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是肛肠学科常见病、多发病。以间断性便血、肛门有物脱出、异物感、疼痛坠胀等为主要症状及体征。

研究数据表明:肛肠疾病中痔疮类疾病远高于肛裂、肛门湿疹、肛瘘等肛肠科其他疾病。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混合痔分为风热肠燥、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四种症型,其中以湿热下注型最为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患者多因素体虚弱,复感外邪,风湿燥热之邪侵袭人体,使得湿热之邪由内而生,郁而化热,下迫大肠,血热瘀结而成痔。

或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内生湿邪,湿热互结,下迫肛门而成痔。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有药物外治法治疗、注射治疗及铜离子等物理化学疗法,通常只能暂时减轻局部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多采用外剥内扎术,疗效好,复发率低。中医认为手术后,肌肤经脉损伤,失血耗气,脏腑气血瘀滞且不足。

气机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局部创面疼痛、水肿的不良症状。气血不足,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出现术后创面出血的并发症。由于肛门特殊的生理部位及功能,混合痔手术多不缝合,但这一做法会导致术后伤口不断受到污染物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发生,且肛门周围的部分血管,没有静脉瓣这一防止血液倒流的组织结构,术后患者排便努责、过度活动等行为都会引起局部创面出血、水肿、疼痛。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防治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手术成功后我们需要治疗的方向。减少术后出血、疼痛、坠胀、促进创面愈合更是术后治疗的关键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医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缺乏全身性机理分析,如口服止痛药或注射止疼针及抗生素等,这些药物作用单一,疗效局限,部分人服用后会出现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通过外治法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创面。外治法包括坐浴熏洗、膏剂、散剂等,将中药直接作用于创面,不需要进入人体,经过肝脏肾脏的代谢,使药力直达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术后出血、疼痛、坠胀等症状具有治疗作用,且对创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初期控制炎症,促进肉芽生长,后期抑制瘢痕过硬,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

白及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资源广泛分布。传统医学认为白及具有止血止痛、敛疮生肌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可增加血小板第Ⅲ因子的活性,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人工血栓,对创面进行止血。白及粉黏附于术后创面,发挥药效,同时对创面损伤的皮肤黏膜起良好的保护效果。操作简便,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将白及粉应用于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换药,和临床广泛使用的一效膏纱条进行联合,以期在一效膏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作用基础上,发挥白及的止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缓解术后肛门出血、减轻肛门坠胀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为临床换药提供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痔,又称痔疮、痔核,是直肠末端黏膜及肛管皮肤下的静脉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根据其发病位置分为三类,即内痔、外痔、混合痔,临床上以混合痔居多。

一般表现为脱出、便血、肛门潮湿、疼痛、坠胀等症状,严重时将会出现嵌顿、贫血、全身性症状等,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要彻底根治痔疮,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手术破坏了肛门血管及部分神经,可导致肛周微循环改变,产生水肿、疼痛、坠胀等不适症状,在手术成功后,如何通过术后换药方式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以及缩短创面恢复时间,一直是肛肠科医生努力探索的问题。

祖国医学认为混合痔术后金刃损伤是主要致病因素,手术虽解决了病灶,但手术本身也对机体造成了损伤,使人体产生了相应的病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混合痔术后肛门局部金刃所伤,血脉受损,局部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肛周组织局部水肿疼痛。是术中损伤血管,血液丢失,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气血亏虚,局部失养,导致创面愈合迟缓。

现代医学指出,术后的创伤修复是多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和消失的动态过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凝血期,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减慢血液丢失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炎症反应期,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及清除坏死组织,以防创面感染。三是细胞增殖分化期,此期新生肉芽组织逐渐填充创面。

四是组织塑形期,此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起主导作用,创伤修复完成。混合痔术后切口为Ⅲ类切口,由于肛门的特殊生理功能,术后创面为开放性伤口,排便时容易受到粪便的污染,产生伤口炎症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术后创面能够快速愈合是手术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症成功的关键。白及粉通过减轻术后水肿、疼痛、出血来缓解患者术后痛苦,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就医费用。

白及,是兰科植物白及(BS)的干燥块茎,别名甘根、连及根,“其根白色,连及而生”而得名。属止血药,其味苦、甘、性微凉。白及味涩质黏腻,为收敛止血类药物之要药。《本草纲目》记载:“白及,性涩而收……止血,生肌治疮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草汇言》云:“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痛之药也……痛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结,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白及归肺、肝、胃经。故临床多用于肺胃出血之症。如“验方独圣散”治诸内出血证,具体用法是,研末后糯米汤调服;《古方医彻》所载“白及汤”白及与茜草、丹皮、生地、牛膝等煎服,用治吐血;《证治准绳》中白及配伍枇杷叶、阿胶,治疗咯血,名为“白及枇杷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明白及对肺系疾患所致的咳嗽咯血、吐血有独特的功效。白及对外伤的止血作用常以散剂的形式外用。

