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作为中国古代抗倭名将,其一生历经大小战役无数竟无一次失败,其手下戚家军统共四千人却杀得数万倭寇溃不成军,最后更是一举荡平沿海倭乱。戚家军百战百胜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本期内容将一一为你解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倭寇作为元末明初出现的一大外患,一直是明朝一大心病,起初明朝国富力强尚且不惧,然而随着时局推移,东南沿海倭寇越来越多,其中除了从日本而来的真倭寇,还有大量边民化身为海盗的假倭寇。这些人在沿海一路烧杀抢掠,加上沿海士兵承平日久,遇上穷凶极恶的倭寇顿时丢盔卸甲望风而逃,以至于从山东到海南一线永无宁日。而据史料记载沿海官兵见倭寇来犯,在明知我方兵力比敌方多数百倍的情况下依旧弃城而逃,然而戚继光手下的戚家军却在三千对一万的情况下,打出斩首688颗而己方无一阵亡的战绩,如不是史书所载恐怕无人会信,既然如此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戚继光亲自撰写的兵书中便能一窥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戚继光所撰《纪效新书》记载,戚继光采用的乃是精兵战术,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如今培养特种部队的方法,但戚继光戚家军不同于当今的特种兵选拔那样是优中选优,他则一反常态选择从零做起,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有点好笑,那就是他看不起当时的地方部队。他形容当时的浙兵,未练无胆,执之临敌,每每弃之,反以截阻我兵马。段话说当时的浙江军队,既没有操练武艺又没有磨练过意志,每次上阵都是马上逃跑,非但不能杀敌反倒阻碍了后面的兵马,实在是不堪其用。所以戚继光才上书请求朝廷让自己亲自去乡野征兵,而从征兵上戚继光的才能便显现了出来,他在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后总结出了浙江各地人的性格,并据此给出了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如浙江乡兵之称可用者,初为处州,继而绍兴,继而义乌,继而台州,至於他处,则虽韩 白再生,不可用也。这里说戚继光认为浙江各地人能看当大用的,只有处州(今丽水)绍兴 义乌 台州人 括号内一律不读,至于其他地方的人就算韩信白起复活也带不动。乍一看他这些话有点地域黑的意思,但他其实给出了非常详细的原因例如他认为处州人虽然守信用很能打,但却不能持久作战,首先他之所以认为处州人能打还守信用,是因为他们多是山矿之夫 素习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欲明日出战,先询之以意苟力不能敌,即直告曰:不能也!如许我以必战,至其期必不爽约,或胜或负,定与寇兵一相接刃,但性情不相制,胜负惟有一战,再用之痿矣,气勇而不坚者也。这段话是说你如果要处州人去打仗,他们如果认为自己打不过就会直接告诉你,如果他们说打得过,那么不管是不是真的打得过他们都会冲上去跟倭寇拼命,然而一旦他们跟人家打了几回过后,脑子里的鲁莽之气就没有了,之后再叫他们去打效果就远远没有之前好了,由此可见戚继光认为处州人虽然勇猛好斗 性情耿直,但却不能长久保持住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例如他认为义乌人性杂于机诈勇锐之间,尤事血气,督之冲锋 尚有惧心,在处兵之下,然一战之外尤能再奋,一阵之间尤能反戈,但不听号令,胜则直前不顾,终为所诈。这段话是说义务人性格是处于狡诈和勇猛之间的,然而一旦他们取得一定的战果后,战斗力就将飙升。也就是我说说得越战越勇,但由于他们这种性格往往导致他们面对逃跑的敌人穷追不舍最后中了人家的埋伏。就这样戚继光陆续对当地人有了了解,由此他开始因材施教指定起了训练方法,例如对无法长久维持士气的处州兵,他就专门训练他们打持久战,对喜欢横冲直撞的义乌兵,他就着重训练他们令行禁止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不管你是什么脾气的人,在戚继光手上都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然而打仗光靠士气是没办法长久的,因为大家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奖赏来的,而说到奖赏戚继光更是玩出了许多花样,首先在最原始的以斩首数量论功行赏上。