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影视剧作品的质量可谓下滑得极其严重,无数烂片纷纷出来顶着巨大的宣传在“滥竽充数”,甚至有不少的作品更是“三观不正”“剧情离谱”“演员演技烂”

好在每次都有央媒出手,让这些烂剧不能胡作非为,甚至有的还没有播完,就被停播了,真是大快人心!

那么,这到底是哪几部电视剧呢?

而它们又都烂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鹿鼎记》——

新版《鹿鼎记》的问世,本应是一场武侠世界的盛宴,却在张一山和唐艺昕等明星的加盟下,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两位演员的知名度无疑为这部经典作品带来了初期的关注,然而,当剧集正式播出,观众们的期待却迅速转为失望,因为这部新版似乎并未能捕捉到原著的精神内核。

剧情的呈现成为了首要的诟病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编自金庸先生的同名小说,新版《鹿鼎记》在故事结构上试图保持原作的丰富性,却在细节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

角色间的互动和情感发展显得生硬,许多关键情节被简化或者处理得过于匆忙,导致故事的连贯性和深度大打折扣。

原本错综复杂的江湖恩怨与宫廷权谋,被简化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事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张一山作为主演,扮演韦小宝这一角色,本应是整部剧的灵魂所在。

韦小宝以其机智、狡黠和多情的性格,一直以来都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角色。然而,张一山的演绎却未能准确把握这一特质。

他的表演被批评为过于夸张,甚至有些做作,缺乏韦小宝应有的机敏和智慧。

张一山的韦小宝更像一个市井小人的形象,而非那个在复杂江湖中游刃有余的智者,这无疑是对角色核心魅力的一大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剧中演员们的努力显得过于刻意,尤其是在喜剧元素的处理上。

他们似乎在竭力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但这种努力却往往显得用力过猛,破坏了原本应有的节奏和情感流动。

这种刻意的喜剧感让整个剧集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武侠剧应有的庄重和深沉。

评分低至2.8分,无疑是观众对新版《鹿鼎记》最直接的反馈。这一评分不仅反映了观众对剧情、表演和制作质量的普遍不满,也揭示了对经典作品翻拍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之下,陈小春版的《鹿鼎记》因其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自然流露的喜剧天赋,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那版韦小宝的机智与狡猾,以及他对友情和爱情的真挚,都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使得新版本在对比之下显得黯然失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霆战将》——

抗日战争题材一直是影视作品的热门选题,因其蕴含着民族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深受观众的喜爱。

早期的《举起手来》和《亮剑》等作品,就凭借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英雄人物的塑造,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抗日影视剧却开始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转而追求娱乐效果,最终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

其中,2020年播出的《雷霆战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试图通过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抗日战争的场景,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首先,剧中对八路军的形象塑造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在现实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战士们大多身穿粗布衣服,生活艰苦,但在《雷霆战将》中,他们的服饰却异常华丽,与历史背景严重不符。

这种刻意的美化,无疑削弱了观众对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不解的是,剧中的男主角造型也过于时尚,与战争年代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他们有着时尚的背头发型,在战壕中悠闲地喝着咖啡,这种行为显然与战争环境下的战士形象大相径庭。观众普遍认为,这种做法是在将严肃的抗日主题过度娱乐化,忽视了历史的真实性。

更令人愤怒的是,《雷霆战将》在描述战争场面时,也显得过于轻松和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中的战士们时而在战场上抽烟,时而在战壕中走秀,这种行为显然与实际战争环境下的英勇形象相去甚远。

观众普遍认为,这种做法是在对先烈的英勇事迹进行不恰当的娱乐化处理,缺乏对历史的应有尊重。

与之前的《亮剑》相比,《雷霆战将》更像是一部偶像剧,注重外表效果而忽视了内在的历史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亮剑》中的战士们虽然也有一些夸张的元素,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了对历史的尊重,塑造了一群真实可信的英雄形象。

而《雷霆战将》则完全偏离了这一方向,将严肃的抗日主题变成了一种娱乐化的表演。

这种做法自然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雷霆战将》不仅缺乏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先烈英勇事迹的不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应该以尊重历史、传承英雄主义为首要目标。过度的娱乐化处理,不仅会削弱作品的感染力,更会引发观众的强烈不满。

《雷霆战将》的失败,为未来的抗日剧创作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以更加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这一重要的历史题材。

只有真正尊重历史,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深厚内涵,从而产生共鸣和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八区的先生们》——

近年来,国内电视剧创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优秀作品获得好评,而另一些则引发了广泛批评。其中,备受争议的《东八区的先生们》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剧从一开始便遭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和批评,其创作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剧情脱离现实、低俗不堪,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也严重缺乏合理性。

首先,剧中男性角色的言行举止备受诟病,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主角之一"海王"在追求女生时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甚至出现了身体接触的不当场景。

