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司机拉着一车货从内蒙运到江西的伊利仓库,结果一箱牛奶居然被赔了700块?!"你们伊利吃撑了吗,物价飞涨啥的,要不咱再涨点!"卡车司机直接把话挂到网上,一把"火"就被撩起来了。想不到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居然能在网上掀起千层浪,扬子江牛奶也是"丢大人"了。不过话说回来,700块一箱的奶难道真有这么值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前两天,一位卡车司机从内蒙古把一车牛奶运到了江西赣州的伊利中转仓库。结果损耗了32箱包装破损的牛奶,按规矩该赔偿损失了。库管算了一笔账,要求这位司机赔2095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嗯,赔钱肯定是应该的,可就算赔了钱,包装破损的那32箱牛奶总该给人家带走吧?结果伊利库管只答应给三箱,其余的理直气壮地扣下了。你想啊,把32箱牛奶减去3箱,剩下29箱,一分摊下去,居然有700多块一箱的"天价"!连卡车司机自己都觉得受了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这位卡车司机就把事情经过发到了网上,质疑伊利的这种做法太过分了。不料这事一出,啪啪啪,火了!网友们一传十,十传百,眨眼工夫就在网上炸了锅。各路"键委"跳出来对伊利狠狠"开火"一番,谴责之词儿直比夸张小说还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利牛奶涨价了?""700一箱牛奶能卖给谁啊?!""赚钱都这么黑心了吗?!"

只听得网上一片哗然,大有要掀翻厂房的架势。面对滚滚逼来的舆论浪潮,伊利那边终于是憋不住了,迅速出来"临阵遁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伊利是这么回应的:"为了保证奶源质量安全,任何受损、变形的奶制品都不能流入市场。"言下之意,把包装破损的奶制品给卖出去,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啊,你伊利立场算是说得通。不过终归是自己亲儿子捅了这么一把娄子,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吧?于是伊利又加了一把火:"那2095块根本就不是卡车司机个人支付的,而是我们对第三方违约商的扣款。卡车司机误导了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可就稀里糊涂了。什么第三方?什么违约商?扣款和卡车司机有什么关系吗?别的不说,就这"2095块"四个字儿就让人犯了迷糊,分明就是卡车司机个人的支付金额啊!难不成还要扯到"老子没钱,是借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住打住,伊利如果继续这么狡辩下去,恐怕是要把自己越理越夭壮了。对于这种小事大做文章的事儿,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自作聪明,人民群众有眼睛,还是很能分辨是非的。既然自家酿下了这闷罐儿,伊利何不干脆点,把话挑明白点儿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嗯,这事儿确实有我们操作失当的地方,虽然有相关规定,但这个处理方式对物主的确有些不公平。以后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到商户的利益。"这不就完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必耗那个子力气东躲西藏、狡辩蒙混呢?大家其实都很能理解,在庞大的企业体系里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纰漏,更何况你伊利本来就是业内佼佼者,论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必为了区区一点小事就搞得自己节节败退呢?有那个雄厚的资本和实力,伊利何不干脆大大方方承认失误,痛痛快快地主动整改,借此重新树立企业公信力,多赢得民心呢?不信你们看,前两天底下那个带头闹腾的卡车司机,被伊利私下协商之后就和解息事宁人了。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叫机智周旋、善于化解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老一辈的民族品牌了,伊利真不该把这种小事弄得如此丑态百出,搞得自己贻笑大方。回过头来看看自家的发家史吧,那可是几代人一手缔造的奇迹。你伊利现在虽然已是行业翘楚,但始终都是一个产品为大众所需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了这万千普通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你伊利又有什么闪光的理由呢?所以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伊利都要时时刻刻谨慎行事,始终保持虚心谦逊和务实谦和的品质,以契合你们一贯吹嘘的"情系亿万家庭"的企业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长期以来关爱家庭、受亿万人信赖的伊利,怎么就连个小小的破损牛奶事件都处理不好呢?看着同行们在暗中偷笑,伊利心里是不是也觉得有些汗颜?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