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玉门关人们都很熟知了,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关隘之一,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因输送新疆和田玉而被称为玉门关,也是中国古诗词里被提到最多的关隘。

当时的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最出名的是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尤其是最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人们对玉门关最初的认识。

包括我自己也是,因为这两句诗曾对玉门关有过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很想去那里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直到我亲自到了玉门关,见到了如今的汉代玉门关遗迹,这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让人不禁遥想当年风采,才觉得更喜欢李白《关山月》对玉门关的描述。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到了玉门关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长风”,玉门关的风真的很大。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只是春风想要度过玉门关是要经过几万里的长风才能到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玉门关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去玉门关的路上,马路两边就是一望无际苍茫的戈壁,一条垂直的柏油马路一路向北,一种荒凉感会瞬间袭击人的内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着这茫茫荒野和断壁残垣,感觉千年时光对于大地来说也不过是瞬间,人真的太渺茫了,难怪看到此情此景,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看到的和亲眼见到的终究会有所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玉门关除了四方城,观景台,还有一个令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过了景区入口处的那棵长硕大的长得得很繁盛的树,在荒茫的戈壁中它特别显眼,而且满树布满了金色的铃铛。玉门关的狂风拼命地摇曳着树上的铃铛,铃铛拼命的发出叮铃铃的响声,看的我久久不忍离去。因为历史上太多太多关于玉门关的故事随着铃声不断地涌现在我的脑海,我有点不敢相信我真的就站在了无数的诗人文豪笔下的玉门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年以后,诗歌的美丽与战争的勇猛,是相辅相成的辉映。绕到玉门关的背面,土层斑驳。恍惚间,你也许也能看到几匹战马呼啸而出,那鬃毛猎猎于风中,眼睛锐利。我却觉得在这个经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的关隘,定然有很多的优秀战马曾经嘶鸣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的遗迹或被尘封在地下或被自然侵蚀多年,却让观者如梦初醒:人生有起有浮,历经风雨与繁华、荣耀与没落,终要身心归一。如有机会,去一次敦煌,看一次玉门关,体验一次荒漠的荒凉,古诗里的豪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