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一、变局时代,什么是最重要的?

当下,一场大变局正加速向我们袭来。

政治的反全球化、全球供应链脱钩与“短链化”、全球产能加剧过剩等趋势,使得全球化结构越来越复杂。

如果说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跨地区膨胀的现象,其所形成的跨地区连接,某种程度上,也是权力关系的延伸,包含政治、金融和供应链体系等。

这其中,供应链又是全球化最有力量、最具象化的触角。

可以说,大国间的竞争正是供应链的竞争。或者说到了今天,供应链的地位已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我们在最近的一些事件中也能发现这一点。

就在5月29日,中国和沙特又出现了一个大手笔合作:

联想集团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旗下的Alat埃耐特达成一项战略性合作。

根据合作协议,Alat埃耐特提议向联想集团提供20亿美元(约145亿元)无息可换股债券投资;联想集团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设立中东和非洲市场地区总部,其中包括一个客户中心和一个面向该地区的研发中心,并将在沙特新建个人电脑与服务器制造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联想集团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达成战略投资,无疑称得上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一个是全球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标杆企业,另一个是管理资产超7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

联想集团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强强联手可谓备受瞩目,并且这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分析的地方,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又是联想集团?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又看中了联想集团的什么?

二、为什么又是联想?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分享一个有关联想供应链的故事:

在2015年,原来在中国商飞造飞机的工程师杜朝亮离职,创办了钛方。

当时杜朝亮和团队发现物体间的碰撞,会产生一种叫做“弹性波”的机械振动。而在当时,放眼全世界,尚未有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将这一技术大规模民用化。

在杜朝亮看来,这一新技术大有可为,于是杜朝亮不断去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寻找投资人,但是面见的大部分投资人都提出了质疑:

“美国有这个技术吗?欧洲有这个技术吗?”

如果没有,凭什么你们就觉得大有作为?

一项没有人听过的新技术,又没有相应的现实应用场景,杜朝亮和团队一度认为这项新技术会就此石沉大海,为此,杜朝亮和团队甚至考虑过卖房来继续支撑这项技术。

但就在2018年,在钛方最艰难的时候,联想集团发现了这个“宝藏”,认为这项新技术也许能应用到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上。

于是,联想邀请了钛方团队进行选型评估测试,最终结果是钛方的弹性波触控板的测试性能非常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钛方初创时期,创始人杜朝亮在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测试笔记本压力触控板

而在当时,因为钛方还只是一个创业团队,缺少大规模民用产品量产的经验,联想便派遣了工程师多次入驻钛方,针对性地给予了钛方质量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赋能。

最终,2019年搭载弹性波技术的触控板首次出现在联想的笔记本电脑上,这是全世界第一款一体化压力的触控面板,而弹性波这项技术也首次在全世界实现了民用化量产。

2022年,钛方更是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为了一家新的“隐形冠军”,在这之后,钛方的弹性波技术不仅用于电脑行业,还进入到了汽车领域。

回到前面聊到的大国间的竞争正是供应链的竞争,从这里我们也能侧面看到这是沙特主权财富基金选择联想的原因。

要知道,Alat埃耐特创立的初衷,就是通过和全球制造业与科技行业标杆企业合作,推动沙特实现产业转型,成为可持续技术的世界级制造中心。

于是,Alat埃耐特找到了联想集团,而这背后归根结底,是看中了联想集团全球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标杆企业的地位,看中了联想集团携手全球供应链“伙伴”打造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钛方和联想这个案例无疑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看待供应链的新视角:

近年来由于一级投资市场发展缓慢,加上政府产业基金市场具有很明显的引导方向,对于一批具有创新基因,但无根基的初创企业来说,如何成功突围成为一大挑战。

面对这种挑战,钛方与联想的合作开创了打造好中国供应链的一种新方案。

就在5月24日,联想集团在深圳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球供应商大会,上千家供应商齐聚于此,其中更是不乏知名企业,比如比亚迪、京东方等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样一次盛会,无论是对于联想来说,还是于上千家联想供应链伙伴而言,在当下这个节点也可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

很多人可能知道今年是联想集团成立的40周年,但不知道今年也正是联想供应链全球化及供应商大会举办的第20年。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40年的时间里,联想就一直在培育每个时代的“钛方们”,从无人问津到一路陪伴成为“隐形冠军”企业,并助力其进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这套流程的背后有许多值得反复研究的地方:

联想供应链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这套供应链背后的底层逻辑和价值体系又是什么?

