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百家姓导读:

惠东县地处广东惠州市东部位置,境内常住人口约有101.69万人(2022年)。

历史上惠州移民,明清时期迁居较多。有从本省梅州地区等地的移民。也有从福建、潮州等地的移民,福建移民多为福佬民系。

1995年,惠东县有姓氏261个。其中包括259个单姓,2个复姓。复姓为:欧阳氏和司徒氏。

1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7个。人口排名前17位的姓氏,在惠东总人口中占比62%以上。

惠东县前17大姓氏排名

1、陈氏,为境内第一大姓氏,人口约有5.62万人。

2、黄氏,为境内第二大姓氏,人口约有4.17万人。

3、李氏,为境内第三大姓氏,人口约有3.71万人。

4、林氏,为境内第四大姓氏,人口约有3.66万人。

5、张氏,为境内第五大姓氏,人口约有3.02万人。

6、刘氏,为境内第六大姓氏,人口约有2.83万人。

7、周氏,为境内第七大姓氏,人口约有2.35万人。

8至17位的姓氏排名为:

钟氏、杨氏、赖氏、何氏、罗氏、朱氏、胡氏、曾氏、蔡氏、徐氏等10个姓氏,人口均在1-2万之间。

历史上惠东县姓氏移民

惠东早在周朝以前,就有古人类居住了。

20世纪50年代,在梁化花树下水库,梁化屯等地,均发现有古代遗物。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的器具。

01西晋至清代移民

西晋至南宋时期,中原发生多次战乱。北方汉民大量南迁广东境内。部分迁居惠东地区。

从当地的一些姓氏家族和地方史料记载,境内明清时期建村的较多。以梁化镇为例,明王朝实行军屯制,在境内建立了梁化屯,有大量外来人员迁入。

据不完全统计,在梁化调查的125个村庄中,有39个建于明朝,明代移民占比31%以上。

明清时期,有不少来自本省五华、梅县、龙川、兴宁以及省外的客家人迁入惠东。

同时也有从本省潮州、福建等地移民进入,他们多说闽南话和潮州方言。

清乾隆年间和道光年间,境内自然灾害严重,发生饥荒,有不少人饿死。很多百姓为了谋生,移民南洋等地。

鸦片战争后,境内有很多破产的农民以“卖猪仔”的方式充当劳工,移民海外各地。

据统计,至清末境内移民海外的“契约华工”多达1.7万人。

02民国时期移民

民国前期,境内农民革命运动,遭到反动派的镇压后,有不少人前往南洋避居。

同时,境内的一些海外商人,在惠东各地招募了大量的劳工去东南亚等地务工,移民以泰国居多。

解放前夕,境内有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和乡绅以及穷苦百姓迁居港澳地区。

03解放后移民

50至70年代,河源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惠东白盆珠水库以及县内其他水库修建,境内水库移民多达4万人以上。

仅1958年至1959年,惠东安置新丰江水库移民5100多人。

1970年,枫树坝水库修建,外迁惠东及广东各市县移民有9000多人。

这些水库移民人在境内建立了多个移民新村。

惠东县民族人口

惠东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境内有汉族、苗族、畲族、土家族、壮族、侗族等多个民族。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境内汉族人口约有58.4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99.88%。

各少数民族人口有690多人,在总人口中占比0.12%。

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多有:

畲族有330多人。土家族有90多人。侗族有65人等。

畲族有黎氏、盘氏、雷氏、蓝氏等多个姓氏,其中以蓝姓和盘姓人口较多。

分布于惠东县洞肚、大湖洋、南一、洞肚、畲族新村、南二等多个村落。

惠东县百家姓出众人物

惠东县自古以来,人文昌盛。境内皇思扬村在古代出进士、举人达20多人。蔡屋围村的蔡氏家族还出了“一门四进士”。

历史上有黄伯梅、罗焕荣、肖凤来、谢锡灵、杨朝枢、曾捷夫、许寿田、蔡锦青、陈经、吴国华、张德容、张佐忠、林正杨、罗仲霍、黄潭恩、林合、马子荣、宋尚杰、翁水、江梅、赖慕陶、吕龙光等。

还有蔡腾辉、彭泰农、钟笑、丘新民、邓金、何友逖、林海山、练演雄、王松、董朗、卢振彪、陈百贞、朱海滨、戴德芬、李寿山、叶清华、江宏波、周明、高山、袁带基等多位人物。

附:惠东县百家姓排名(前17名后,按笔画排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惠东县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