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文 |北纬的咖啡豆

编辑 | 北纬的咖啡豆

在全球化的历史浪潮中,一个国家若是要向大国发展,工业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是对于基础建设还是军工研发而言这都是一个最优解。

而在建国初期,在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争之后,我国的工业底子可以说相当薄弱,可哪怕意识到了想要改变却也并非一夕一朝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这时苏联出手了,当时的中苏关系还相对友好,在苏联的帮助下我们引进了152毫米火炮,152口径的ML-20就是二战时最好用的榴弹炮之一,而且性价比极高,在50年代左右就连苏军内部都装备着大量的152毫米火炮。

可是就在我们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的时候却发现世界变了,155毫米口径成为了香饽饽,152已经过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时 ,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重新进入另一条赛道,还是在老赛道里接着研发?

01

苏式152毫米火炮的辉煌

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军方对于拥有更大火力的自行火炮的需求迫切,于是开始了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研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苏联引入了ISU-152自行火炮,这是一款搭载152毫米火炮的重型自行火炮,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底盘而闻名.

ISU-152被广泛用于反坦克、城市战斗和火力支援等多个战场场景。

在1968年的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期间,ISU-152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威力,苏联军队利用这款自行火炮在城市街区进行战斗,对抗当地的反抗力量。

ISU-152的高威力炮弹能够摧毁建筑物,有效地艰难地突破城市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拆楼的ISU-152

此外ISU-152还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埃及军队使用这种自行火炮进行反坦克任务,成功地对抗以色列装甲部队,ISU-152的火力在沙漠战场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表现出其在各种环境下的适应性。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ISU-152的设计逐渐显得过时,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推出了更为先进的自行火炮,例如2S19“木马”和2S35“科尔萨尔”。

不过那时因为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也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军备研发,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56式榴弹炮武器等,并将其装备到军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来中美邦交正常的发展下,我们很快就察觉155口径在实际应用中要更先进,那么明明只有3毫米的差别,152和155口径有什么差别呢?

02

美国的155毫米标准口径

火炮口径的差异对于炮火的火力覆盖以及威力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正常来讲,火炮口越大它的威力就越强,可打击范围也就越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2毫米火炮通常用于重型自行火炮,而155毫米火炮则更广泛应用于现代远程炮兵系统,具备更长的射程和更强大的火力。

在说到155毫米火炮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它就像是一把战争中的“大杀器”,就像超级英雄的利器一样。

这种口径的火炮,比如美国的M777,简直是火力中的瑰宝。这货不仅能够轻松地抛射巨大的炮弹,而且还能做到非常精准的打击,就好像是用“远程雷达”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过去的战争中,这把155毫米火炮“大杀器”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实力,打个比方当恐怖份子藏在遥远的山区或者城市深处时,M777可以准确地投放炮弹,将他们一一“点燃”。

这不就像是玩射击游戏时,你一枪一个头,击溃对手吗?

这火炮就好像是一位身手敏捷的战士,M777可以通过直升机迅速抵达战场,真是随叫随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03年,美军在伊拉克的沙漠中穿越,M777以其轻便机动的特性,成为了美军迅速部署火力的得力助手。

这就是因为它能够被直升机直接运往前线,在伊拉克城市街区的战斗中,这把火炮准确地投放炮弹,击溃了敌人藏身的建筑物,为地面部队清障铺路。

不仅如此,M777还在远距离内对抗敌方阵地,使其成为美军取得优势的“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都是152口径做不到的,在北约统一了火炮口径之后美国的155更是大受欢迎,而之后155毫米口径更是对我国的火炮研发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但这时我们要如何抉择吗?一条道走到底还是调整赛道?
03

我国的选择

其实国内当时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意思就是152我们已经研究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了,花费的心血不少,没必要跟风做好自己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还有一部分声音则认为,眼下是大势所趋,没必要死守着152不放,抓紧引进155才是正事,趁现在把它赶紧弄出来。