而在目前的“再全球化”趋势下,联想供应链又能给中国供应链的未来带来哪些不可替代的经验和价值?

明白了这些,对于中国供应链接下来的发展路径我们才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三、联想提供了新解法

“如果说40年前的联想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如今的我们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在联想全球供应商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专门给联想的供应链伙伴们写了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家小小的创业公司,到成长为年营收超4000亿人民币的全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

从代理国外品牌,到创立自主品牌,再到如今连续多年稳居全球PC市场第一、全球高性能计算第一,成为全球第三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器供应商和存储设备厂商。

今天的联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联想供应链对于整个中国供应链体系创造的价值。

事实上,就在联想举办全球供应商大会前夕,全球最权威供应链榜单Gartner Top 25公布了2024最新排名。

其中联想集团已连续三年位列前10和继续蝉联亚太第一,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并且,这也是联想第10次登上Gartner Top 25榜单,创下了中国企业上榜次数最多的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背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联想供应链可以说是在中国供应链体系当中,构建最早、延展最长以及辐射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之一:

1. 构建最早

事实上,如果你去细挖联想与供应链伙伴的故事,你会发现很多龙头企业在微末之时,都得到过联想的帮助。

举个例子,富士康和立讯精密是当下为苹果代工中最知名的两家企业。

但其实在更早的时候,立讯精密是为富士康代工起家的,富士康的订单占到了立讯精密营收的近一半。

而在2010年前后,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订单减少,富士康终止了与立讯精密的代工合作,但是在这一阶段,立讯精密靠着与联想的合作,使其能够在富士康订单减少后,依然发展壮大。

同样,在2010年,京东方在合肥建设六代线,当时无人看好京东方,而联想在那时才刚走上扶持国产供应链之路,对京东方的液晶屏尽管谨慎但却坚定支持,每年留出了5%场景对京东方生产的液晶屏进行试应用。

另外,联想的部分工程师更是入驻京东方工厂,一同打磨显示器与整机磨合的工程细节。

可以说如果当时联想没有“拉一把手”,很难说京东方能否走出这一段“至暗时刻”。

2. 延展最长

如果说汽车业被称作制造业的“皇冠”,那么在2001-2011年前后,电脑无疑是当时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的“皇冠”。

电脑产业的价值从来就不仅在于其本身,而在于电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显示屏幕、芯片、电池、印刷电路板、软件、注塑、机床、材料等诸多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

并且,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不仅推动了中国电脑产业的发展,更是为中国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光伏、无人机等产业的强势崛起埋下伏笔。

举个例子,为电脑产业提供模具的企业,同样可以快速进行产业迁移,服务手机、无人机、汽车行业,同样的联想与比亚迪电池达成的电池合作,帮助其建立了消费电池的智能化产线,而这其中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同样可以用到汽车电池产线中。

3. 辐射规模最大

辐射规模体现的角度很多,比如涉及的供应商数量、涉及的生产地范围等。

这里我就列举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就业人数,单站在中国市场的角度看,联想就直接带动了35.5万人就业,间接辐射的电子制造业及上游就业人数可达600-900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深圳市常住人口也才1744万,相当于联想辐射开来的供应链能够为小半个深圳的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供应链视作一个庞大的连接网络,那么联想就是位于庞大连接网络上的第一节点,这个节点往往是一个产业的终极之地,是供应链竞争中的第一阵地。

联想就是第一阵地中的统帅,通过合纵连横整个供应链,为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至于这个连接网络中的上下游供应商、每一位合作伙伴,都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改善质量、效率、成本,乃至发展模式等企业最核心的指标,从而走得更远更稳健。

正如给供应链伙伴们的信当中,杨元庆回顾了40年里联想与供应链伙伴的心路历程,并用“全心全意,相互成就,无怨无悔”等几个关键词总结了联想与供应链伙伴一路走来的精神内核。

而这也再一次夯实了联想携手全球供应链伙伴打造出的极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模式,那就是建立一个全价值链协同、共享、共赢的生态圈,激发整个产业最大的活力,创造最大的价值。

