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陶舜财经

高铁座椅脏不脏?相信每个人有自己的印象,我个人认为,确实挺脏的!

现在,这种印象终于有数据可以佐证了。5月30日,国铁集团通过“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明确表示:座席套换洗周期为180天。

180天就是6个月,半年。如果是自己家的椅套,半年洗一次,完全没问题,但是,这是人来人往的高铁,翻座率很高的。

而且我们知道,高铁的椅套之所以脏,是因为乘客免不了要坐着吃东西,面包渣,食物的大小粉末,这些都是滋生细菌的温床。

座椅的脏还来自一些不文明的乘客,他们会用鞋子踩上座椅。这需要加强文明教育和自我修养。

整体而言,座椅清洗的频率需要大幅提高,高铁价格今年已经涨过,涨了价更有责任把卫生搞好。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做不到一个月清洗一次,那么2个月清洗一次可以吗?

讲完了卫生条件的堪忧,再讲讲背后的原因。我猜,原因你想不到——竟然是因为招标老是流标。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国铁集团的各个铁路局一直有对车辆卧座具洗涤进行公开招标。从招标结果来看,中标的企业以酒店、洗衣公司为主。不过,流标现象频繁发生。

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成都局集团成都客运段2024年动车洗涤业务,外包公开招标项目四次招标均流标。达不到开标的条件就流标了。

为什么达不到条件?举例来讲,2月份,北京局集团北京客运段2024年洗涤车间洗涤项目两度招标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均不足3家。最终,北京客运段将项目转为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与供应商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

北京局集团石家庄客运段2024年普速旅客列车外口保洁洗涤服务项目也宣告流标,原因系“递交投标文件单位不足3家,故本项目流标”。

如此这般。经常都是竞标者不足3家导致流标。然后转为谈判采购。

为什么老是这种结果呢?值得思考。

有没有可能是铁路方面故意展示一种竞标者不足的情况,来拖延和减少清洁次数呢?

陶舜财经——你每天的醒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