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下午两点整,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原董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如约坐到我们的镜头前。

距上次接受凤凰网《问渠人物》专访过去正好一年。一年前,楼市政策“松绑”初透风声,孟晓苏在采访中呼吁“限购政策”尽快退出历史舞台,他还持续建议建设保障房、推进“住房双轨制”……

一年之后,楼市“重磅措施”纷至沓来,这套由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打出的“组合拳”,不仅包括鼓励购房的举措,如限购政策优化、降低购房首付下限等,还提出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地方政府收储商品房等一系列举措,探索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这些政策被称为史诗级的救市措施,效果尚不能预测,但至少整个航船的方向已经确定,要向促进房地产高品质发展的方向走。”孟晓苏表示,“央行政策陆续出台,并不是要让房地产出了‘ICU’直接进入‘KTV’,而是希望市场能够逐渐活跃,让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现在一些政策措施出台晚了。楼市目前面对这种超跌状态,一定要用超常规的方式来解决。”孟晓苏指出,国家出钱收购存量商品房计划,是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是一个很有可能会有成效的措施。他认为,“稳房价、稳预期,最终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核心观点提示:

1、“房地产重大举措”为低迷的市场调整航向

2、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不能成为调控手段,定价权应该还给央行

3、住房贷款是最安全的贷款,降低首付比例不会导致金融风险

4、国家队入场收储、以旧换新,建议成立住房商业机构

5、警惕“白名单”政策产生新的权力寻租

6、稳定股市取决于稳定支柱产业,要从根上治

7、稳房价、稳预期,最终要靠人民的力量

8、一手房受二手房拖累,二手房受法拍房拖累,止血要“护住”法拍房价

9、取消公摊就能造福百姓?不能一概而论

10、一线城市起到标杆作用,全面放开限购不应有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房地产重大举措”为低迷的市场调整航向

凤凰网:5月17日房地产重大举措落地,从保交房、存量房收储、降首付等角度注入信心,这些建议您在几年前就提出过,而且您也在持续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您看来,这次救市符合市场预期吗?

孟晓苏:政策落地市场迅速恢复?这并不现实,不是一味药下去,病人马上就能起来跑的。

有人说房地产出了“ICU”就能直接进入“KTV”,现在看不到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房地产进入“KTV”。我希望的是市场能够逐渐活跃,让房地产低迷造成百业萧条的状态能慢慢恢复,让国民经济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我多年来一直呼吁建设保障房、取消商品房限购、对城镇居民的住房贷款利率要降低、首付比例要降低,等等。5月17日相关政策纷纷出台,被人们称为史诗级的救市措施。虽然效果尚不能预测,但至少整个航船的方向已经导正,要向促进房地产高品质发展的方向走。

我多年前提出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原本就是为普通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服务的,主要的服务目标不是富人。因为富人能付得起购房款,而普通居民付不起这么多钱,但是他们又需要住房。所以早在房改之前和房改之中,我和几位专家就建议国家推出了住房抵押贷款。

住房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当年定的就是20%,保障房还下浮到10%,银行利息也从优。后来在调控中变得越来越高,一些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甚至提高到50%,二套房达到80%,这还是为普通城镇居民服务吗?

现在央行宣布首付款比例降到了15~25%,和我一直主张的20%差不多,银行利率也开始下降。这都是很好的惠民措施。

#02

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不能成为调控手段,应该把定价权还给央行

凤凰网:除了限购,我们看到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也被频繁用做调控手段。您之前提到过“不降低房贷利率的银行,可能会受到市场惩罚”,现在来看这些举措效果好吗?

孟晓苏:银行应该主动调降居民房贷利率,否则市场将“用脚投票”,这家银行不给降利率,居民就会选别家银行。

我早就提出,银行的利息率应当是与银行自身风险相匹配,首付款比例也应该是与银行的自身风险相匹配。不能把它当作调控措施,更不能用行政手段来规定首付款和利息率的比例。应当把住房抵押贷款的定价权还给央行与商业银行,这对城镇居民是有利的。

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不应当是限制城镇居民贷款买房,而是要拿出土地、筹集资金,为工薪收入居民建设保障房。

凤凰网:更低的首付比例会不会提升金融风险?

