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蔬小话》带你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蔬菜
这是一本偏科普的书,书中介绍了数十种蔬菜的起源、来龙去脉、民间传说、食用方法……
白菜、包菜、莴笋、辣椒、番茄、红薯、冬瓜、荸荠、竹笋……
这本书中提到的时蔬大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因此,团子读书的时候自然而然脑海中会浮现出对应蔬菜的模样,有一种亲切感。
想了解蔬菜历史的话,这本书值得一读。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团子读完收获很大。
书名:《时蔬小话》
作者:阿蒙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团子的成长笔记
一,“百菜之主”大白菜
”北方人的冬天离不开大白菜。”
团子冬天也爱买大白菜,因为冬季气温低,大白菜直接放在室内,十天半个月也坏不了,存储时间大大延长。
对于没冰箱的团子来说,冬天买大白菜再方便不过。
“儿时的记忆里会有大卡车拉着满满的大白菜进城,家里会买几百斤的大白菜放在菜窖里,用棉花套子盖好,这就是一冬天的新鲜蔬菜。”
这大概是北方才会这么屯菜吧,团子都是按颗买。
一颗大的大白菜可以吃几顿,每次煮面条就掰两片叶子。
大白菜吃法多样,可炒,团子做过白菜炒油豆腐,油渣白菜也好吃;可煮,煮面条时加一点白菜;可蒸,做腊鸭腊肉焖饭时加点白菜进去,蒸好的白菜微甜;可做馅,白菜猪肉馅饺子还不错。
二,芸薹与油菜
团子今年春节去表弟家吃饭,他家旁边有一片油菜地,油菜花开得正盛,一眼望过去是一大片黄色与绿色交织。
走进田里,站在田埂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油菜花在风中摇曳,来回摇摆。
三月的油菜花要比二月开得更美,团子觉得无需去婺源等地赏油菜花,很多农村随处可见油菜花,人不多,可尽情欣赏。
种植油菜的主要目的是榨油,油菜花算是它的副产物。
说回来,虽然油菜花见过多次,油菜榨的菜籽油现在好像不是主流食用油。
比如团子家,我妈好像一直买花生油、豆油居多。
菜籽油团子小时候应该是吃过的,如今吃得少了。
三,甘蓝家族
提到甘蓝,估计很多人和团子一样一脸懵逼,但卷心菜、菜花、莲花白这些菜我们就知道是什么,以上这些都属于甘蓝。
甘蓝家族里,团子最熟悉的还是包菜,卷心菜、莲花白、椰菜也都是它。
团子炒包菜苦恼的一个点是,叶子容易炒熟,包菜的杆很难熟,于是,每次炒包菜我都只留叶子,杆扔掉。
炒包菜团子不切,每次都是直接撕,名副其实的“手撕包菜”。
除了炒包菜,团子特别爱吃干锅包菜。
四,芥菜家族
这段开篇就写到晒雪里蕻,每到年底的时候,团子经常看到外面晾晒芥菜的场景。
团子上学时,尤其小学和初高中时期,我妈到了冬天也爱买芥菜做腌菜。
那时候做腌菜用的老式坛子,坛子里还有两块石头用于压在腌菜上。
等候时间的发酵,约莫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坛捞一把芥菜出来,洗净切断,油锅温热后倒入腌菜翻炒,出锅装盘。
不论配白米饭还是配粥,腌芥菜都是一道美味小菜。
如今我妈已经多年不做腌芥菜了。
五,萝卜
在团子眼中,萝卜只有两种,一种白的,一种红的。
作者写到萝卜炖排骨,书中用的白萝卜,但在团子家,我妈更爱用红萝卜炖汤。
白萝卜我喜欢的吃法是切丝炒,先切片,再切丝,团子上学时我妈常做炒白萝卜丝给我吃。
炒萝卜中,团子更爱白萝卜,炖萝卜我偏爱红萝卜。
又了解到了一个小知识,原来萝卜最初是紫色的,后面才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
六,时间的美味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的腌咸菜。
适合腌咸菜的蔬菜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芥菜、白菜、辣椒、豇豆、萝卜、黄瓜……
其中团子最爱的是腌芥菜和豇豆。
腌好的豇豆又叫酸豇豆,非常下饭。
在我们家那边,无论是热干面还是米粉,大大小小的餐馆都会配备酸豇豆。
酸豇豆配白粥再合适不过,不过团子妈现在不做酸豇豆了,有点遗憾。
“于是时间久了,味道越发醇厚,而这味道是忘不掉的。”
喜欢作者的这句话,尽管有的咸菜家里已经不做,但团子仍然忘不掉曾经的味道,那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忆,也是妈妈的味道,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
七,让世界疯狂的辣椒
团子是无辣不欢的人,我家里有辣椒粉,也有调味酱。
说起辣椒,2023年时买过一种辣椒,没戴手套处理辣椒,结果就是手变得火辣辣,炒辣椒的时候,辣味呛死团子,狂打喷嚏。