古方白及止血散,组方包括白及、苎麻叶,研细为末,药末直接敷于伤处,主治刀伤出血。白及散(白及、陈石灰、炉甘石各、明矾)研细为末,共奏清热消肿,止血生肌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及寒凉苦泄,具有消散血热之痈肿的功效,可治疮疡的未溃或已溃的各个时期。配伍应用如《医宗金鉴》所载方剂“内消散”白及配伍金银花、连翘、乳香等,可用于疮疡初起肿痛。

《证治准绳》中记载的“生肌干脓散”白及与黄连、贝母、轻粉、五倍子等共用,研末后,外敷于创面,适用于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此外,白及还可治疗手足皲裂,水火烫伤等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末油调后外用促生肌结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及具有止血、调节免疫、促进伤口愈合、抗病毒、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溃疡的作用。

白及多糖是一种生物活性显著的高分子黏性多糖,是白及发挥药性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可靠的药用辅料,无刺激性、过敏性及毒副作用。白及发挥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水溶性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探究白及多糖对大鼠血小板凝血机制的影响时发现,白及多糖可能是激发了大鼠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机制,调节酮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缩短出凝血时间,从而发挥止血功能。

调节免疫作用等从白及块茎中分离纯化出了两种水溶性多糖,人体实验证明可以抑制免疫调节活性。观察免疫低下小鼠碳廓清试验的变化,来分析白及多糖对小鼠的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认为其具有显著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入京尼平和白及多糖的壳聚糖内,比只加入京尼平的壳聚糖能显著增加老鼠皮肤伤口的愈合率。白及胶具有促进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再生,形成毛细血管网的功能,主要通过增加血管内皮因子表达的方式。

通过增加血小板第Ⅲ因子的活性,产生胶原纤维,推进成纤维细胞快速增殖和上皮组织的紧急修复,来加快伤口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白及中分离出的菲类化合物在体内有明显的病毒抑制作用,能减少病毒基质蛋白基因转录,具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中联菲比单菲化合物具有更强的抑制活性。

张兵总结了白及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药效并研究其机制,发现白及提取物通过干预病毒合成、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及抑制流感病毒与HA受体结合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药理实验已表明白及具有广谱抑菌性,对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白及化学成分中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所选病原菌具有广泛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更敏感,革兰氏阴性菌次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及多糖也可能通过参与调节丝裂原化蛋白激酶/核因子信号通路而发挥改善溃疡面炎症与氧化应激失衡作用。白及成分对肿瘤有广谱抗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微管蛋白的聚合被抑制有关。

对白及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从中药白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齐墩果酸鼠李糖吡喃葡萄糖苷,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科植物白及块茎和花共同的石油醚部位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块茎部位抗氧化效果更佳。从白及中提取出白及多糖,同时进行四个实验,证明白及多糖是一种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剂。

白及多糖能够增强人体和胃黏膜抗氧化的能力,对应激性胃溃疡及乙酸性胃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自由基生成、强化了创伤组织的修复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减轻氧化应激、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细胞因子的积累来保护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本次研究基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原则,将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混合痔患者,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表明,白及粉外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能减轻术后不良反应,促进创面恢复。白及为传统中药材,其散剂形式,用法简便,副作用小,疗效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详细剖析了白及粉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疗效得到证明。应用于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术后的换药治疗,与一效膏进行联合,旨在减少混合痔术后创面出血,减轻肛门坠胀感,缓解肛门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优化肛肠科术后换药方式。

为临床上又提供了一项新的治疗手段,混合痔的产生多因患者脏腑本虚,兼因排便无规律,长期便秘,或泻痢日久,再因疲劳久坐,负重远行,或暴饮暴食,过食辛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酿生湿热,风湿热等致病邪气下迫大肠,瘀血浊气结滞不散,日久成痔。痔核一但形成,加之饮食、生活、排便习惯等因素未及时调整,产生便血、脱出及肛门不适感等症状。

上述症状应用药物治疗可得到缓解但无法彻底治愈,痔核亦无法自行恢复或脱落,则必须行手术治疗,缓解症状、除去痔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术后经脉受损,气血失养,不能通达腠理,创面失养,新肌难生,且创面属污染性创面,每日排便,接触较多的菌群,致使创面感染,容易出现出血、水肿、疼痛、小便难解、愈合缓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