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矮牯子是我隔壁邻居,身高不足一米,即是侏儒,他的父亲母亲姐姐却都是身体正常的人。人们平常都叫他矮牯子,包括他的父母家人,只有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才会称呼他的学名。

依据人的生理缺陷给对方取外号,这在当年乡村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称呼有瘌痢的人为瘌痢壳,称呼拐脚的人为瘸脚子等等,这当然是一种侮辱性的做法,多数人并无尊重别人隐私的意识,甚至是毫无顾忌。

小孩子是如此,大人也一样。一来二去叫得多了,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所有人也就习以为常,外号几乎等同于学名了。不过这只适合同辈之间称呼或长辈对晚辈称呼,晚辈是不能叫长辈外号的,否则就是辱骂了。小伙伴之间吵口打架,若对方父母有因生理缺陷而获得外号,必会高声叫着这个外号,让对方羞愧难当愤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外号叫瘦牯子,因为遗传且后天营养不良,我很是瘦弱故得此名。还好这外号不是那么难听,且当年被叫瘦牯子的人还有不少。

曾有马戏团的人想要把矮牯子带走,愿意给他父母一笔补偿费,父母尤其是他母亲怎么都不肯,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也割舍不下。

我曾在小学二年级跟矮牯子同班同座,当时我既瘦弱又矮小,跟他坐在第一排。虽然是邻居加同学,可是我并不知道他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矮牯子读了若干个一年级,二年级也留了几次,所以就跟我成了同学。后来我升三年级了,他则继续读二年级,好像最后也只读了二年级,他的大脑发育不良,智商有些低。

因为腿短,走路又不怎么小心,所以矮牯子经常摔跤,平地里的一块小石头一根小树枝也很容易绊倒他,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就更容易跌倒,那个年代没有很平的路。衣服弄得脏而破,手脚脑袋擦伤划破在他是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多次看到,在矮牯子走路时有人故意在他前面突然伸出腿去,猝不及防的他摔得五体投地;倘若是往后退,则是四脚朝天。伸腿的人和围观的人包括我在内就哈哈大笑起来,矮牯子艰难地爬起来后破口大骂,朝那人扔石块瓦片。

人类有歧视戏弄残疾人的恶习,有人以嘲笑作弄残疾人为乐,残疾人生理有残疾,而我们是精神有残疾;他们的残疾肉眼看得见,我们的残疾却无法看到,连自己都不察觉。若干年之后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父母考虑到矮牯子生存能力有限,从远房亲戚那里过继来一个男孩作为矮牯子的儿子,这样矮牯子既有了后且后半辈子就有依靠了。

我已很多年没有见到矮牯子了,不知道我的这位同学加邻居身体怎样、近况如何。

摄影小夫(路开文化)

◆ ◆ ◆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桂,赣州宁都人,某教育机构负责人。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路开原创】矮牯子(曾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