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烤包子一年70万,40岁新疆大哥成最穷网红,仨儿子有一个脑瘫

文 | 世界名人史

编辑 | 世界名人史

他是南京美食界的大网红,一年收入70万。花臂秃头还会唱歌,每天来包子的人排长队,抖音、头条、小红书上都有关于他家的传说,实惠、好吃,浓浓新疆味,甚至外地的食客为吃一口他家的包子驱车几百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出炉的烤包子被买空

但他却说自己是最拖后腿的网红,一年70万也养不起家,一分钟也不敢休息。别的网红都是光鲜亮丽,一天搞搞直播就几十万,只有他这个“卖包子”的网红拉低了人家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拖网红收入的后腿”

一天几千的流水并不少,新疆大哥却说自己养不起家。虽是租房生活,但只有一个65平米的小房子,他为何说自己每月固定开支能有两万块?漂泊在异乡的餐饮人,如何一步步成功的?他的家里有什么苦衷,让他宁可冒着300度烫伤的风险,也不敢休息?

01

烤包子一天能卖几千块,比大学生厉害!

拼命读书考大学,找个工作挣大钱,是许多中国人对孩子的期盼,仿佛这就是最正确的人生道路。

从小学就要内卷,如果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差,在父母的眼中他的未来就只会穷得叮当响,被考上大学的人踩在脚下。

事实上,并非如此。

烤包子的阿布都大哥就是一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赚70万的阿布都

阿布都没考上大学,家里条件和学习成绩都不行,看着同班的同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大城市报道,他也卷起铺盖坐上了去东南方向的火车。

辗转过上海、杭州,他最终定居在南京。热闹、好玩,故事多,他说南京像自己的老家。既然回不了老家,就选择一个像老家的城市吧。

04年到南京,摆摊卖新疆油馕。17年前,南京人对新疆馕并不了解。他采访路人,有人说馕就是一张没味道的大饼吧,没什么好吃的。

阿布敏锐地察觉到,商机就在身边

油馕是他家乡的特色美食,这种添加了葱油、奶、瓜子仁“新疆烧饼”,鲜香酥脆,营养价值高,没理由卖不出去。

2004年,他的新疆油馕小摊开业,异域风情和特殊的烧烤香味在早餐市场上一炮打响。

油馕小店开张不久,阿布都发现人们相比油馕来说更喜欢烤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都的烤包子和油馕

油馕类似于异域的大烧饼,但烤包子是其他人学都学不来的美味,

又薄又脆的饼皮,多汁大块的羊肉。刚出炉的烤包子香气四溢,而且这种香气来自于特殊的馕坑,拌馅调味的难度不大,做馕坑、看火候的学问就大了,这种手艺只有喀什老师傅才有。

他自制碱土馕坑,多次调整大小和外形 ,在反复的实验后,阿布都终于在南京做出了家乡的“萨姆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都用碱土自制馕坑

没有过多的宣传,也没有特别的装修。他把馕坑带到早餐市场,开锅现场制作。馕坑中散发出的香味就是最好的招牌。

人们老远就闻到了这股鲜美的羊肉味,主动上门。阿布都一边唱着新疆歌曲,一边烤包子,生意就这么一天天红火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油馕

有记者采访,他说自己每天能卖两三千,算一下一年收入70多万

这个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大学生。凭手艺吃饭,挣得多还自由,很多来买包子的的白领西装革履,辛辛苦苦一个月赚得还不如大哥两三天多

这个收入安慰了阿布都大哥没考上大学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都的小店

来买包子的高学历客人未必有卖包子的大哥赚得多。考不上大学也饿不死人,考不上大学只要不勤快,赚得不比在写字楼里的人少。想跟阿布都学烤包子的大有人在,但阿布都大哥却没把手艺传给儿子们。

02

大哥的花臂是烫出来的。

阿布都的烤包子在南京出了名,食客们一传十,十传百,每天来买包子的人都要排队,甚至一些外地食客为了吃上阿布都的烤包子哪怕驱车几百里也要赶来。小红书、抖音、头条上都有关于阿布都烤包子的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苦干活的阿布都

他跟记者说,烤包子的诀窍没什么,靠的就是经验和辛苦。

只需要听一听包子烤制时发生的声音,阿布都大哥就能判断出包子有几成熟,这种方法是无数次“烫伤”总结出来的经验,没办法教,只能凭心去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都的“大花臂”

大哥亮出手臂,霸气的红色花纹并不是纹身,而是在300度馕坑烤包子时被一次又一次烫伤烫成这样的。每一道花纹都是对辛苦的诉说,每一道花纹都是新疆大哥的酸涩。冬天还好,夏天烈日当头,卖多少包子就要把胳膊伸到300度的馕坑多少次。美味的食物不能偷懒,他也从没有偷过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馕坑的温度高达300度

挣得就是辛苦钱。街边的餐饮行业都是如此。每天从进货开始,大哥需要先去市场上挑选最新鲜的羊肉,回家清洗、切割,剁馅,调味。同时还要准备大量的面,油馕与烤包子都是用死面做的,劲道酥脆的外皮离不开几百下的反复揉压。