吃圆青椒,螺丝椒这种不怎么辣的辣椒可以直接用手处理,一些辣度重的辣椒要戴手套。
日常炒菜,团子一般选个头小又尖的线椒或者杭椒,辣味适中,刚刚好。
除了绿色青椒,团子也会买一两个红色青椒,红色青椒主要用于提亮颜色,加入红辣椒后的菜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八,茄与番茄
“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有人晒茄子干了。”
又了解到一种新的吃食,原来茄子除了直接炒着吃,还可以晒成茄子干。
团子小时候,奶奶住农村,晒过萝卜干、红薯干,就是没晒过茄干。
据书中提及,茄子应是随佛教传播而来。
“吃茄子最大的麻烦就是烹制茄子的时候,茄子会吸饱一肚子的油。”
哈哈,确实,在家看我爸妈炒过茄子,特别费油。
作者提供了一个少油茄子的做法:
“我们可以用盐抓匀切好的茄子来杀水,盐分可以使细胞里的水分析出,然后通过用手挤压来挤出细胞中的气体,最后再放到水中浸泡从而防止气体再回到茄子中。”
爱吃茄子的伙伴可以试试这个办法,评论区看到书友也提及另一个办法,那就是炒茄子前将茄子汆水。
九,从甜瓜到苦瓜
如作者所说,甜瓜在野外极容易生长,很难确定其来源。
确实,十多年前,那时团子还小,某个夏天的暑假去姑姑家住了两天。
姑姑家地里种了甜瓜,什么品种我是不清楚的。
姑姑家的甜瓜,外形圆圆的,颜色是米白色,吃起来清爽甘甜。
可惜了,那时候团子没手机,没拍下来照片。如今姑姑一家进城了,早已不种地,甜瓜也就无从种植。
“在苦瓜面前,人分两派,一派是对它吹捧有加,另一派是对它爱莫能“食”。
团子是后者,以前我妈炒苦瓜,试着夹了一片吃吃看,只嚼了一下团子就立刻扔垃圾桶。
不愧是苦瓜,团子对苦瓜接受无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苦瓜。
十,冬西南北瓜
作者的母亲喜欢做冬瓜排骨汤,而团子妈爱做炒冬瓜片。
一个冬瓜很大一个,团子随我妈去菜市场买过菜,摊贩现场切一小块下来。
冬瓜洗净,切成腊肉那样的小块,下油锅翻炒,有时会切一点辣椒同炒。
简简单单的炒冬瓜配白粥,再来点自制腌菜,或是一盘炒花生、炒藕片,就是我们家的晚饭。
我们家做饭一般是中午较丰盛,煮米饭,晚上通常煮粥,会吃得清爽些。
妈妈炒的冬瓜片团子爱吃,但是冬瓜炖汤我就不吃。
挑食是团子,同一种食材,换个做法我就不喜欢。
夏天的水果中,团子比较喜欢的是葡萄。
关于南瓜,团子想起老家农村,儿时经常去奶奶家对门的邻居家玩。有一次他们家吃中饭还是晚饭来着,米饭上焖着南瓜。
团子记这么清大概是因为米饭的白与南瓜的黄结合在一起很突出吧。
我们家很少吃南瓜,除了我妈会蒸点,炒点南瓜,再就是,我妈会把南瓜的籽抠出来,洗净晾干后炒南瓜籽吃。
“把带短把的匏子竖切两半,则成了两个“瓢””。
团子小时候,奶奶住农村,灶房的水缸旁就有一只水瓢,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老旧又古朴。
水瓢可以舀水,也可以舀米。
十一,我有旨蓄
这一章节写了各种各样的干菜。
干茄子、干豆角、干瓜条、梅干菜、黄花菜、萝卜干、笋干、贡菜……
“干菜与小炒肉是百搭,什么干菜都好,干豆角有嚼劲,干瓜条软而不烂,干菜梗咬下去吱吱作响,而梅干菜则鲜咸十足,甚至盖过了肉的风头。”
去年我哥公司发了农产品,问我要点啥不,团子要了干黄花菜和豆角。
干豆角看起来偏黑褐色,吃之前先泡水,泡软了后就可以做菜。
干豆角常见做法是炖肉,但团子懒+条件有限,切了点辣椒和贡丸一起炒。
炒好的干豆角,有一点硬硬的口感,有嚼劲,比起新鲜豆角别有一番风味,适合牙口好的人食用。
十二,时园杂蔬
作者写了他儿时打猪草的经历,“猪可以吃的草其实挺多,但是最喜欢的还是灰藜和稗子”,团子是没经历过的,也无从感受。
“与无名的灰藜比起来,菠菜算是家喻户晓的蔬菜。”
春节在家煮火锅时,我们全家都爱涮菠菜吃,用团子爸的话来说,放点菠菜吸油。
除了吃火锅放菠菜,日常吃麻辣烫、麻辣香锅、面条等食物时,团子也爱放菠菜。
焯完菠菜的绿水可别扔,趁热把发黄的衬衫放进去,等一会后取出洗净,衬衫变得白净起来。
这是作者母亲不经意间的做法。
“衬衫变白是要归功于菠菜里的草酸,它可以溶解使衣物发黄的蛋白质。”
看评论区很多书友都跃跃欲试,团子也有点想试试菠菜水有没有用,又怕衬衫给烫坏了,所以,有没有伙伴用过这种方法给衣物漂白没?
“虽说莙荙菜的口感不及菠菜那样软嫩,但是细做来吃也算有风味。”
有书友说这也叫牛皮菜,现在确实少见,团子在菜市场或者网上都买过菜,几乎没有看到过这种菜。
十三,慈姑与荸荠
团子第一次知道慈姑还是读汪曾祺散文时才看到过描述。
慈姑与荸荠都生长于水中。
慈姑团子不认识,荸荠却很熟悉,去年我还买了荸荠。
荸荠又叫马蹄,表皮呈红褐色,果肉为白色,口感清脆微甜。
团子一直记得荸荠的味道,菜市场有卖荸荠,今年3月去菜市场买菜就看见了荸荠。
团子吃荸荠是直接啃,吃完果肉把荸荠皮吐出来。讲究点的人先把皮啃掉,再吃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