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作为一位地产大亨和美国前总统,并且目前正在竞选下届总统,他无疑是一个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不过这一次,他败给了由12个小人物组成的陪审团。

5月30日,纽约一家法院陪审团经过10个小时的审议后裁定,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封口费”案中有罪,被控的34项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成为美国第一位被判有罪的前总统,对特朗普的量刑将在7月11日公布。特朗普对此做出回应,称这是“一场被操纵的可耻审判”“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我是一个非常无辜的人。”并暗示自己将上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特朗普是个大人物,但他还是被12位小人物定了罪。此前纽约州检察官指控,特朗普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委托其私人律师科恩向艳星丹尼尔斯支付了13万美元“封口费”,以免桃色丑闻影响选情;特朗普后续伪造商业记录,以“律师费”名义分期返还律师所垫付的款项,以掩盖其违反纽约州和联邦选举法规的行为。

从历史上看,被誉为“自由的堡垒”“民主的学校”的陪审制,历经了三波全球扩张,首先是英国的殖民狂潮,给大英帝国的广大殖民地第一次带来陪审团制度。其次法国大革命时代极为推崇陪审制。1810年拿破仑所施行的《法国刑法典》,明文加以规定。由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巨大影响,十九世纪之后,从葡萄牙到日本,众多国家开始引入陪审制。第三波则是在冷战结束以来,越来越多的民主转型国家引进了陪审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观特朗普的“封口费案”,可以归结为:特朗普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下半身,造成了一些“隐患”,为了顺利竞选美国总统,他安排自己亲信去花钱消灾,在此过程中触犯了一系列法律。起诉书一共有16页。

媒体报道,特朗普的“封口费案”由法院陪审团成员作出裁决,而且是由12名成员组成的陪审团做出一致决定。陪审团成员阵容丰富,涵盖了销售专家、软件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英语教师、言语治疗师、多位律师、投资银行家以及退休财富经理等多个领域。陪审团中有7名男性和5名女性。早些时候,陪审团的遴选过程经历了一番波折。两名陪审员因各种原因被解职,其中包括一名因披露个人身份细节而对其公正性产生质疑的陪审员,以及另一名担心自己在法庭上回答不准确的陪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陪审团制度规定,陪审团成员必须是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都同意才能入选。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16日报道,庭审前,特朗普的律师查看了候选陪审员的社交媒体账号,目的是将那些有反特朗普政治倾向的人排除在陪审团之外。庭审过程中,特朗普的律师要求法官去掉5名陪审员候选人,理由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反特朗普的帖子。因此当庭审进入第二天时,12人陪审团成员名单依然难产,只有7名陪审员被选出。庭审三天之后才得以补选。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但是不满18岁 、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担任陪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公众对陪审团制度有一个疑惑:一帮全无法律常识的普通人,从贩夫走卒到卡车司机,从公司职员到邻里大妈,他们并非法律专业人士,怎么就能跟法官坐在一起断案呢?是的,陪审团制度就是由随机组成的12个“吃瓜群众”在法庭听取控辩双方尽力“争吵”,然后举行闭门会议共同决定控罪是否成立。并且,必须是12人表决一致决定,每个陪审员都有“一票否决权”。这就意味着,有任何“疑点”都不能形成决定。

由没有法律背景的人组成的陪审团,到底能不能在庭审中做出合乎法律的判断来?芝加哥大学两位教授曾经在1966年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研究,他们以3576件刑事案件、4000多件民事案件为样本,请主审法官在得知陪审团裁决结果前,预先做出判断,结果,法官与陪审团裁决一致的情况大约为80%,这一研究也许可以证明,法律“门外汉”对事实的判断,与专业人士并无太大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律不是造芯片,不是搞科研,更多意义上,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法律条文非常庞杂,但是断案往往最需要的是常识。而且控辩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在一个公平的语境下展开证据论述,已经足以将案件分析清楚,接下来只需要根据理智做出判断。很多美国的司法精英对陪审团也许很不服气,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轻视陪审团,用中国话说就是:陪审团代表的是老百姓。

陪审员是随机抽出来的,不是事先内定的,这就意味着即使有人想要干预审判,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先谁也不知道陪审员的名单,而这些陪审员被抽中之后,嫌疑人也不可能每个都认识,大概率是每个都不认识,如果想要把这个12个人全部买通,也是极其困难的,而诸如辛普森案这样的大案,开庭之后陪审员就被隔离了,也根本无法收买。美国人的一个可爱之处就是,对权力严防死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角度说,陪审团制度对大权独揽的那种情况是一种分权和制衡,避免了因为法官一手遮天而产生的不公平结果。在整个司法体系里,陪审团是唯一可以用来对抗国家权力以及那些任命的法官或者腐败官员的有效力量。早在1835年,阿莱克西斯•德•拖奎维拉就在《美国的陪审团审判是一种政治制度》一书中指出:“在我看来,陪审制度在美国就像普遍的选举权一样是人民掌握主权的直接且最大程度上的结果。”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但陪审团制度是对司法权力运行过程的科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冤假错案、预防司法腐败、伸张社会正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朗普“封口费案”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不能掩盖陪审团制度的光芒。正因为如此,检察官将这起案件定名为“纽约州人民 诉 特朗普”案。地产大亨兼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庭审中始终皱着眉头,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