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当时我国的152口径装备虽然做的很好,可实际的出口订单却很少,就比如两伊战争的时候。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152也就和苏联玩的比较好的几个国家在用,其他大部分都在使用155口径,也就是市场并不流行152,而且相比于155的各项性能,152确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中国引进155火炮技术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布尔博士。

布尔博士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天才,在火炮领域的造诣响彻全球,在20世纪末,他带领的加拿大公司SRC成功研发了一种先进的155毫米榴弹炮系统,这在技术上标志着一项重要的突破。

他在1990年代初期涉足了中国的武器出口领域,帮助中国改进了其远程火炮技术,我国PLZ-45火炮就有他的参与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他在伊拉克帮助萨达姆政权研制火炮,据说当时还要主持一个“巴比伦计划”,并且有了一定进展,直接将一众西方国家吓得如临大敌。

没多久,布尔就收到了一封死亡警告,并在1990年的3月份死于一场谋杀。

回归正题,要引进155火炮并且把它造出来可不是一件简单事,一来是没有相关的设计图纸没有思绪无从下手,二来就是不具备相关的生产要求,就比如生产线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成功摸索出这门技术,我国不仅购买了20门火炮,还想办法购买了一些技术,花了大概1亿左右,就在其中布尔也花了大力气。

毕竟,西方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封锁还是比较严的,而在将这些技术引进后中国的专家便开始深深钻研起来,研究怎么生产合格的炮弹,怎么提高炮弹的打击精度等等,好在之后大获成功,实现了155的国产化。

04

赚回2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中国国庆大阅兵,那一刻,155毫米加榴炮威风凛凛地亮相,正是中国火炮走向国际舞台的起始点,一亮相便迅速吸引了国际注目。

大阅兵过后155毫米火炮开始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展拳脚,吸引来自科威特等国的订单。

中国国产化的155毫米火炮,表现出色,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军火外汇收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军火实力的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火炮技术的不断发展,155毫米火炮家族迎来了新的成员,包括05式155毫米54倍径自行榴弹炮等,这些新型火炮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为中国军工赢得了更多的订单。

为了生产155炮弹,中国军工花费1亿多人民币攻克各种技术难关,这个投入看似巨大,但是结果却是惊人的。

20年来,仅155毫米火炮的炮弹就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超过50万发,为中国创造了近200亿人民币的外汇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通过艰苦的技术攻关和生产线建设,改进了许多问题,使得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并非简单的仿制,更是对技术的深度理解和创新的集大成。

而中国并非止步于此,还积极研发新型火炮和配套的155毫米炮弹,通过借鉴南非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炮弹,中国成功研发出DDB03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杀爆弹,最大射程达到52.4公里,成为我国外贸火炮系统的亮点之一。

这些新型火炮和炮弹的成功问世,为中国军工赢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现在的成功,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当初没有果断从152毫米口径跳槽到155毫米口径,没有坚决引进仿制消化吸收155毫米火炮技术和生产线,我国可能会陷入类似俄罗斯火炮发展的困境。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主流火炮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更是因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准确洞察和果断的战略决策。

05

火力不足恐惧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年来,虽然技术在进步,但我国那个“火力不足恐惧症”还是老样子,一直都在搞研发的路上。

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的国宝,王泽山院士。

王院士出生于1935年的吉林,可以说是伴随着炮火长大的,在他的时代有着抗日战争,也有着抗美援朝,他深知火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多么重要。

于是从学校毕业之后他便开始研究,如何让中国的大炮威力发挥到最大,只有这样才能治好我们的“心病”,曾经朝鲜战场上老美动不动就火力覆盖,让我们见识到了战争中武器的多种用法,之后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王老成功解决了炮弹炸膛问题,这个可以称作是解决了,在之后的20多年里他又成功研发了新的装药技术,让中国实现了火力压制,高效精准快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直到如今这位老人仍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而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感谢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拥有了如此和平稳定的生活,致敬!

参考来源:

“青春不老”的105毫米榴弹炮 :中国军网
美媒:美军耗资15亿美元提高155口径炮弹产量 :环球网
凭借这三大神技,“火炸药之王”王泽山院士拿下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