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了!

每年春节,亲戚朋友们都会围坐一桌,共同品尝美味佳肴,大家一边吃着美食,一边畅谈家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也发现了,我们国家现在采用的合餐制,而很多西方国家使用的却是分餐制。

要知道,分餐制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传统的饮食方式,为什么现在我国改成了合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又是如何从分餐制过渡到合餐制的?

细究之下,原来是这样……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传统的进食方式,分餐制——·>>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

相信很多“老铁”听到分餐制,第一时间想到的这是西方人的饮食方式。

确实,现在西方不少国家使用的是分餐制,这点我们看看西餐也知道了,它的进食方式就是一人一个盘,互不干涉,西方的分餐制可谓让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西方的分餐制,它大约于17世纪就出现了。

当然,这也能理解,毕竟对西方人来说,那是一个奇妙的时间段,17世纪的他们刚刚经历文艺复兴,资本主义也逐渐萌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早年间的他们则更喜欢合餐方式,尤其是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彼时不少人连汤勺都是共用的……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很长时间使用的都是分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世纪的西方饮食方式

我国分餐制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还曾一度像礼仪文化一样影响着亚洲邻国。

比方说日本,他们的饮食方式现在还采用分餐制,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饮食方式

我们国家最早的分餐制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随着相应体系的建立,一个情况也随之出现,人们的群己界限越发清晰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礼记·乡饮酒义》的记载,周人在聚餐时,非常讲究主宾之别,曰:“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译文:主人在乡学门外拜迎宾客,宾客进门之后,作揖三次然后到阶下,彼此推让三次然后升阶,这样做都是为了表示尊敬谦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3月23日发布

《礼记·礼器》也载道:“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以上都体现了周朝的长幼尊卑、主客有别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记·礼器》部分内容

此后,这种思想延续下去并影响深远,春秋战国、秦汉乃至三国时期都是如此。

最经典的就是战国一个例子,《史记·孟尝君列传》有记载:孟尝君田文此人礼贤下士,他对前来投奔的学士、侠士、术士乃至吃白食的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待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田文宴请众食客,期间有人无意中挡住了灯光,导致席面有些灰暗,于是,其中一位侠士便开始怀疑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以为田文饭食和自己不一样,怒斥孟尝君是伪君子,然后打算告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文见此,生怕席间宾客有什么误会,连忙端起自己的饭菜和食客的作比,那位侠士得知真相,羞愧难当,直接自刎谢罪了。

只因一个小误会,就让一位侠士选择了自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又何尝不是分餐制的佐证?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时采用的是合餐制,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聊天喝酒,那么,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一些民间故事也可以证明我国古代采用的是分餐制,如“举案齐眉”。

话说东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年轻人,他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鸿

尽管如此,但此人志向远大,立志读书,最后得以进入太学。

只是从太学毕业之后,淡泊名利的梁鸿并没有入仕,而是回到家乡,继续埋头苦学,闲来无事放放猪,日子过得也算惬意。

之后,随着梁鸿年龄的增长,不少大户人家仰慕他的才学,觉得此子甚好,纷纷派人来说亲,但都被梁鸿婉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鸿的家乡有一位孟姓姑娘,自小长的又黑又丑,但心底十分善良。

由于此人太过挑剔,年过三十,彼时还没有嫁出去。

父母着急坏了,问她到底想嫁给什么样的人?

孟姓姑娘直接说:“我要嫁给像梁鸿那样才学好、品德佳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她只是想找个借口拒绝父母,但谁知此消息好巧不巧传到了梁鸿的耳朵里,他想了想,觉得此女不错,便娶了她。

出嫁当天,孟姓姑娘一改往常,穿上绫罗绸缎,脸上涂抹厚厚的粉黛,坐着花轿来到梁家。

而梁鸿本以为会看到一个朴实的妻子,不曾想,却只见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从花轿里走出来,顿时不高兴了,拜完天地后,他转身去了书房,一连几天都不再搭理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结婚的第七天,新婚妻子脱掉华贵的衣裳,重新穿上一身粗布,然后亲自下厨做了一碗小米粥,用托盘端着走进梁鸿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梁鸿只看着书,连看都不看孟姓姑娘一眼,直到妻子跪在他面前,把托盘举到与眉毛平齐的位置,并说出一句话,他才有了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也可看出,东汉时期人们也还是使用分餐制。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改成合餐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为何这样做?

<<·——为什么我们国家改成了合餐制?——·>>

说起这个,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是什么时候出现合餐制影子的。

根据相关专家考证,合餐制大概出现在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鲁壹点,2023年3月24日发布

至于原因,很简单。

西晋王朝灭亡之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鲜卑、氐、羌等等少数民族陆续闯入中原,并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这也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上十六国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各国政权交替不断、战乱频发,使得我们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多次强烈的冲击。

也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用具发生了新的趋势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而言,原来的跪姿受到垂足坐姿的影响,大概公元前5到6世纪,“胡床”、“椅子”等等高足坐具开始逐步取代原本铺在地上的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从那个时期的历史壁画就可以看出。

到了唐代,高足坐具已经相当流行,彼时的唐人基本上放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5年挖掘的唐代大宦官墓里,就有相关人士亲眼看到双足并排放在地上,端坐在椅子上的墓主人画像。

它也是唐代中期及后期有标准垂足坐姿的直接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宋代,那时商业经济发展繁荣,勾栏瓦舍遍布街头,饮食文化逐渐平民化,上到世家贵族,下到民间都开始适应合餐方式,也可以说,这时的合餐制开始定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些典型的例子,名画《清明上河园》中就可以看出聚餐而食的场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可以发现这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就不用说了,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他们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文化再次冲击了传统分餐制文化。

至于明清时期,那时合餐、共食方式盛行,清朝的满汉全席就是合餐制大成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从分餐制转变到合餐制的原因,自然不只是我提到的这些。

我觉得,归根究底还是像王教授说的那样,是因为从秦朝开始,分封制迅速被大一统的社会体系所取代,还有那时自周朝开始的严格而繁琐礼仪体系也逐渐被废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京报,2020年3月23日发布

说到这里,从以上分餐制的沿袭也可以发现,尽管唐朝以前,分餐制并未被完全舍去,但事实上那些时期一个新的饮食时尚也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明白为什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合餐制了吧,它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叙事的片段。

虽然近现代我国出现不少关于倡导分餐制的呼声,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合餐制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快要过年了,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热热闹闹的迎接新一年到来,挺好的!

你觉得呢?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源来自:
1.(百度百科——分餐制、17世纪时期、举案齐眉)
2.《礼记·礼器》、《礼记·乡学酒义》、《后汉记·梁鸿传》、《史记·孟尝君列传》
3.《科普“分餐制”的那些事儿》,澎湖新闻——西湖妇联,2020年3月3日发布;
4.《关注 | 分餐我国自古有之,该“出口转内销”了》,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3月27日发布;
5.《分餐制来了!》,人民论坛网,2020年9月10日发布;
6.《专访丨王晓华:中国人为什么很难接受分餐制?》,新京报,2020年3月23日发布;
7.《古代饮食方式演化:从一人一案转变为围桌共食》,齐鲁壹点,2023年3月24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