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古队在贵州遵义发现一座古墓,虽然遭到盗墓者损坏,但是墓内的发现足以让到场的考古学家弥补遗憾。

两年后,一具棺椁的出土,震惊了所有人,其奢华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连棺椁上的钉子都是黄金打造。

这具棺椁里的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规格的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边的古墓

2012年,贵州遵义的新蒲县来了一支考古队,要挖掘新发现的古墓。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陕西或者河南这种古代政治中心,都不算稀奇,可是放在贵州,这件事就显得不同寻常了。

毕竟,在古代,中原作为天下中心,它周边的其他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贵州在南方区域,就被归类为南蛮。

在这里发现古墓很正常,但是能让考古队大费周章的挖掘,可就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新蒲县准备将杨家湖及周边区域改造成一个大水库,在工程启动前,照例要对规划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

在勘探的过程中,考古人员还真有新发现,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烈墓旁边发现了一座新的古墓。

杨烈是杨氏第29世土司,能埋在他旁边的,应该也是一位土司。

土司这一官职自元朝就有,多设置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后来到明朝才被改编。与其他官职不同的是,担任土司的一般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是世袭传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属于朝廷管辖,但是在自己的领地里,土司的地位和皇帝也差不了多少,所以考古人员对埋葬在杨烈墓旁的这位墓主人身份有大概的猜测。

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的挖掘,这座新的古墓展现在了众人眼前。可惜的是,这座古墓也遭遇严重的盗墓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墓内的贵重物品被一扫而空,只能找到一些残存的物件,甚至墓内的墓门也遭到严重损坏,考古队员顿感遗憾。

所幸的是,盗墓团伙只拿了值钱的东西,对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志不感兴趣。考古队员通过保存完好的墓志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是第二十一世土司杨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不是最惊喜的部分,杨铿的墓志上不仅记录了自己的身份和功绩,还记载了杨铿墓的埋葬位置,在先祖“威灵英烈侯”之墓右侧。

这个发现让在场的考古队员心中燃起了一团火,迫切想要找到这座不同的古墓。

杨铿虽然埋在这位高官先祖的右侧,但是这不并代表威灵英烈侯的墓就在旁边。因为杨铿这位先祖可是被封侯的人物,地位是远远高于杨铿这类土司的,所以这位侯爷的墓应该比杨铿的高。

顺着这个方向,考古队员展开了搜索,还真的发现了一个古墓。可是对这座古墓挖掘之后,众多考古队员不由泄了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新发现的这座古墓只是个土坑墓。这种墓就是将棺材放进去,然后用土掩埋,墓主人基本上都是平民百姓,怎么看也不会是一位封侯之人的墓。

可是来都来了,还是要继续挖下去。刚开始挖出来的都是一堆木头,可是越挖掘越不对劲。这天,一块比较完整的木板被挖了出来,光一照,上面有样东西就反光。众人就把这个反光的物品清扫干净,发现竟然是一个抓钉。

普通的抓钉当然不会引起众人这么大的反应,可是被发现的抓钉竟然是金子做的。这下,墓主人的身份又变得神秘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能够确定里面埋的肯定不是一般百姓,那他会不会就是杨铿墓志上记载的威灵英烈侯呢?

墓主人是谁?

贵州遵义发现的神秘古墓,竟然连棺椁上的钉子都是黄金打造。墓主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么奢华的古墓中又会藏有那些秘密呢?

考古队意识到墓主人身份不简单后,当即加快了挖掘速度。很快,墓里面的陪葬品也被找了出来,但是唯独没有发现能证明墓主身份的物件。

但是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这位墓主人应该是生活在宋朝时期。而且在他的陪葬品中,还有一件特别的存在,那就是一只金杯,金杯上面有着蟠螭的纹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说中,蟠螭是龙的儿子,甚至还有人说是早期的龙。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可以确定的是,墓主人身份一定不低。

然而,在宋朝的时候,贵州叫做播州,是个偏远地方,一般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什么大人物会把墓放在这里呢?

