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政策在全国大范围落地,线上诊疗量占整体服务量的比例低,转移的医保额度也还不多。不过,线上医保报销促进了互联网诊疗服务量的提升,从便民服务角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已纳入医保定点的机构中,也包括非公立医疗机构,如民营医疗机构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或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大多数情况下医保暂未给企业带来丰厚收入,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似,其互联网医院医保主要来自原有额度,只是支付渠道不同。

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医药相相关,线上购药医保支付的趋势也已来临,2023 年以来快速扩大范围。但目前快速铺开的线上购药医保支付模式中,收费主体是线下药店,互联网平台扮演的是链接角色,平台收益主要来自服务佣金,而非药品零售。

在政策框架下,目前互联网诊疗仅开放了复诊服务,主要是为常见病、慢性病等状态相对稳定的患者续方开药,相应的收费按照普通门诊价格执行。总的来说,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的范围有望继续扩大。

除了特定模式之外,医保带来的直接收益并不多。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应受到相应启发,从商业模式、营收角度看,应尽可能“去医保化”,搭建其他可持续的规模化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是否接通医保,对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是一种结果,而长远发展的根基在于规范化经营这个过程,医保政策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支持固然是利好,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企业对内外部因素的综合把控和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