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调整后的高铁票价引发了广泛关注。近期,12306官方网站宣布,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铁服务品质,满足不同旅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将对部分时速达30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列车票价进行优化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涉及线路包括京广高铁的武广段、沪昆高铁的沪杭段、沪昆高铁的杭长段以及杭深铁路的杭甬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武广高铁的武汉至广州南二等座票价将由现行的463.5元上调至553元,涨幅达到19.3%,增加89.5元。沪杭客专的上海虹桥至杭州东站二等座票价将由73元增至87元,涨幅为19.2%,上涨16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昆客专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境内的路段也纳入了涨价范围。其中,杭州东至长沙南二等座票价将由405元调整至485元,上涨80元,涨幅为19.75%。杭州南至南昌西二等座票价将从257元上升至308元,增加51元,涨幅为1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甬客专的杭州东至宁波二等座票价也将由71元上调至85元,涨幅为19.7%。此次调价幅度普遍达到20%,是自2021年京沪高铁票价上涨10%以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票价调整并非最终售价。各站间的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5.5折为下限,实行多档次、灵活折扣的浮动票价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涨价在所难免,专家建议需兼顾低收入群体

针对此次票价调整,多位经济学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白鹤松教授,来自上海理工大学,认为长期以来实行的低价票是国家对公共交通的一种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铁票价的上涨和普通列车车次的减少是成本转嫁的正常现象。他同时强调,高铁提价是必然趋势,但应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可以分区域、分消费层次、分时段进行差别化提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付鹏表示,在当前的人口结构、城市化进程以及公共财政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已不切实际。他提出,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时间和效率的提升并不能显著增加收入,因此绿皮火车应作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出行的基本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次调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当被问及服务质量是否也会相应提升时,负责人表示“敬请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铁涨价背景下的出行选择

高铁的开通极大提升了交通的便捷性。由于前期低票价策略,其他交通方式如城际客车大量减少,普通列车车次也大幅缩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此次高铁票价的大幅度上涨可能会导致普通列车的需求激增。目前,普通列车常常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未来购票难度或将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高铁提价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可能会让城际客车得到复兴。高铁与普通列车服务的差异化和价格区隔,为旅客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同时也给不同收入水平的旅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考虑出行成本与时间效率之间平衡的同时,旅客需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更加合理的出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