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浦口段突现大量死鱼,当地干部以“茅台”作比,推诿责任,引爆舆论场。

截至目前,该事件全网信息总量共12.7万条,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3.4亿次,互动量超29万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舆情热度图)

该事件网络舆论主要聚焦于“滁河水污染因由”“滁河官员离谱言论”“滁河干部作风问题”等话题展开。

热门词云图中,“茅台”一词被提及4.5万次,仅次于“全椒县”。

网民情感属性中,负面情绪占比61.3%,正面情绪仅2.5%。情绪分布中,“愤怒”情绪占比38.8%、“厌恶”情绪占比23.3%、“悲伤”情绪占比7.8%。

01.事件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脉络及舆情声量图)

【事件梳理及发酵过程】

1.舆情发展期(5月23日-26日)

▲5月23日:居民反映滁河南京浦口段突现污水,大量鱼虾死亡。

▲5月23日:官方回应:已第一时间关闸截断污水,正在调查原因。

▲5月24日:岸边传鱼腥臭味,大量鱼、螃蟹陆续死亡。

2.舆情爆发期(5月27日-29日,29日为舆情声量最高峰值)

▲5月27日:官方通报:一公司失火致污染物外泄,已对涉案人员立案调查。

▲5月28日: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窦某在央视采访中称:“喝茅台也能喝死人,喝死人后,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我认为没有必要。”

▲5月28日:当地水利局一名干部表示,自己已临退休,不该多问滁州污染。另一干部面对镜头三连否认:“没有”“不是”“不太清楚”……

▲5月28日:安徽省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彻查滁河水污染事件。

▲5月28日:澎湃新闻《基层干部该如何正确接受采访?》一文引众议。

▲5月29日:“茅台局长”及其负责人被免职,涉案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

▲5月29日:滁州副市长余成林兼任全椒县委书记。

3.舆情消退期(5月30日-6月1日)

▲5月30日:滁州市委回应:全力配合调查,绝不掩盖真相。

▲5月30日:滁河污染致周边村民养殖龙虾死亡,河面已不见漂浮死鱼。

02.传播分析

该事件峰值传播速度:522条/小时。

传播主阵地主要以微博、视频、APP、头条号为主,共占比85.7%;参与人群主体为社会公众,共占比80.6%。

传播媒体中,共66家重要媒体参与,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闻等门户网站均参与了事件传播。

媒体发布构成中,新闻媒体占比10.6%、资讯媒体占比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占比及平台分布)

03.舆论聚焦

1.监管部门

(1)当地监管部门渎职

中央生态环境强化督察与应急处置专家彭应登:《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要求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全椒县监管部门一个也没做到。

(2)要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

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是预防和应对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保障。省级政府作为机制主体,当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协作制度,明确责任与工作任务,加强沟通,协同联动,将机制落到实处。

(3)尽快核实,及时回应

中国环境网:当前两地应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尽快核实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搞清楚污水怎么来的?污水哪里来的?如此,后续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2.媒体观点

(1)治理污染,必先治理作风之弊

央视新闻:透视事件可看出当地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作风不严不实,程序意识、法治意识淡薄。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治理污染,必先治理作风之弊。

(2)官员岂止缺少媒介素养?

红星新闻:他们缺的绝不只是媒介素养,更包括为官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果他们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具有高超的应对能力,说话滴水不漏,让记者招架不住,反而会掩盖很多问题,也难以探究问题背后究竟藏了哪些猫腻。

(3)要治理环境,更要治理干部生态

侠客岛:信口开河、胡乱比方、遮遮掩掩,不仅自己丢人,更损害政府公信力。要治理环境生态问题,更要治理干部生态问题。涉事的失职渎职、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干部,一个都不能放过。

3.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舆论聚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嘲讽当地官员“茅台”言论(点赞量:144万);

(2)要求严惩严查(点赞量:52.4万);

(3)认为“茅台局长”官场腐败(点赞量:11.3万);

(4)质疑是否在为“幕后人”背锅(点赞量:2.7万);

(5)为环境遭受污染感到痛心(点赞量:5863);

(6)对免除处理结果不满(点赞量:49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舆情研判

1.省委提级处置,迅速遏制舆情恶化

安徽省委的提级介入及通报处置,将网民关注点拉回至事件最初焦点,迅速遏制了舆情的进一步恶化,有效稳定了公众情绪。可见,对于此类敏感复杂的舆情事件,提级处置及多部门联合应对,有利于回应公众舆论期待,稳定舆论态势。

2.地方干部不作为,扩大了事件严重程度

此类突发污染事故,最需相关负责部门迅速应对处理,第一时间控制污染局面,减少财产损失。而当地干部不仅不作为,甚至理直气壮发表摆烂言论,直接将公众愤怒点拉满,引爆了舆论场。

3.灾难性发言,严重损害政府形象

当地干部的“茅台”言论,引发了公众对此人及当地干部是否存在腐败及官僚主义的联想,公众质疑涉事干部常喝茅台,生活作风奢侈贪腐,也有部分公众认为是在掩护更高级别的“幕后人”。此灾难性的发言,致使当地政府声誉形象及公信力受到了严重损害。

05.舆情总结

目前该事件仍处于舆情震荡期,未完全平息消退,存在继续发酵的可能。

公众对于水污染后续清理情况、上下游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涉事人员最终处置结果及后续居民损失赔偿方案等问题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权威解读:生态环境部 水利部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

央视新闻:治理污染,必先治理作风之弊;

红星新闻:评论丨官员抛出“茅台论”“退休论”,岂止缺少媒介素养?

侠客岛:官员受访摆烂暴露了哪些问题;

中国环境网:滁河污染死鱼事件先要弄清两个问题;

华夏时报:环保专家评滁河水质污染事件:除了“茅台也能喝死人”,全椒县环境部门还犯了哪些错?

【数据来源】

食安工委舆情大数据平台、知微数据、微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