他一改以前头在手手上谁就领赏的方法,改为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而这就不得不提及他发明的鸳鸯阵了,鸳鸯阵共有十一人组成,其中最中心者为队长,他的身上有一块腰牌,上面记录了他所在的小队由那些人组成,他们各自担任的职务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队长的职责就是发号施令,而他身后拿盾牌的士兵则被称为长牌手,除此之外还有用圆盾的藤牌手,他们的盾牌是由藤蔓制成,在轻便的同时又非常的有韧性。但不管怎样他们的作用都是利用手上宽大的盾牌抵挡倭寇的弓箭或长枪,达到掩护身后队友的目的,但同时他们也能利用配对的腰刀与倭寇近战,而在他们身后手拿长竹的则是狼芜手,他们手上的狼芜是用长1丈5尺,枝有9枣11层的毛竹制成,这些毛竹通过桐油浸泡后会变得非常坚韧。而那些细小的枝杈则都被点缀上了铁质尖刺并涂毒,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倭寇作战往往靠的是快速近身的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日本人矮小灵活的特点,一旦被近身很容易被打乱阵型,因为他们之中经常有使用刀刃长达1.5米,在日本被称为大太刀或野太刀的人,一旦被这种人冲入人群中,只需一个横扫能让一圈人一分为二。因此狼芜的作用就是帮助友军迟滞敌人的攻势,其效果就像你拿着刀钻进非常茂密的树丛一样,那种情况的人既看不清前面的东西,手上的刀面对坚韧的树丛也起不了作用。而一旦倭寇被他们拖住,那么后面的长枪兵们就能趁机将其刺死,即便长枪没有命中也还有火枪手,就算火枪也没有命中,队伍最后还有手持耥耙的补刀手,因此鸳鸯阵可以说真的做到了攻守兼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时这也注定了士兵们不可能一边打一边割首级,因此戚继光规定首级由小队最后方的士兵割取,而最后这些首级都会被折算成银两发放给士兵,当时在戚继光那一个人头值30两银子,其中出力最多的长牌、长枪、狼筅兵共分二十两,负责割取首级的士兵得二两,鸟铳手得二两,什么都没干的人分一两,甚至连负责做饭的火头军都能分五钱。这种分配利益的模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士兵的利益,不会出现出力最多获利最少的情况,同时也保证了其他人的利益,如此一来大家都有赚头自然就更加团结起来,然而上阵杀敌的机会毕竟不是天天都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戚继光还特别设立一种激励士兵磨炼武艺的大比武,他将各种兵器进行分类考核,例如近战考核等级分为上中下三大类,而这三大类有各自细化为三小类,例如上一 上二 上三这样。而按照规定,如果你下一次考核的成绩比上一次好,那么进一则者,赏银一分,进二则者,赏银二分,如果你直接垮一大级则直接赏银五分,然而这钱也不是这么好赚的。因为你如果一直没有进步,等待你的会是严酷的刑罚,如果你下一次的成绩跟上一次一样,那么你不会受到责罚,但如果你下一次还是没有进步,那么你就要被打五棍,以此类推下去是十棍递加,如果你连续五次都毫无进步,那么你会被打四十棍并直接赶出戚家军,所以在这套赏罚系统下,戚继光的戚家军个个武艺高强,绝对不会出现技术上的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戚家军才能在后来的战斗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例如在台州花街之战中,戚家军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随后的白水洋之战中,1500戚家军对阵2000多倭寇,取得了斩首344颗 生擒5名倭首的战绩,而最后以上两场战斗戚家军一共才阵亡6人,这战损比绝对是中国古代作战史之最。因此到这我们便不难看出,戚继光之所以一生从无败绩,靠的并不是多高的智谋和多强的武力,而是从练兵布阵开始一步步稳扎稳打的训练,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绝对不过分,因此戚继光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永远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