就在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当地人向考古队提供了一个线索。距离这个墓不远的地方,有座龙岩山,据说宋朝有位皇子曾经隐居在那里。

这下子朝代、身份都对上了,考古队当即决定前去龙岩山一探究竟。当时龙岩山上的建筑已经破败不堪,唯独一段城墙保存完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勘探,人们确定了龙岩山上的建筑确实是宋朝修建的。但是翻遍史料,考古队也没找到究竟是宋朝哪位皇子来过贵州。

倒是找到了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那就是曾经的播州第十五世土司杨文。就在众人以为墓主人身份尘埃落定的时候,传来了另一个消息,杨文墓早在90年代就被发现了。

虽然答案不对,但是调查方向应该是没问题的。毕竟在新蒲县这一片就发现了好几个杨氏土司的墓,这座墓和杨氏家族也绝对有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古队在出土的银烛台上发现了线索,经过重重查证,考古队最终得出结论,这座墓的墓主人应该是杨文之父,播州是十四世土司杨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墓的位置、墓主人的地位、墓主人的身份都和之前杨铿墓的墓志对上了,杨价应该就是威灵英烈侯。

墓主人的身份确定了,可是更多的谜团产生了。之前挖掘出的其他杨氏土司之墓,虽然墓主人身份没有杨价高,但是其墓室都是石坑,而且更明显。

轮到杨价的时候怎么就成土坑墓了,杨价又是怎么从一个土司到威灵英烈侯的呢?

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突然,考古队中有人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测,杨价墓使用的可能是一种规格极高的葬仪,甚至超过杨价本身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考古队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猜测?

从土司到封侯

贵州遵义出土了一具连钉子都是黄金打造的棺椁,经过查证确定墓主人是威灵英烈侯杨价。原来只是播州第十四世土司,那么他到底有什么功劳才得以走上封侯之路。

据记载,宋理宗端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235年,蒙古军队来犯,将宋朝军队围困在一个叫青野原的地方,宋军突围不成,危在旦夕。

得知消息的杨价当即率领自己部下的少数民族将士前去支援,成功将蒙古军队击退。后来他又多次突袭蒙古军队,屡战屡胜,以至于蒙古军队不敢来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1239年,蒙古军队想渡过长江,再次进攻,这次计划又被杨价破坏。凭借着赫赫战功,杨价成功得到宋理宗重用,因此获封侯位也不奇怪。

不过,杨价也不是只会打仗的武夫,算得上是文武双全。当时宋朝的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但是杨价所在的播州还不在科举考试的范围。

身为播州土司的杨价对这件事非常上心,于是向皇帝上书,希望能够让播州学子也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建议通过后的十年间,播州学子在南宋时考中进士的就有8人,就连元代时期也有1人考中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算得上是文治武功皆有所成,后来杨价去世,他的儿子杨文也继续着抵抗蒙古大军的进犯。

可是,作为播州杨氏土司中唯一封侯的杨价,其墓室却是简单的土坑葬。而其他被挖掘的杨氏土司墓全部是石室墓,看起来比杨价墓气派的多。

随着考古人员的深入挖掘,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对杨价墓进行挖掘的时候,考古人员挖出了数量众多的木头碎片和木板,一开始他们以为是棺椁碎片。

可以这个数量来看,足够造好几个杨价的棺椁了。于是考古人员对这些木头碎片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木头全部是金丝楠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离奇的是,这些金丝楠木不是杨价棺椁的一部分,而是来自墓中的一根根放料。谁会在自己的墓里放木料呢?

突然,有人对此做出了大胆推测,杨价的墓是由金丝楠木堆砌成的,这种最高规格的葬仪在汉代常见,一般都是用在皇帝身上,那就是“黄肠题凑”。

“黄肠”一般是指材料和颜色,“题凑”就是指木材的一种摆放方式。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指用木材一列列叠在一起,最终形成墓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如此高规格的葬仪,足以体现当时的皇帝对杨价的重视,在他死后,不仅安排远超他地位的葬礼规制,还赏赐了无数珍贵物品陪葬。

如果不是这次例行的考古勘探,可能直到水库建成,我们都难以见到这座非同寻常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