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讯员 刘月 马丽雅 马小玲 宋佳伟 王仕玮 任进艳 孟海琴 张弘德 编辑 李怡冉)名师赋能,共研成长。为深入贯彻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西部高校教师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月20日,由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银川科技学院主办,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高校教学名师伏晓春工作室承办的“银川科技学院第五期‘新时代论坛’暨2023-2024年度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宁夏教学沙龙”在银川科技学院图书馆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由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炎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务长办公室主任孙华教授,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周谊教授,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室主任王胜清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院毛利华副教授,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于青青,银川科技学院校长白克义、党委书记吴红军、常务副校长任昱、副校长王亮、校长助理刘雄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伏晓春以及宁夏医科大学杨景雯,宁夏师范学院海燕,宁夏理工学院施则辉,银川能源学院殷进红、刘雪茹,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参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校长白克义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宁夏新入职教师提供的宝贵学习交流机会表示衷心地感谢。在对银川科技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概况作了简单介绍后,他指出,银川科技学院一直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希望通过专家引领、思维碰撞和观点交融,聚焦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对提高思政课专业建设、培养品德高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银川科技学院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上,北京大学孙华教授围绕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如何上好一门课”,以“在智能时代重塑高等教育、推动教师发展”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孙华教授从智能化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出发,深入分析了AI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教师角色的重塑。他指出,当前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引发了教师关于“变”与“不变”的思考,国内高校纷纷开始实施应对人工智能的行动计划,智慧教学系统、智慧课堂、虚拟助教、个性化学习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无不昭示着教育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转型。随后,孙华教授对AI探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并且分析了ChatGPT对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临,数智时代的到来重塑了大学课堂,助推高校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周谊教授从项目意义、培训目标、项目概况、项目设计、培训内容和安排及项目特色六个方面介绍了“2023-2024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他指出,该项目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深入了解教育部相关政策,学习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文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研修最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学基础理论,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大学课堂教学的胜任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杨景雯、宁夏师范学院海燕、宁夏理工学院施则辉、银川能源学院殷进红、刘雪茹、银川科技学院刘月等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现场交流。青年教师们提出了关于“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如何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如何开展教学评价,新入职教师如何全方位成长、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具体教学”等具体问题,现场专家针对青年教师们提出的问题逐一答疑解惑,并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设性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专家在沙龙活动总结中指出,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现了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深厚热爱,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专家们认为,“如何上好一门课”不仅是教学相长、教教相长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打磨和修炼的旅程,教师对于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这反映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态性和创新性。作为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反思的态度,立足学生兴趣,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专家们还特别强调了在人工智能日益融入教育领域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为银川科技学院马克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作了题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讲座。讲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渊源、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这四个方面展开。他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文本出发,提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具有双重维度。刘军教授在中国思想史中对现代化进行了追溯与探索,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并且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层世界历史意义,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第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第三,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最后,刘军教授引用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结语,天下大同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走向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自由联合体应有的一种文明理念和世界精神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伏晓春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刘军教授的讲座如同一场知识的盛宴,他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深奥玄妙的理论如同甘甜的清泉,滋润着听众的心田,让人豁然开朗,思绪开阔。伏晓春指出,本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就是要帮助大家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增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伏晓春强调全体教师一要树立政治意识,树立政治理想,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二要树立研究意识,深入的学术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坚实基础,思政课教师只有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才能在课堂上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大厦,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支撑。三是要树立守正意识,打铁尚需自身硬,育人者,需先育己、修己也,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育人要用理论魅力,身体力行坚守初心。四是要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守正的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高校教师要适应当今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只有不断自我创新,思政课教师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站稳三尺讲台,在讲台上真正讲得理直气壮,“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就能为我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论坛受到青年教师的广泛好评,参加论坛的老师表示收获颇多,对于自身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论坛”自开展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时代步伐,传递党的声音,凝聚奋进力量,使思政教师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彰显思政课教师的担当、作出思政课教师的贡献。未来,银川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不遗余力创新推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把“新时代论坛”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学术交流平台,成为思政课教师培养和思政课建设的优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