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早期发动的战争,都是为了获得财物,因此,掠夺是他的主要方式,并不会占领敌人的土地。

可是,成吉思汗第四次攻打金国时,路途遥远、坎坷,他为何能源源不断将金国的财物运回草原呢?因为他建立了一条草原直达中都(今北京)的通道。

这是成吉思汗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次攻打金国时,成吉思汗虽然攻下居庸关,兵临金国都城中都城下,但中都城高墙厚,蒙古人无计可施,只好以中都为中心,进行了一番掠夺后,扬长而去。

成吉思汗的离开,是为了再次攻打金国做准备,毕竟,金国是当时的强国,国力雄厚,要将其消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次撤兵的时候,成吉思汗采纳了手下将领木华黎的建议,将大量中原工匠俘虏到了草原上,为蒙古骑兵制造攻城器械。

成吉思汗毕竟不了解中原文化,当他第二次攻打金国的时候,傻眼了。

被蒙古人攻破的城池,再次恢复了生机,城墙被修复如初,而且更加坚固。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知道金国是如何防备成吉思汗的第二次进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蒙古人的第一次进攻中,居庸关被成吉思汗的手下大将哲别用诈败的方式,将守城的金兵引出消灭后,顺利地夺取了居庸关。

哲别为了蒙古大军能顺利通过居庸关,命人将居庸关的主要城墙摧毁。可是,当成吉思汗第二次来攻打金国的时候,居庸关已经被修复,而且,里面守城的金国士兵拒不出战,靠险要的地形,抵御蒙古人的进攻。

第二次攻打居庸关的将领还是哲别,成吉思汗的这位战将面对铜墙铁壁一样的居庸关,无计可施,只要绕道而走。

成吉思汗发现,自己第二次攻打金国,竟然比第一次攻打更为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吉思汗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他很快就找出自己的不足,原来,他攻打城池,是攻而不战,以掠夺为主,他们前脚离开,金国人后脚就开始恢复重建,加固城墙以及各地的关隘了。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成吉思汗第三次攻打金国时,为了将金国的财物源源不断运回草原,他进行了战术改革。

一开辟出一条草原直通中都的大道。在这条大道上,蒙古人占据了沿途的城池、关隘。

二是进行地毯式的屠杀。为了保障运输线不被金国人骚扰,成吉思汗命令蒙古骑兵对沿线进行清理,导致沿线周围上百公里的地方,看不到人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金国统治者,虽然也意识到成吉思汗开辟这条运输线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中原的财物,将财物运到草原,却无能为力进行破坏。因为金国的主力部队,几乎被消磨殆尽了。

就是这条运输线,让金国彻底走向灭亡。公元1214年九月,成吉思汗第四次攻打金国,他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金国的北方,一路直接通过运输线,畅通无阻地直奔中都。最终,中都在孤立无援中,被成吉思汗攻破。

中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里面的财物数不胜数,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就连女人用的姻脂盒子,也被蒙古人抢了去。

此时,成吉思汗打造的运输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整个中都城的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通过运输线,源源不断运到了草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惨状,可想而知。

这段历史,在《成吉思汗:要驭天下,必先驭人》中有更为详细的讲解,对成吉思汗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该专栏通过成吉思汗的成长史,剖析了他的成功之道,语言通俗易懂,历史资料详实,读后让人豪气顿生,是了解成吉思汗不可多得的读物。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金史》、《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