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4岁的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遗嘱中却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
1995年的深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小镇上有一栋破旧的出租屋,出租屋的主人是一位名叫张爱玲的女作家。
一周前,张爱玲还像往常一样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世界。然而,这一天,她却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疼痛难忍。
她挣扎着拨打了急救电话,但由于她居住的地方较为偏僻,救护车迟迟未能到达。
在漫长的等待中,张爱玲的病情急剧恶化,她感到自己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74岁的张爱玲就此去世。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她的尸体竟然在床上躺了一周才被发现。这一消息传开后,整个小镇都陷入了惋惜之中。
在张爱玲的遗嘱中她明确写道:“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这一要求让她的家人和朋友们感到十分困惑。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张爱玲要做出这样的决定。然而,当他们回想起张爱玲生前的种种,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张爱玲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则是李鸿章的女儿。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张爱玲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和期望。
然而,她对于文学的热情,却与家庭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在家庭的期望与个人追求之间,张爱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张爱玲与母亲的关系尤为复杂。母亲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思想前卫。 然而,母亲的婚姻却并不幸福,她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这也使得她对张爱玲的期望更加迫切。
张爱玲从小就对母亲怀有复杂的情感,她既钦佩母亲的才华和独立,又深感母亲对自己期望的沉重。
张爱玲与父亲的关系则相对疏远。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对张爱玲的文学追求并不理解。
张爱玲的爱情故事同样充满了波折和起伏。她曾经历过几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她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
胡兰成是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两人相识于文坛,相知于笔墨之间。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但也充满了挑战和考验。
胡兰成的政治立场和行为举止,让张爱玲倍感压力和困惑。在爱情与信仰之间,张爱玲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最终,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以失败告终,这段经历对张爱玲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1955年选择离开她所熟悉的上海,孤身前往纽约,希望能在异国他乡继续她的文学梦想。
然而,文化差异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让她的作品在美国市场遇冷。面对生活的困境,她甚至不得不以难民的身份住进避难所,忍受着饥寒交迫的折磨。
正是在这样的低谷中,张爱玲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美国作家赖雅。赖雅比张爱玲年长三十岁,但他那丰富的阅历和深邃的文学见解,却深深吸引了张爱玲。
两人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心灵上的契合却让他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赖雅的鼓励和支持让张爱玲重新找回了写作的信心。
在赖雅的陪伴下,张爱玲开始尝试将她的上海故事融入美国的文化背景中,创作出更具国际视野的作品。
两人的感情也在相互扶持中逐渐升温。尽管外界对他们的关系充满质疑,但张爱玲却坚定地选择了与赖雅在一起。
不久之后,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本应是两人爱情的结晶,但赖雅的态度却让她深感失望。他认为孩子只会成为爱情的束缚,坚决反对留下这个孩子。
面对赖雅的冷漠,张爱玲心中充满了挣扎和痛苦,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孩子最终并未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也成为了张爱玲心中永远的遗憾。
祸不单行,在张爱玲嫁给他不久后,赖雅便因中风而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的经济来源也因此断绝。
为了维持生计,张爱玲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白天,她尽心尽力地照顾赖雅,为他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夜晚,当夜深人静时,她则在孤独中疯狂地构思小说,以便换取一家人赖以生存的稿费。
这十一年间,张爱玲几乎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她不仅要照顾生病的赖雅,还要应对生活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这样的日子让她的身心都承受了巨大的煎熬,她的才华和灵性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磨。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的内心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悲伤。
相反,她感到了一种解脱。这十一年间的付出和牺牲让她身心俱疲,赖雅的离世让她终于得以从这份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晚年的张爱玲变得孤僻而沉默,她几乎不再见任何外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她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世界中,用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或许,正是这些经历让张爱玲变得如此坚强和独立。她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到自己的脆弱和无助,更不愿意让自己的遗体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
可能她希望自己能够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被打扰和干涉。因此,她在遗嘱中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张爱玲的遗体被发现后,她的家人和朋友们按照她的遗愿,没有让任何人看到她的遗体。他们将她安葬在一个宁静的地方,让她在那里安息。她的墓碑上刻着简单的文字:“张爱玲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