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很多情侣都已经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却因为彩礼谈不拢而赌气分手。但今天要说这件事比较特殊....

近日,承德县法院新媒体中心发布了这样一个案例:

结婚未领证,短暂共同生活后又长期分居,最终因彩礼返还、借贷纠纷交织在一起,不得已对簿公堂。近日,安匠法庭成功调解因一场婚约而引发的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小杨与小芳经人介绍相识,双方于2019年确立了恋爱关系,后双方按照农村习俗举办婚礼,双方共同居住时间较短,未办理结婚登记。2023年年底,因性格不合双方分手,但就彩礼返还等问题无法协商一致,小杨遂诉至法院,要求小芳返还彩礼及借款等共计41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件受理后,为解消除双方对立情绪,承办法官积极联系双方多次展开“背对背”调解,在具备面对面调解基础后,为有效化解纠纷,承办法官从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借贷纠纷入手,认为要切实解决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不能仅凭一纸判决,通过充分阐明彩礼返还相关法理及本案直接判决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承办法官耐心引导双方找准争议点,并换位思考、疏通心结、互让互谅,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小芳当庭给付小杨包括彩礼在内的款项共计13万元。

巧解千千结,温暖万人心。该案的成功调解是承德县法院践行“三源共治”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审判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治理高额彩礼,助推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承德县法院本着情理法相结合的理念,从当事人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现实情况,多措并举,呼吁当事人自觉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近年来,关于彩礼引发的

各种纠纷、话题屡见不鲜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但其实....

彩礼新规,已于2月1日正式施行

《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针对彩礼认定范围、返还原则等予以规范,自2月1日起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有何区别?

彩礼与恋爱期间的一般赠与相比,虽然当事人的目的和动机相似,但是彩礼的给付一般是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直接目的是缔结婚姻关系,有其相对特定的外延范围。

《规定》明确,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等事实认定。

2、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应当坚决予以打击。《规定》明确,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这些给付的财物或支出不属于彩礼

《规定》明确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包括:

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此类财物或支出,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增进感情的需要,在婚约解除或离婚时,可以不予返还。

4、婚约双方父母可作为婚约财产纠纷诉讼当事人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一般由父母操办,接、送彩礼也大都有双方父母参与。彩礼返还纠纷中,程序上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是婚约双方的父母能否作为诉讼当事人。

《规定》区分两种情况——

婚约财产纠纷

此类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实践中,彩礼的给付方和接收方并非限于婚约当事人,双方父母也可能参与其中。为尊重习俗,同时也有利于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确定责任承担主体,《规定》明确,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离婚纠纷

考虑到离婚纠纷的诉讼标的主要是解除婚姻关系,不宜将婚姻之外的其他人作为当事人,《规定》明确,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5、新增两种情况下彩礼返还规则

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虽规定彩礼返还问题,但尚有两种情况未予规定,需要完善相关规则。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

《规定》明确,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

《规定》明确,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一对新人喜结连理本来是好事,

千万别因为彩礼问题闹得不愉快哦~

来源:承德县法院新媒体中心

点下图了解沧州好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