孟晓苏:历史已经证明,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最好的贷款,不仅批量大,好管理,而且风险很小、安全性很强。在问题最多的时候,住房抵押贷款的不良率也没有超过1%。

对于银行如何评估城镇居民的房产价值?城镇居民按什么价格买房?要相信市场是能够调节的,要站在银行的角度考虑。而那些限制手段并不是为了银行资产安全,而只是为了减少居民购房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国家队入场收储,建议成立住房商业机构

凤凰网:您一直在呼吁“住房双轨制”,如今“国家队”入场收储并要转为保障房,这种措施跟2008年4万亿救市以及2014年棚改货币化去库存类似吗?

孟晓苏:这次由国家队入场来收购存量商品房,多数是可以变成租赁性保障房的,也有少部分可能变成配售型保障房。这对于增加保障房供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大量配售型保障房供给不能依靠收购商品房,还是要按照中央要求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来解决。

2008年救市的4万亿并不是直接投给房地产,但是4万亿和其他配套政策鼓励了人们的信心,城镇居民纷纷回到市场,让楼市低迷期很快就渡过了。

再一次就是2015年到2016年的楼市去库存,当时房地产市场低迷,造成百业萧条,钢铁卖出白菜价。中央在2015年底提出房地产去库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居民购房的措施,包括取消限制性措施、甚至送蓝印户口。没过一年楼市就恢复活跃。以上两次救市都很成功。

现在一些政策措施出台晚了,楼市目前面对这种超跌状态,一定要用超常规的方式来解决。

国家出钱收购存量商品房计划,我认为是一个重大的改革措施,是一个很有可能会有成效的措施。

凤凰网:该由哪个主体出面来收?

孟晓苏:当年我们房改课题组在编制房改方案时,就提出了“要积极建立住房商业机构”。就像其他门类的产品有商业支持机构一样,住房也应当有有商业机构来收储。比如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就成立了中储粮;为稳定棉花生产,国家就成立中储棉;为稳定油品供给,国家就成立中储油。

那么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收购存量房的商业机构,把这些住房收购了,从开发库存变成商业库存?25年前我们就提出过这个建议。今天我再次建议,国家需要建立这样的机构或设立这样的基金,我姑且称之为中储房。

现在我看到,中央和国务院要求采取的商品房收储措施,实际上正是按照建立住房商业机构来做的。我认为应当把这种收储方式从理论上提升、在制度上确立。中国需要有这样的住房商业机构。

凤凰网:收储的钱又该如何出?

孟晓苏:应当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出资本金,再加上银行贷款。我现在担心的是收储机构的资本金谁出。现在要靠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出资本金,平台公司有的可能有这样的能力,但多数平台公司没有,很多已经负债累累。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应当按照中央要求做。未来这些收储房产增值了,再售出去就有可能让商业机构获得盈利,而这种盈利是合法的。

这样是不是可以鼓励他们,真的按照央行3000亿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5000亿贷款,加上地方自有资本金,来形成住房商业机构?它需要长期运营储存房屋,适当时候再把它们卖掉盈利。

再说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国家出5000亿元够不够?远远不够。而且这5000亿是贷款,还不是资本金。如果加上资本金,它应当是7000亿或8000亿。那么全国存量商品房有多少?大家都能算出来,是这些钱的若干倍。那么要靠什么力量来做?

政府带头做事是没问题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寄希望于调动民间力量。政府的作用可以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推动一把。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警惕“白名单”政策产生新的权力寻租

凤凰网:今年以来各地大力推行“白名单”制度,在您看来它的实际效果如何?

