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的家乡这边又出现了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仅降雨增多了,而且强对流天气频发,这也导致了气温也是忽高忽低的,时而出现闷热潮湿的天气,家里的很多物件也常发霉。于是就有些人充满了疑惑,难道今年是“早黄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有些老人说“早梅雨不休,晚梅旱断伏”,这可不是好兆头。那它是什么意思呢?今年到底什么时候入梅,是不是“早黄梅”呢?不妨一起来了解下吧!

今年什么时候“入梅”?

关于“入梅”,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梅雨”。梅雨,顾名思义就是指梅子成熟时的降雨。它主要发生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江南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此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的时候,因此得名“梅雨”,或者是叫它“黄梅雨”。

而且也由于在梅雨节气期间,降雨比较多,天气阴湿为主,所以会导致很多的物件也发霉,在有些地方也叫它“霉雨”,这也是黄梅雨期间的一个重要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的形成与东亚季风有关。在梅雨季节,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稳定的降雨带。这种降雨往往持续时间长,雨量分布均匀,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然而,梅雨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长时间的降雨容易导致水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同时,梅雨季节也是病菌和虫害滋生的高发期,对农作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所谓的“入梅”,指的就是进入黄梅雨那天,也叫它“立梅”,而结束的那天就叫“出梅”或“断梅”。而至于何时入梅、出梅。

在过去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就是“芒后逢丙入梅,小暑遇未出梅”。这个在古代的不少书籍都有记载,比如在《神枢经》中记载:“芒种后逢丙日入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思是说芒种节气后第一个“丙日”就是入梅的第一天,而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末日”就是出梅了。因为这里的丙日、末日都是干支记年法中的单位,其每年的时间都是变化的,所以导致了每年入梅、出梅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根据这种说法,今年的芒种是在6月5日,而芒种后第一个丙日是在6月11日,干支历中的“丙午日”。当天是农历的五月初六日,正好是端午节的第二天。

而小暑节气是在7月6日,当天的干支历是“辛末日”,正好就是小暑节气当天就“出梅”了。

“早梅雨不休,晚梅旱断伏”,今年的早黄梅吗?

关于黄梅雨,在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根据黄梅雨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分为在“长梅”、“短梅”和“空梅”。顾名思义长梅,就是黄梅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短梅就正好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根据入梅时间早晚不同,又有“早梅”、“晚梅”和“倒黄梅”的说法,在古人的经验来看,入梅时间不一样、后期的天气状况也不一样。其中古人就总结了“早梅雨不休,晚梅旱断伏”。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入梅的时间比较早,这预示着在黄梅雨期间的雨水是比较多的,哪怕出梅了降雨也偏多。

而如果当年入梅的时间比较晚,那么就雨水偏少,这样的干旱少雨的天气,可能会持续到三伏天。像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5日开始的,整个三伏天有40天,一直到8月24日出伏。

至于今年是不是早梅,如果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那今年确实是早梅了。因为往年都是在6月的中下旬才开始入梅,但是今年却是在6月11日就已经入梅了。

而且在农历这一天是五月初六日,是紧挨在端午节之后,是来的比较早的,所以今年是早黄梅。而根据前面的谚语来看,早黄梅的话雨水也比较到,这也就正好应验了,今年在南方很多地方的雨水的确是有点多,至少比往年多得多。

早黄梅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希望大家要早做好准备。一方面,早黄梅的话,意味着提前进入到梅雨时节,而且这个期间的降雨量较大,容易导致水涝灾害。

另一方面,早黄梅的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像今年是6月11日入梅,而在7月6日就出梅了,整个梅雨时节就有近一个月了,算是比较长的了,同时还可能在后面出现“倒黄梅”,这样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然而,早黄梅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提前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早黄梅的到来也预示着今年夏季可能会相对凉爽一些,这对于缓解高温酷暑带来的不适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