现在的阿布都网红油馕小店雇了几个年轻人,和面是个力气活,擀皮也不轻松。每一张包子皮都要反复擀制,做成又薄又圆的包子皮。包上几大勺羊肉馅,把皮折叠在一起,这样一个漂亮的烤包子雏形就做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都店里的年轻人

等馕坑温度上来,大哥先往坑里甩一点盐水,一方面快速降低坑内的温度,一方面带给坑里热蒸汽,然后一个一个快速地把包子贴在馕坑壁上,这个过程最热,也最危险,一个不小心,即便有17年经验的阿布都大哥也会被烫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300度的馕坑洒盐水降温

包子先焖后烤,十几分钟就能出坑。来买包子的食客早已预定好了包子的数量,一坑包子几下就买完了。

饿的时候,大哥也会拿起一个烤包子垫垫。自家做的自己爱吃,嚼起来格外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布都也爱吃自己店里的烤包子

掰开热气腾腾的烤包子油亮金黄,吃的时候不要着急一口咬下去,因为里面的肉汁容易爆出烫伤舌头,可以先掰开一个小口,吹着热气一口茶一口包子享受美味。

烤包子外皮酥脆,略带咸味,类似饼干的口感,内皮香软,被肉汁充分浸泡,自带香气,里面的肉块很大,用料实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块肉的烤包子

包子一个五块钱,实惠又好吃,食客们纷纷随便一张饼都要六块八块,这么好吃肉多的烤包子才五块钱一个,排队也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块钱一个大块肉的烤包子

被大家认可,阿布都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有记者问阿布都,会不会将手艺传给下一代的时候,阿布都沉默了一会儿。

03

一年挣70万不够花。

阿布都在南京经营的烤包子的小店生意红火,还雇了几个小伙子干活,每天流水大几千,他却笑称钱真的不够花, 买不起房,不敢休息,日子过得紧巴巴。

一年挣70万也不够花吗?这个说法一出来,记者都不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8岁的阿布都满脸沧桑

阿布都跟记者盘算,雇的小伙子要吃要住,自己也要租房。一个月下来,店铺的房租,员工的房租和自己的小屋就得一万块。

每天一睁眼,他就先欠了别人330块钱。

这都是小钱,其实大哥还有更大的开销。说到这里的时候,大哥原本一直哈哈大笑的脸上也遮了愁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一些事情,爱笑的新疆大哥也笑不起来了

原来大哥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是一对双胞胎,但是老大在八个月的时候就出现了异常,明显比老二发育慢,而且莫名其妙地自己打自己,一家人忧心忡忡带儿子去医院。医生却说,孩子得了脑瘫。

出生时,脑后侧的一根血管被挤压影响了大脑发育,大儿子的肢体不太受大脑控制,无法跟正常小孩儿一样走路,甚至大小便都无法控制。

为了给大儿子治病,两口子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寻找活路。去过上海、杭州,最终他们留在了南京。

丈母娘心疼他们,主动提出照顾大儿子,好让他们出去打拼的时候能轻松一些。

脑瘫孩子康复的费用高,时间长,费钱费精力,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为大儿子花了五六十万。未来还要治疗,还需要花多少钱他们也不知道。

不打拼不行,不干活不行。

慢慢地,两口子在南京站稳了脚跟,名气越来越响,生意越来越好。

阿布都把老二和老三也接到了身边。他不接过来不行,因为阿布都的父亲患病,母亲也在十年前去世了。把三个儿子都推给丈母娘,阿布都做不到,让丈母娘带大儿子他已经满心愧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笑的阿布都大哥

一直哈哈大笑,看上去乐观幽默的新疆大哥背后居然是如此心酸的生活。

南京教育环境更好,各方面花费更高,尤其是老二今年上了初中,补课是大的开销。

不补课不行!

阿布都也很无奈。老二成绩不够好,在学校学习吃力,为了让老二赶上学习进度,有个好的成绩,他给老二请了家教,每周补两节课。

老二和老三中午在托管班吃饭,这样算下来两个儿子每个月至少要花六七千

三个儿子,好几个员工,三处要交的房租,远在老家的丈母娘和脑瘫的大儿子,他们两口子就算不吃不喝,每个月的固定开支也要两三万。

家里的开销大,到处都要用钱。他被生活逼着奔跑,不敢停,也不能停。谁说摆摊自由,关门休息几天客人就能少一大半,但房租不会少,孩子的花费不会少,老家的康复治疗、药费医药费不会少,员工们的工资更不能少。

压力大,责任重。当年阿布都来南京的时候还有一头维族特色的卷发,现在他只剩光头。看着帅气的小儿子,他笑呵呵地跟记者说,我以前也这样的。

如此累,如此难,阿布都大哥却天天乐呵呵的,他一边卖包子一边唱歌,充满疆味儿的歌曲,让他感觉就像是回到了温暖的老家,靠在家人的怀里,忘记了压力,也忘记了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卖包子边唱歌的阿布都

阿布都说自己很感激生活,大儿子在康复治疗和丈母娘的精心照顾下,已经学会了走路、说话,思维也正常,还可以控制大小便,钱没白花,看到儿子们的成长,他们 干活更有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都来跟阿布都聊天的脑瘫年轻人

闲暇的时候,热情、开朗的他爱跟附近的人聊天,尤其爱跟一个脑瘫的年轻小伙子说话。也许是想起了老家的大儿子,也许是出于同情,阿布都从不驱赶这个脑瘫小伙,还会邀请他到店里坐坐。慢慢地,脑瘫小伙子也喜欢上了这个新疆大哥,他会喊阿布都“姐夫”。

04

赚够钱了回老家享受还是留在大城市?