孟晓苏:我听说不少地方对政府下达的白名单,银行不大买账。银行认为本来是由银行管的事情,为什么政府建设行政机构要来管?

好的一面是,地方政府在银行支持房企方面恢复了积极态度,希望银行能向这些企业贷款,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但是如何让这种认知与银行的认知同步呢?想上白名单的企业是不是要去找政府机构帮忙?会不会出现一次新的权力寻租呢?

白名单如果能被银行接受,上了政府白名单的企业就可能获得银行支持。那么白名单以外的企业是不是就不该获得银行支持呢?会不会因为有了白名单,反而对其他企业产生一种歧视?在新招实行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它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要防止它带来负面的东西。

#05

稳定股市取决于稳定支柱产业;市场复苏要靠人民的力量」

凤凰网:我们同时关注到一个现象,在多重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地产股增长势头显著,这能对当前岌岌可危的房企有所帮助吗?

孟晓苏:股市反应比较敏感,一有利空就会急剧下跌。现在的股市状况不好,是与支柱产业陷入困难直接关联的。房地产业关联着100多个产业和行业,它发展受阻,国民经济的最大订单就缺位了。

我们不能单独看股市,股市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反映,上市公司业绩又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而经济状况在中国明显取决于支柱产业,所以治股市一定要从根儿上治。

现在对股票市场要有一个基础认识。我前几年就讲过,中国的股市要站稳,一是要靠支柱产业的恢复,二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恢复,让上市公司的业绩向好。在这期间会有受某些信息刺激股市跳起的可能,但千万别以为它就能站住了。

凤凰网:在我们看来一些安全度很高、风险意识很强的房企也出现危机,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孟晓苏:在某些房企出事的时候,人们认为它是个案;后来连好企业都纷纷爆雷,这才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好企业它也接连出事,那就说明整个市场有问题了。

房地产业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有的行业拿手指一戳它就倒了,但房地产业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后来用各种政策合成谬误来打压它,打了多年才把它打下去。

原来说房地产是灰犀牛,其实房地产是拉动经济的老黄牛。

凤凰网:这些企业如何走出危机?

孟晓苏:房企要活下去,市场回暖才是根本。

中国城镇居民持有股票是少量的,持有房屋是普遍的。城镇居民的本钱是房产。根据前几年的央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拥有率达到96%,户均拥有住房1.5套,连低收入20%的城镇居民,他们的住房自有率也达到了90%。

我认为房价要稳,就是要维护住96%的城镇居民的利益。同时我主张建设保障房,就是要维护工薪阶层包括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完善“市场 保障”的住房制度就能维护好各方面的利益。

中央在三年前就提出了“稳房价、稳预期”,我们应当按照中央要求去做,这样才能稳住经济发展的信心。

香港楼市在1997-2003年曾经持续下跌了六年,中房公司作为中央企业,被香港媒体宣传要“用200亿资金收购香港的全部居屋”,结果三天之内香港房屋销售量猛增了3倍,一个星期之内香港楼市转暖,市场迅速向上。是信心与预期救了香港楼市,是香港居民在恢复楼市信心后,自己拿钱救了香港楼市。香港楼市最近又是十个月低迷,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全面撤辣”之后,香港房价已略有回升。

如今重新回顾这个故事,就需要提倡再次学习香港经验。要全面取消限制性措施、着力稳房价、稳预期。最终还是要靠居民信心回归,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恢复市场的平稳。

#06

「一手房受二手房拖累,二手房受法拍房拖累,止血要“护住”法拍房价

凤凰网:市场下行、降价买房,部分中介推波助澜倒逼卖家低价出手,您认为二手房不断降价的根源是什么?