至此,联想供应链的创新性和引领性越发凸显,并且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联想的全球供应链模式,也为中国其它企业展现了一种全新供应链模式的可能性——打造最具中国特色的全球供应链链主风格。

四、美、日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一点,供应链最早是由西方世界提出来的概念。

哪怕是当下的全球供应链,其构建也始于70多年前的二战结束之后,这使得在最早的全球化进程中,以沃尔玛、施耐德、苹果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已经抢占了先机。

但是,这并不代表供应链模式就此无出其右,后来者只能沿着既往的路线走下去。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伴随的是这个国家背后的一批企业登上世界舞台大放光彩,其商业理念、制度和文明也向着全世界流行开来:

比如,美国的强大是迪士尼、好莱坞在全世界受到欢迎,是苹果、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反复被研究、借鉴;
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是丰田、索尼、松下这些企业后来居上,并将“精益制造”的理念向全球传播;
我们对德国的认知,则来自于宝马、奔驰,以及巴斯夫这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

而联想携手全球供应链伙伴打造出的全球供应链模式同样如此。

这里我们拿当下知名的苹果供应链和丰田供应链进行对比,就能看出联想供应链独特价值所在了。

对于果链,供应链专家林雪萍用一句话概括了大多数人的感受——“豪门一朝披华贵”。

作为一个强势链主,苹果对供应链高度控制,建立了严格快速的“准入/淘汰”机制,并且苹果采取单一的OEM模式,没有自己的工厂。

至于丰田供应链,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精益制造,这种精益制造的背后是丰田供应链能够实现极致的成本管控,以及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一对一的服务实现密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与苹果不同的是,丰田供应链几乎在世界所有区域市场都设有工厂。

事实上,“果链”与“丰田链”链主模式的差异,正是两者承袭了各自商业文明而造就出来的。

回到联想供应链来看,就能发现想链与它们也有很大的不同——想链坚持自有工厂、OEM和ODM相结合的混合制造模式,并在这一制造模式下,联想坚持对外赋能、内生外化,在多元网络的基础上打造上下游数字化协作。

比如,目前联想就已经与400多家供应商建立了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智化赋能实现了联想与供应链伙伴之间的高效协同,保障了整个供应链的韧性、高效与灵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差异化,也导致了三者供应链伙伴价值感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于果链的供应链伙伴来说,是由苹果这一强势买方主导价值分配的,无论是ERP,还是产线的调度权都归苹果所有,由链主优先获取最大化利益,且风险由供应商优先分担。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进入了苹果供应链,意味着在中短期能仰仗苹果市场快速获利。但长期来看却有着极大不确定性。

由于供应商与苹果的强绑定,苹果几乎可以随意决定一家供应商的去留,一旦苹果将你移出供应链,就不可避免要遭遇一次“元气大伤”。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在2017年苹果决定不再使用英国半导体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图片芯片设计后,该公司市值直接缩水一半并最终被出售。同样,中国供应商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比如歌尔在被“踢出果链”时曾在二级市场连续两日跌停。

而对于丰田链的供应链伙伴来说,则是另外一种情况。首先丰田的核心供应商大多为日本本土企业,丰田赋予了它们极高的信任度和包容度。

这使得一方面,供应商们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获利,丰田也能够进行密切、专业化分工协作,从而极大管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2024年,丰田营收利润均突破新高就是一个体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丰田对供应商们的高度信任和过度包容,也使得丰田在面对新浪潮时,出现犹疑、摇摆的保守心态。就拿2023年销量来说,丰田汽车销量过千万,但是其中的电动车销量不到1%。

正如供应链专家林雪萍在《供应链攻防战》中所分析的:

“在中国,不同基因、不同背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形成了多样化的连接力。扇形生态的相互衔接,胜出了日本在控制力上的布局。”

至于联想供应链,供应链伙伴们拥有产线自有权,拥有更高的自由度,联想更多是与伙伴们进行协同创新,构建一个利益共生体。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两个例子,来理解联想是如何与伙伴协同创新,构建一个利益共生体的。

众所周知,比亚迪是做消费类电池起家的,而比亚迪和联想的合作也由来已久,从早期的手机电池,到笔记本电池,到今天比亚迪电池不仅领先手机、电脑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的TOP级电池供应商。

