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综合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月18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在一篇文章中为特朗普“献出”了三条“建议”。

每一条都可谓是“疯狂举动”。

所以一些人表示随着美国选举的临近,连特朗普的心腹都开始提前交底了,特朗普是在憋什么大招吗?

那罗伯特·奥布莱恩三条所谓的建议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猛药“与中国脱钩”政策

第一条奥布莱恩认为要与中国全面脱钩。

6月18日美国《外交事务》刊登了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的专栏文章。

作为美国共和党的“智囊团人物”,奥布莱恩对外透露了特朗普即将竞选的部分策略,以及提出的政策建议,准备帮助后者获得更多选票逆转取胜。

这位顾问认为,现在想逆转就必须要“下猛药”,尤其是在对待中国的经济竞争问题上。

特朗普在5月就对外宣布两件事:

他一旦上台就会考虑并逐步实施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如果是中国在墨西哥生产的任何汽车,则要加税100%。

此举一出便引发了一大批反华派政客的欢呼,认为特朗普的这条策略非常高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民主党内的“鹰”派政客群体也对特朗普所说“加税60%”的策略青睐有加,认为拜登也应该效仿。

但奥布莱恩认为,即使是加征60%的关税仍然难免有漏网之鱼。

他提出:美国现在所做的不是高额征税,而是更进一步和中国完全在经济上脱钩。

这被形容为“美国政府只要和中国还存在一美元逆差,都是对自己竞争对手的资助”。

所以奥布莱恩认为,中美经济全盘脱钩刻不容缓,特朗普上台后不会像拜登一样纵容,而是马上实施。

奥布莱恩还称这一举动“杀伤力很大而风险很低”。

因为可以看到美国在冷战时期和苏联就不存在很多贸易,这意味着弱化竞争对手脱钩是可行的,况且“中国从美国赚了太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美国企业的利益这点奥布莱恩还真没有考虑太多,不过之前共和党人也称,脱钩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是“阵痛”,却避免了长期竞争的失败而造成美国垮塌。

他的政策一提出,尤其是特朗普敢于采纳的情况下,恐怕要吓退一大批美国企业的选票。

当前美国最大的政治献金来源、票仓基础仍然是资本家群体,美国企业在中国有利益,即使近年来贸易额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这一数字仍然超过6000亿美元。

有企业靠倒卖中国商品获利,大部分企业使用中国供应链的产品获利,脱钩相当于砸了这些人的饭碗。

美媒提到,如果中美贸易衰落相当于让美国失去超过200万个工作岗位。

正是如此拜登不敢太激进,而是主张和中国“一步一步来”,预计中美的脱钩趋势至少要20年才能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在一个总统任期内就大力推行脱钩政策,特朗普必然遭到反噬和弹劾,恐怕任期不满就会下台了,这不符合经济的客观规律。

所以奥布莱恩该政策听起来非常吸睛,但可执行性不高。

这就是拜登现在只推行“敏感领域和中国脱钩”以及“去依赖化”的原因所在,美国社会现状就是如此,政府敢于激进就要付出很多代价。

“进军亚太”策略

奥布莱恩提出的第二条则是进军亚太。

他提及,特朗普必须承诺一旦上台后,美国将集中精力“进军亚太”,在这一地区和中国打一个漂亮的“包围战”。

首先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共和党人都认为,拜登政府将精力过多投入欧洲国家、对抗俄罗斯这些事情上,给了中国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建议特朗普上台后,按照原来的承诺首先“快速结束俄乌冲突”,这是特朗普之前多次提到的一件事,并且自信有能力办到。

接下来美国就要付出能付出的一切代价,瓦解中国周边的国家,将澳洲、东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组织拉到统一的反华战线上去。

在奥布莱恩看来到时候美国需要集中一切的可以调动的资源,号召亚洲盟友拆解和中国的贸易体系,从而能全方位封堵中国。

之前共和党人也认为,美国做此决定的窗口期很短,必须下一任是特朗普上台,还要上台后立刻执行。

因为中国发展的速度对于美国是“过快”了,拜登对此无计可施,再拖延几年等中国强化关系后就晚了。

奥布莱恩的“进军亚太”策略意味着美国将所有的战略投资都放在亚洲,还必须是放在中国周边这一个支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策略要求美国尽可能放弃其他地区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不维持北约这一军事组织,说服乌克兰结束俄乌冲突,美国和俄罗斯实现和解等。

如同特朗普今年所说欧洲需要自强和自己提高军备,如果他们要求美国保护的话必须要缴费才能实现,美国不可能再白白为欧盟提供帮助,这是“亏本”的。

同样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

如果未来美国将所有砝码都放在对抗中国身上,这一策略又没有取得成效或是无法推行下去,他们会输得一败涂地。

西方国家也将会不尊重美国的影响力,选择和美国分道扬镳。

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也会“被中俄占领”,到时候美国真的会像一个赌桌上输完财产的赌徒一样狼狈。