孟晓苏:城镇居民对楼市信心不足,主要是房价不稳。二手房拖着一手房跌价,二手房价下跌主要在于法拍房。

一些地方的法拍房,价格被压到50%甚至大于50%。有人说是捡漏了,但是别忘了法拍房的那一方是谁?有人说他们都是不良企业家,但那只是极少数。

现在法拍房的数量越来越大,被追究的多数是普通民众,他们有的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包括前几年提倡的“房抵经营贷”借款做生意,结果生意垮了,抵押的房产被银行拍卖;还有一些被裁员下岗的普通蓝领或白领人员,突然付不起房贷了。银行不留情面,房子也要被迫进入法拍。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试想能不能由银行给予居民贷款延期?甚至可以是“停息延贷”?让这部分居民能缓一口气,不要急于在这时候处置他们的房产。而且现在不是已经有了“收旧换新”政策吗?国家要拿钱支持国有企业收购旧房,为什么不能把法拍房保价收购呢?“保价收购”能减少居民的损失。

这样就能止住血,不要让这些陷入困境的城镇居民受到太大损害,不要让法拍房伤口继续流血。而且能防止它拖累二手房价继续下降。

如果继续听任法拍房随意处置、法拍房规模继续扩大,不仅会损害普通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还会进一步打压市场信心,加重楼市低迷。那样就会冲销中央政策的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取消公摊就能造福百姓?不能一概而论

凤凰网:“内地开发商学习香港的公摊,如果去掉公摊房价就能打下来”,您怎么看公众对公摊面积这个概念的痛恨?

孟晓苏:过去有些开发企业过多提高公摊,搞了一些豪华设施,对于一些普通房来说是不必要的。但是说要“取消公摊”,不知道公摊面积主要是电梯间、电梯、楼道、门廊、甚至是内墙与外墙之差,等等,它是房屋得以存在的必要组成部分。

至于说取消公摊就能造福百姓,总体上说是不对的。公摊面积就像卖榴莲一样,无论是带着外壳卖还是剥掉外壳卖,购房居民得到的就是榴莲果肉,但是壳子的价钱也要算进来。如果把“建筑面积”改为“使用面积”,不光不会降低房价,还提高了单位房价,购房居民得不到任何好处,房子登记面积还减少了不少。

有的地方政府不把注意力放在保障房建设上,却炒作说要“取消公摊”,其实是把显性公摊变成了隐性公摊,里外里仍然都是由城镇居民出钱。这不是糊弄百姓吗?说房子不是100平方米、而是70平方米了,城镇居民就高兴了吗?但是每平方米的房价却涨了40%多。

鲁迅先生曾批评某些人是“扯淡的事情干得很专业、专业的事情干得很扯淡”,一些地方要把“取消公摊”当成成果,其实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我多年提倡保障房建设,国务院已发文要求各地加强保障房建设与供给,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专业的事情。

#08

一线城市起到标杆作用,全面放开限购不应有顾虑

凤凰网:您可以说是最早呼吁尽快取消限购的,但目前为止一线城市还没有完全放开,背后是有什么顾虑吗?

孟晓苏: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大家都认为在起着标杆作用。一线城市仍然不取消限购,居民会担心调控政策再回来,担心房价继续不稳定。所以一线城市的举措影响到全国。

2016年在中央楼市去库存的政策要求下,北上深楼市率先启动,随后传导到强二线城市、传导到二线城市,再传导到三线四线城市,很快就把全国楼市带动起来了。

北上广深的作用是标杆作用。最近二三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购,在香港叫“全面撤辣”、“取消一切房地产政策”,在内地城市叫“全面退出”。但是为什么城镇居民信心还起不来,他们还是在看一线城市这个标杆。

其实全面取消限购,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一线城市不应当如此迟迟疑疑、扭扭捏捏、步步为营地退守。应当学习中央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一声令下就全面改变了。

现在楼市低迷如此之深,即使政策全面放开,楼市还会继续走低一段时间。不会像神医治病那样手到病除。有句古话说病情叫“来如强头、去如抽丝”。楼市痼疾已经延误太久,很不好治疗,如今不下重药是难于奏效的。

(更多精彩请关注“凤凰网风财讯”视频号及“凤凰网房产”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