更令人不安的是,剧中四位男主角的人设似乎都带有一定的"厌女"倾向,对女性的态度缺乏基本尊重,但剧情却未对此进行严肃的批评或引导。

此外,情节设计也过于狗血和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中不乏浓墨重彩的浪漫桥段,但这些情节都显得非常做作和脱离现实。比如,男主角在有女朋友的情况下,依然与伴娘有亲密互动,这样的情节不仅低俗无下限,更是对感情的彻底曲解。

除此之外,剧中还出现了法律界限模糊、人物身份和行为定义荒谬等诸多问题,使得整个剧情显得千疮百孔。

更令人无语的是,该剧竟然在整体质量如此之差的情况下,对一些细节问题存在过度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重复使用老掉牙的"摔倒必接吻"等桥段,以及对服装、道具等细节的过分渲染,这种不自量力的"用心"反而加剧了观众对剧集的不满。

我们必须承认,《东八区的先生们》存在严重的创作问题,从人物设定到情节安排,再到整体氛围营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误和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组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想借鉴一些偶像剧的常见元素,却完全忽视了基本的情理和道德底线。一味追求所谓的"商业化",反而失去了正常观众的认同。

这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从业者在创作时必须坚守基本的艺术操守和价值理念,尊重观众、尊重事实、尊重人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角之恋》——

在当前的影视行业中,为了追求快速盈利,许多作品开始牺牲艺术质量和深度,转而追求轻松的娱乐效果。

这样的趋势导致了许多作品被批评为“辣眼睛”。

电视剧《转角之恋》便是这种现象的一个鲜明例证,它因为情节设置和演员选择而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剧的主要争议点在于两位主演的年龄和角色设定。蒋雯丽和刘晓庆,两位在影视圈有丰富经验的演员,在剧中饰演的是甜蜜爱情剧中的主角。

然而,她们的实际年龄与所扮演的青春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让观众感到难以接受。

尤其是蒋雯丽,她在剧中尝试诠释一个年轻女子的形象,但观众对此表示质疑,认为她并不适合这样的角色设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集播出后,评分低落,评论中充满了对蒋雯丽扮演少女角色的质疑。

她的造型问题尤为突出,大妈式的发型与年轻活泼的角色形象格格不入,削弱了观众的代入感。此外,镜头下的蒋雯丽脸部的皱纹清晰可见,这与角色试图呈现的青春活力产生了冲突。

更令观众诟病的是,蒋雯丽与男主角明道之间的化学反应并不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在剧中的互动并没有呈现出情侣间应有的火花,反而给人一种“母子感”。

明道的年轻形象与蒋雯丽的成熟气质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他们的感情线显得格外别扭。

剧中的内容尺度也是观众批评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角之恋》中频繁出现的大尺度场景,包括裸露、不寻常的服装以及过多的亲热戏份,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

这些元素在很多情况下并未为剧情增色,反而显得突兀和不合适,让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剧情更加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版封神演义》——

作为中国古典名著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时也常被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选用作为改编对象。

然而,无论是过往的影视版本还是最新推出的电视剧改编,似乎都难以完全获得观众和书迷们的认可。

尤其是最新版本的《封神演义》剧情版,自开播以来便遭到了观众的强烈批评和质疑,原因正是它大幅度魔改了原作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与原著不符的人物定位和角色安排就引发了不少争议。

在原著中,姜子牙是整个故事的绝对主角,而在改编剧中,他的地位和戏份却被大幅削弱。

反过来,本不应占据太多份量的杨戬,却被赋予了更重的戏份,并与妲己产生了感情纠葛,这种剧情走向严重偏离了原著,令不少观众感到费解和反感。

除了人物定位的问题外,剧情的魔改幅度也是备受诟病的一大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直言,这部剧的内容完全背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许多情节都是全新编造,与原著仅存一些名字和人物关系的相似之处,真可谓是"胡编乱造"。

比如妲己和杨戬之间的感情线索,就被观众批评为"强行美颜"式的改编。

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剧对原著的不尊重已经触及了一些书迷的底线。作为经典文化的传承者和新的诠释者,影视化改编显然有义务对待原作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眼前的这部《封神演义》却完全否定了这一点,不仅魔改情节,连人物角色的塑造都如此生硬扭曲。

面对这种情况,观众除了表达强烈的失望之外,还难免会对制作团队的专业态度产生质疑。

这部《封神演义》遭到观众如此强烈的批评,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原著的不够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改编虽有七分之诠释新韵味,但也须注意三分之原作传承

。这不仅是对经典作品的基本敬意,更是对文化传统的尊重。显然,这部剧在改编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点,以至于在艺术表现上陷入了肤浅和不入流的尴尬处境。

希望影视剧改编人能够汲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传承与创新并重,将中华文化精髓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