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之中)

夏天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吹着空调,吃着雪糕。

在如今科技发达的年代,我们整个夏天基本上都在空调房度过,因为外面根本热的待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代,古代人是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的呢?

难道他们只能靠着毅力度过吗?还是说他们有什么降温的好方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的气温

说起古代的气温,有人可能会觉得没有现在热,称因为古代没有温室气体排放,所以温度会比现在低。

针对这个问题,我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曾做过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报网2022-12-25《重读竺可桢著作: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如何影响历史?》

他在论文中点明,中国三千年前的温度比现在还要高2度左右,之后的温度变化幅度并不明显。

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古代比现代凉快的情况,古代的气温也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记载显示,早在乾隆八年时,华北地区的气温就已经高达40℃,最高时竟将近45℃,甚至有上万人因为高温而死亡

虽然古代没有现代的气温观测技术,但我们也能从之前的诗句中看出,那时候的气温也是非常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史》中记载“五月,大燠四十余日,草木焦槁,山石灼人,暍死者甚众”,说明当时被热死的人不在少数。

那既然古代也这么热,他们是怎么缓解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避暑山庄

在那个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年代,古人们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许多解暑的方法。

首先就是皇家的解暑方法,从清朝开始,每到夏天,历代皇帝都会前往避暑山庄,在那里度过炎热的夏天。

比如非常有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皇帝们经常去的避暑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四十二年,避暑山庄开始大规模修建,经过七十多年的修建后,避暑山庄才得以完工。

避暑山庄依山傍水,周围还有非常多的绿植,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如此的地理优势下,避暑山庄的气温会比外面低5℃左右,在夏天那个炎热的季节,别说是5度了,就算是一两度也会显得非常明显。

所以承德避暑山庄就相当于一个天然的空调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专门给皇帝用来避暑的地方,比如隋唐时期的九成宫,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等历代皇帝,在夏天时就经常前来此处乘凉。

在唐朝时,皇宫中还建有专门用来避暑的凉殿,建造在水边,通过利用冷水循环的原理,使殿内感受到冷气,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网论坛021-08-29《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年代,古人是怎样度过的炎热的夏天?》

达官贵人的消暑办法

除了皇家以外,没有人能够修建避暑山庄,自然也不能享受到如此豪华的乘凉方式。

那有钱的达官贵人是如何解暑的呢?

有一些比较有钱的人家,他们所居住的环境也比较好,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大户人家的家中,有池子有水,而且绿荫环绕,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里面的气温也会比外面低上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还会使用装置来使自己更加凉快,他们制造出一种“风扇车”,这样吹出来的风既大又凉快。

这就相当于我们的电风扇,但不比我们现代的电力技术,古人们的风扇车是通过手摇操作的。

虽然没有如今的电风扇先进,但和当时拿手扇风相比,这简直是好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有生活条件稍好一点的还会使用冰块来降温。

每年到了冬天,会有专门的工人负责收集冰块,并存放到地下冰窖中,等到来年夏天再拿出来使用。

由于古时候没有冰箱,冰窖制造的条件也非常苛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冰块的存放也非常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凰卫视2018-08-27《没有空调、冰箱的夏天,古人如何度过?养道君来为你揭秘!》

一些皇家园林设有专门的冰窖,并存放大量的冰块,但仅供皇家使用,此外,民间也有冰窖,但价格却非常昂贵,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每到夏天,那些有些人会将冰块放在房间中,利用冰块发出来的冷气,以此来起到降温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这些冰块还被做成“冰酪”,和现在我们吃的冰淇淋非常相似,在炎炎的夏日,能够来上一份冰酪,不仅身体感觉到凉快了,心里也感觉到非常开心。

而这些方法都是那些达官贵人能够享受到的,普通百姓又该如何度过夏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通家庭消暑的办法

对普通百姓来说,最常使用的降温方法就是用扇子扇风。

因为扇子是最省钱的方法,由于制作扇子的原材料比较常见,所以一把扇子的价格不会太贵。

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则会购买绢帛扇子,不仅扇出来的风大一些,由于材料较轻,摇起来也相对轻松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扇子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所以许多百姓也会自己制作,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意。

有些百姓会在家中挖地下室,天热的时候会在地下室中乘凉。

因为地下室周围的土壤具有很好的隔热性,并且周围的隔温层更厚,所以能够减少热气的进入,因此气温相比地面上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现在的地下车库,相信许多人一进入就感觉到周围的气温瞬间降低,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不是所有家庭都会选择挖地下室,那有些人则会直接进入大山中,在山中找一个地方搭建亭子,在那里乘凉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见的纳凉物品

除了这些,在日常生活用品上,古人们也有自己的小巧思。

我们都知道,古人与我们的穿衣习惯有所不同,现在这个社会,一到天气炎热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是能少就少,能露出来的坚决不盖着。

但古时候的思想相对保守,必然不会像现在一样穿的这么清凉,但他们在夏天穿的衣服也同样非常单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夏天,人们会穿着用特殊材料制作的“纳凉衣”,比普通衣服更加凉快。

其中,有用葛制作的葛衣,穿上去非常透气,并且制作材料也非常常见,所以不论是有钱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夏天的时候穿葛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目新闻2023-07-12《夏天太热?山人自有妙计,古人自有巧思》

除了葛衣外,还有比其更加轻薄的衣服,那就是纱衣,衣服的样子就和其名字一样,薄如细纱,因此穿上去也非常轻薄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由于材料价钱不同,衣服的价格也不同,那些相对更加凉快的衣服,在有钱人中非常常见,而平常百姓只能穿相对普通的纳凉衣。

此外,古代还有许多纳凉物品,比如凉席、凉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夏天睡觉时,没有风扇空调根本不行,没一会儿就会被热出一身汗,还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这时电风扇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而这时候,古人就会在铺上用竹子编成的凉席,躺在上面会更加凉快,搭配着用竹子制作的枕头,温度会瞬间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总的来说,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代,人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许多用来乘凉的东西,比如纳凉衣、凉席、地下室等,都会给夏天带来凉意。

对于那个科技不太发达的年代,人们没有既来之则安之,反而选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他们的智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有科技加持,我们才能生活的如此幸福,而古人们也有自己的办法,使炎炎夏日变得不那么炎热。

虽然如今空调房非常舒适,但还是要多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保证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