但美媒预计,即使无法完全执行奥布莱恩的“进军亚太”战略,特朗普如果当选,任期内肯定是要推动和俄罗斯、欧洲和解,以及在中国周边花更多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他上一个任期对维护盟友关系这一问题就不关切,还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不在意美国的影响力。

现在共和党对华激进派有很多,特朗普的“脱钩计划”第二步必然是会拉拢中国周边的国家。

相较于拜登而言,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愿意花更多钱来办成这件事。

“重启核试验”战略

奥布莱恩的“献出”的第三条“建议”是重启核试验。

他认为,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废除了核试验,转而大力增加军事开支来打造威胁体系这是根本不划算的。

美国是最早发明核武器的国家,靠着核垄断也在全球获得强大的地位。

即使核技术被苏联等国家掌握后,这种武器仍然是对抗外来威胁最有效的手段,让敌人必须考虑后果不敢轻举妄动。

俄罗斯没有像美国一样庞大的全球海军,也没有700多个遍布多国的军事基地,但很多国家仍然“怕”俄罗斯,就是因为他们的核能力和投射能力太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专注于发展导弹和潜艇这两种装备,使得其他国家不会怀疑他们的核力量非常强大,做到了“最低成本保持威慑”的目标。

所以奥布莱恩和其他的美国专家认为,对中国施加威慑应该使用最简单的“核手段”。

恢复核试验经常引爆这种杀伤性武器,比现在美国耗费天文数字打造的全球军事体系有用得多。

核武器本来就是作为威慑使用的,削弱常备军事力量重新进行核试验,也便于美国推行削减开支战略,将更多的钱耗费到周边和中国的地缘对抗中去。

这种政策有一个基本的条件:确定核威慑是可行的,即使对手也有充足的核武器,但笃定任何一方都不敢使用,那么威胁的目标就已经达到了。

共和党人对“重启核军备”始终非常关注,他们认为冷战时期和苏联的对峙行动没有发展为战争,就是美国的核武器起到了关键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在中美竞争阶段,美国却放弃了核试验这种战略,共和党上台后应该将其逐步恢复,这样压力就小太多了。

而对于美国开启核试验之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也会同步开始试验的问题,这一观点认为无足轻重,也不会增加全球爆发核战争风险的概率。

因为各方都很清楚这种武器基本不会投入实际使用。

“核军备竞赛”只是一个虚构的话题,没有人可以想象自己能用核武器击倒对手而毫发无损,所以“核战争”的问题也可以不予考虑。

三个“馊主意”

假如特朗普真的采纳了这三条建议,而且顺利获得大选胜利开始推行,是否就能做到如同奥布莱恩所说遏制中国?答案是否定的。

类似话题只能满足一部分反华狂热者、美国两党现在应对中国竞争束手无策的焦虑者的狭隘构想,即使强行推行也很快会引发危机,牵连执政者下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条“与中国脱钩”,美商务部长雷蒙多就曾多次提到中美贸易在现阶段无法采取“激进化措施”,相反最符合利益的是和中国在经贸领域取得合作进展。

这是她去年8月27日访问中国时的原话。

因为美元的可持续性来源于货币活力,而非是美联储的印钞机,如果中美贸易快速凋零导致美国社会通胀、制造业空心化的话,美联储又要“卖债救命”。

对现在债台高筑的美国只能是提前加快崩盘的结局,所以从经济规律上这点就无法推进。

第二条“进军亚太”,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行性,但美国想到最乐观的结果也仅仅是耗费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让中国周边的几个小国倒戈,变成菲律宾一样的国家。

只是其一这些国家因为地缘上摆脱不了和中国的贸易联系,多数推测还只是左右逢源的“对华喊话”,即使是日本、韩国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中国的体量太大了,即使有一些周边的小国挡路,对于中国的贸易发展也起不到太大阻碍作用。

这相当于美国花了一千亿美元,最后可能只有千分之一用在了“效率”上,只能说现在才开始这一布局已经来不及了。

第三条是重启核试验策略,只是美国企图用几场核爆炸来达到所谓的“震慑中国”的目的,还是过于轻视中国了。

即使上世纪面对来自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也没有任何让步。

相反削减军费第一个得罪的就是五角大楼和美国军工企业,这些企业从军费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如果某任总统想动“铁饭碗”,他们第一个不会同意。

所以概括来说,奥布莱恩提出的“三大策略”只是拿着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模板,再加一些个人臆想就套在中国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在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种封闭主义、地缘围堵、军备竞赛的旧路线早就不存在市场了,相反会把美国自己“撞碎”,最多也只能当竞选口号来使用。

参考资料:

《事关中国,特朗普前顾问被“打脸”!》环球时报

《前顾问出主意称“若特朗普重返白宫,应切断与中国所有经济联系”,美专家打脸:有些建议不必听!》环球网

《延斯·明克拉特: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但他隐瞒了另一个数字》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