让儿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大学,长大有文化,挣更加轻松的钱,有更大的本事是他的心愿。

他举起自己的“花臂”说,烤包子的人都有这种特殊的纹身,看上去火红斑斓的,其实很疼。

他的胳膊天天在300度的馕坑进出上千次,他笑着说“我红了,我的胳膊也跟着红了。”之所以这么累完全是为了儿子们,为儿子们上学操心,为儿子们的未来攒钱。

老二初中,老三小学。他要给这两个儿子上学,请家教,给儿子们更好的条件。只要儿子有一点进步,他感觉自己的辛苦就没白费。

最心疼、最牵挂的就是大儿子。

大儿子八个月开始就发现脑瘫,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带妻子远赴他乡干活挣钱。

没有守着儿子,没有多抱抱儿子,他感觉自己作为父亲很愧疚。他也想给大儿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条件,但是自己的力量不允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儿子们挣钱的阿布都

都说网红都是挣大钱的,他拼死拼活一年不剩多少,落了“网红”的后腿,但他不愿意涨价,也不想夸张宣传,踏实挣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是为儿子积福。

老二和老三帅气又乖巧,他看着两个儿子说自己的辛苦值得

如果有一天自己干不动了,胳膊贴不了烤包子了,那就回老家,用攒下的钱给老大开一家超市,好让他的后半生也有经济依靠,能自食其力。他看看一边 玩耍的小儿子,说等自己老了,希望老二和老三能继续帮助老大,带着他们的大哥一起往前走,他们永远都是好兄弟,一家人。

05

三个儿子的英雄。

阿布都大哥是家里的顶梁柱。他遗憾自己当初学习成绩不好,家里条件差也没办法补习,在蹉跎和耽误中与大学失之交臂。

有了三个儿子他重新点燃的希望。

老二当初跟不上课,一个月三四千的补习费他花得心甘情愿。老三上学之后,他主动去找家教从小开始辅导。

他说自己没文化,不想让儿子们跟他一样受苦。他天天这样煎熬为了的就是儿子们。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子女教育,最重视的就是亲情关系。

阿布都说大家都一样,都是为了孩子们。他虽然看上去赚钱,但是内里的辛苦又有谁知呢?

他说当初来南京的时候,好地段的房子也不过3000多一平米,普通的地段只要2000左右。但是自己没文化,没眼界,看不到未来的发展,不懂以后城市的趋势,想攒攒钱留给孩子们花,没想到却一再错失机会,眼睁睁看着房价到了三四万,百倍的涨价。这种涨幅是卖烤包子的他无法预料到的。

因此,他下决心要让孩子们学习,有知识、有头脑,挣钱比要他们轻松

普通人的奋斗都离不开遗憾和吃苦。

阿布都用自己的火红的“花臂”书写了一个男人的传奇。

其实,仔细分析阿布都的经历可以看出,即便没有考上大学,即便没有学习的天赋,但是他肯在其他地方努力,愿意付出辛苦,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他真诚待人,诚实做生意,一样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70万一年,似乎赚得不够多,不够“网红”,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凭自己的烤包子手艺和辛苦养活了全家,让脑瘫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让上学的两个儿子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让投奔他的员工们住得更踏实,赚得更多,让父亲、丈母娘、妻子都有了依靠,照顾好自己的一大家子,自己的一大家子也各自努力,让这个小家充满了笑声和甜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成功的,更是令人羡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里阿布都终于能放松下来

晚上,辛苦了一天的阿布都回家,小儿子开心地跑来为父亲递上了拖鞋,他笑着摸摸儿子的头。他斜躺着休息,旁边就放着洗好的水果和做好的新疆美食,打开手机跟远在老家的丈母娘、儿子视频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都要跟老家的丈母娘联系

他对记者说“大儿子还会继续治疗,康复不能放弃,这俩儿子也会继续辅导他们,辛苦赚钱就是为了儿子们更好的生活,要不然我们只要吃饱饭,随便找个班上就可以了,难道大家不都是为了孩子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乐融融的一家

曾经的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辛劳的一生,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会传承这种亲情,为孩子们付出自己的辛劳。这是我们中国传承的美德,也是自己奋斗的信念。

好了,新疆大哥的故事讲完了。他的生活还在继续。其实,像新疆大哥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身边都能找出来几个这样的辛苦但乐观积极的大哥、大姐。

生活与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来对待生活。

普通人,一样可以传奇。

新疆大哥,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