但其实在2016年,联想电脑的电芯测试,还一度让比亚迪电池吃尽苦头,但也正是因为联想对于消费电子周期的极限挑战,让一向以执行力著称的比亚迪,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电池设计周期,从一年时间缩短了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笔记本电池生产线的电芯卷绕环节

另外,在联想提供的压片叠层技术支持下,比亚迪在上海的工厂更是拥有了月产100万套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除了比亚迪,一个更经典的案例是联想与京东方的合作。在上文我们提到,联想对京东方采用了5%的替换原则,并将自己的工程师派到京东方工厂,一同磨合工程细节。

但其实,联想做的远不止于此。

在2012年,联想将自己最大的生产基地联宝科技落地合肥,在京东方最艰难的时候,联宝一口气吃下了京东方40%的产能,而这不仅救急京东方,合肥的电子工业之火也更是由此被点燃。

从一家创业公司,到成为年营收超4000亿的高科技制造企业,目前联想已成为一家在全球拥有30多家制造基地,超过2000家核心供应商,为180个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链主企业。

而这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在产业链上下游,联想正深度融入到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当中,全心全意赋能所有的供应链伙伴,共享创新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全方位助力供应链伙伴,实现相互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想电脑产业链和它背后的隐形冠军集群(部分),许多企业在过去20年间都获得了飞速发展。

就像在《致全球供应链伙伴的一封信》中,杨元庆提到的联想当下与未来要追求的使命:

“我们相信,在中国制造这座生态大花园中,唯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让中国制造的产业生态更加繁荣茂盛,让中国制造的基石更加坚不可摧。”

这也正是联想供应链能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全球供应链链主风格的应有之义——四海一生共进退。

一个卓越的供应链,是能够随着全球化的形态变化,实现制造的不断创新,并且这种供应链发展到最后甚至能超越链主本身,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最终实现超越时代的发展。

五、结语:“中国链”,到全球更宽处去布局

回过头来看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全球化道路,中国供应链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而是一条坎坷不平的山路。

尽管这是一条艰难曲折的路,但却不容我们回避。

或许当下的全球化变局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供应链造成冲击,为中国供应链带来新的挑战,但反过来看,这场变局也将是中国供应链变得更强大、更灵活、更具全球化的新契机、新起点。

回到联想集团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战略合作,无疑很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这一点: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所就表示,在“不确定性”被人们时时提起的当下,联想集团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战略合作的消息体现了国际化的“确定性”。

站在联想集团角度看,联想集团和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合作,将为联想集团的智能化变革战略提供更大的财务灵活性,加速转型,强化全球多元化制造布局。

而如果让我们站在全球化的视角来看,更是意义非凡。

很多人可能对全球化的理解更多是放在亚太、北美和西欧这些板块,却忽略世界的其它区域。拿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数字经济来说,同样在以强劲的势头快速增长,据IDC预计,随着大型项目落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7年,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信息科技和企业服务市场规模将接近380亿美元。

过去联想集团就已经是该地区和全球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标杆企业,以PC市场为例,联想集团在全球五大区域市场中的四个位居第一。其中EMEA(欧、非、中东)市场一路高歌,营收增长高达40%。

而这次的合作显然将进一步助力联想集团拓展当地市场,释放数字科技驱动的变革潜力,提升其作为全球科技领军企业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想集团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合作,也让我想起周其仁教授曾提到的一个观点:

即中国制造业应当到在全球市场网络里选择合适节点,敢于也善于在全球更宽处布局,这正是在及不确定环境里企业突围的一条可选路径。

“‘世界工厂’在任何地方固然能红一时,但‘世界工厂走世界’才是常理。地球上的产业转移,永远不会止步于任何一国一地。”

事实上,当下的中国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追赶来到了并行甚至领先的阶段,从过去的后发优势变成了向着无人区进发。而联想集团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合作,让更多的中国供应链得以辐射全世界许多未触达的区域和角落。

可以说,这正是联想这家40年的老牌企业,给中国企业树立的出海标杆意义。

40年的时间里,全球化浪潮没有停止,联想则始终以一个引领者、创新者的姿态站在浪潮之巅,这段40年的历程,也在行而不辍地执着坚持中历久弥新。

最后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像联想一样向着全球更宽处去布局。中国企业需要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心态和格局走向全球,去抓住新机会,去拥抱新未来。

排版 | 沈望望

编辑 | 微澜 轮值 | 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