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桌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在桌上,先烫酒来筛下。”——《水浒传》第二回

也有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漂泊,靠着使枪耍棒卖膏药,来赚取衣食,而史进家却可大把花钱请人来教导武艺,不为功名,只为满足兴趣爱好。

“分开众人看时,中间里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棍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 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水浒传》第三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相比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史家不过是个乡下的土财主。

可是史进乃是独生子,没有阋墙之争,也不用为家族的前程运筹谋划,他一出生,就拥有大庄园一座,以及:

“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

可以说史进拥有的财富,是李忠之流,在正常情况下,一辈子都难以挣得到的。

不光如此,史进人在家中,还有另有奇遇。

偶然间一个到史家村借宿的路人,居然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偶然间史进像往常一样在后院练习棒法,准备动身起程的王进一听史进是史太公之子,便愿意担着被殿帅府高太尉下令捉拿的风险,留下来点拨武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讲究法不轻传,艺不轻授的年代,史进靠着父亲史太公对王进母子的照拂之情,很轻松的就拜了王进为师。

而这位前八十万禁军教头,也不藏私,十八般武艺,是一一尽心,从头指教,点拨的件件都有奥妙,使得史进的武艺突飞猛进,一身本事足以上阵拼搏,挣前程富贵。

因此,史进作为《水浒传》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可以说是被偏爱的。

拥有地利人和,以及依仗

话说王进因为感觉在史家村不足以安身立命,于是辞别史太公父子,带着母亲去边关投奔种谔。

而史进自此之后,便化身武痴,白天在庄后射弓走马,夜里则演习武艺。

就这样时间过了不到半年,史太公突然患病身故,再没人能管教史进不说,偌大的家业也被他继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为前程谋划的史进来说,能把日子安安稳稳的过下去,便是上上签。

可是周遭的环境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距离史家村不远的少华山上突然来了一伙强人,这伙强人扎下了山寨,聚集了五七百个小喽啰,在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和白花蛇杨春的带领下,四处劫掠。

而华阴县里又拿他们没办法,只得出三千贯钱来悬赏。

这对地处少华山和华阴县之间的史家村,尤其是庄主史进来说,无疑是件需要高度重视的事情。

出于直觉,史进预感到了“这厮们大弄,必要来薅恼村坊”,于是他先是召集村里所有的庄户,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我听得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喽啰,打家劫舍,这厮们既然大弄,必然早晚要来俺村中啰唣。”

然后提出应对方案:

“我今特请你众人来商议,倘若那厮们来时,各家准备。我庄上打起梆子,你众人可各执枪棒前来救应。你各家有事,亦是如此。递相救护,共保村坊。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们出于对自身和财产安全的考虑,以及对史进的认可,当即就很痛快的答应下来,不仅表示全凭史进做主,而且还按照吩咐,各自回家准备器械。

在拥有了人和之后,史进还不忘创造地利,他在结束跟村民们的商议后,便开始修整门户墙垣,安排庄院,设立岗哨,修顿刀马。

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提防贼寇,所作的准备都不在话下。

可问题是史进把事情想简单了,一来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二来史进对少华山强人的具体情况是一无所知,再加上官府都暂时没有办法去解决问题。

因此,史进之所以认为他可以保护村坊,把日子安稳的过下去,除了地利人和之外,最大的依仗就是他超群的武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通过陈达带人去史家庄“借粮”,史进聚起三四百庄户,很轻松的俘虏了陈达,赶走一百多个小喽啰就能看出。

“史进卖个破绽,让陈达把枪望心窝里搠来。史进却把腰一闪,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只一挟,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线胳膊,只一丢,丢落地,那匹战马拨风也似去了。 史进叫庄客将陈达绑缚了,众人把小喽啰一赶都走了。”——《水浒传》第二回
不识人心险恶

一个人要想学会识别人心险恶,主要有三种办法,一是读书,二是有人教,三是亲身经历。

根据《水浒传》原文中史太公和王进的谈话,可以得知史进这人从小就不爱读书,他的喜好是刺枪使棒。

“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水浒传》第二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史太公作为父亲,他教给史进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待人接物,这一点通过史进召集庄客商议共保村坊时,是先让庄客宰了两条肥水牛,搬出自酿的好酒后才去请人就可以看出。

又比如如何做一个里正(里正核心职责——掌管户口、纳税、管理治安等),这一点通过史进带领村民们防备少华山强人就能看出。

但史太公唯独没有教导史进该如何识别人心险恶。

因此,当史进俘虏了陈达后,面对朱武使出的苦肉计,他就没能分辨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朱武和杨春双双跪地,两眼噙着泪,哭诉他们落草的原因,并重点提及他们三人效仿刘关张的义气,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以及任凭发落。

史进压根就没想过这其实是朱武和杨春的武艺不如他,不得已使出的计谋。

更没有意识到,如果将送上门的朱武和杨春,加上之前被他俘虏的陈达,一块送到官府请赏,不仅是为民除害,更是他作为里正和庄主的职责所在。

不仅如此,史进在放了朱武三人后,还坦然接受朱武三人送来的三十两蒜条金。

虽然这一举动,在史进看来是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之后,朱武三人的知恩图报,可实际上,在官府眼里,史进的行为属于结交匪类。

当朱武三人给他写的回信,落到李吉手中,并被他交到官府后,于是便有了中秋之夜,华阴县县尉,引着两个都头,带着三四百士兵,围住了史家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庄园外的官兵和庄园内宴席上的少华山三头领,史进必须在二者之间做选择时,他选择了伙同朱武三人,对抗官府。

至此,史进的身份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良善之民变成了强人的同伙,因此他没能守住史太公给他留下的偌大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