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皇陵“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即用水银制成河来代表实际的江河(渤海、黄海),营造出原本恢宏的自然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银是被炼金术士炼丹时发现的,方士们将丹砂在空气中煅烧得到汞,然后将它们收集起来制成水银。在收集时,慢慢发现这东西是有毒的,接着又发现到它的性质很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因此,也可用它来防腐。

所以秦始皇用水银制河,无非是两个目的。第一个则是为了利用它的毒性,让没准备的盗墓者有来无回;第二个就是利用水银的稳定性,来保持尸身不腐。其实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有很多王侯是这样设计的了,比如齐桓公的墓也有水银池,只不过秦始皇的水银河太过恢宏了,据说有上万吨,这是其他陵墓比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秦始皇陵存量庞大到可以制成长河的水银到底是从哪来的呢?《史记》有过文字记载,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擅其利数世,家颇不赀。这个寡妇清就是与秦始皇有过绯闻那个,寡妇清在巴蜀地区有一个庞大的丹穴,因为这个丹穴赚了很多钱。有大丹穴,自然就能提出大量的丹砂用来制作出水银。《史记》还有记载,说过“涪陵出丹”,涪陵在四川彭水一带。《宋史·食货志》则记载,水银产秦、阶、商、凤四州。商、凤二州则在陕西,在今陕西商洛、宝鸡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水银大概出在三个地方那就是巴、蜀、陕三地。而秦始皇陵的修建地在陕西,所以为了节省最大的人力物力,就近原则,肯定是先用今陕西商洛、宝鸡一带的水银,这一带的水银应该是征用的最多。而蜀地的水银存量差不多是最大的,所以四川的水银也肯定征用了不少。巴地,即今重庆、贵州附近,也有征用,但相比前面两地征用的应该算最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