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网友反映饮用霸王茶姬新品“万里木兰”奶茶后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症状后就医,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该事件自5月19日进入舆情发酵阶段,5月23日步入爆发期,5月25日热度逐渐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传播信息图)

在网友发布的内容中,“症状”一词被提及5084次,“咖啡因”被提及4981次,“医院”被提及4085次,此外,“疼痛、高血压、心脏病、贫血、呼吸困难”等字眼也多次被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热门词云图)

目前该事件负面舆情指数最高峰值达591,为事发当天负面舆情指数的6.8倍。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1.2亿。

网民情绪属性中,正面属性仅占比0.5%。情绪分布中,主要以“厌恶”“恐惧”“愤怒”情绪为主,共占比63.3%。

01.舆论焦点直击产品理念,引发健康信任危机

该事件舆论焦点主要围绕“多人称霸王茶姬喝完心悸进医院”“一杯奶茶≈8罐红牛”等话题展开。

同时,还引起了消费者对霸王茶姬“伯牙绝弦”“桂馥兰香”等多个产品饮用后心悸失眠的共鸣与话题延伸。

部分消费者表示对是否有损身体健康感到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民观点抽样统计)

据《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数据显示,49.4%的消费者担心奶茶对身体不健康,霸王茶姬作为主打“茶饮健康化”“低负担控糖”的新茶饮品牌,且新品“万里木兰”宣传语更是主打“清爽低负担”,本次舆论的爆发直击其产品理念。

不少消费者对霸王茶姬品牌的产品信誉产生质疑,引发了健康信任危机。

02.官方回应推诿敷衍,回避公众关切

5月22日,在网络舆论发酵两日后,霸王茶姬品牌仅通过客服向记者回复,称该款新品是红茶茶底,可能顾客是对茶多酚过敏。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暂停饮用,并建议去医院检查。

此后,多位医生反驳其身体反应非过敏现象,而是咖啡因过量。

有媒体对此批评,“霸王茶姬回应如此淡定,给人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仿佛消费者喝了这款茶饮不舒服,都只能怪自己‘体质不好’。”

截至目前,品牌官方仍未做出任何正式回应,但悄悄在“万里木兰”单品介绍后添加了咖啡因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消极对待网络舆情,只会透支品牌声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永远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2022年3·15土坑酸菜事件曝光后,品牌“太二”迅速进行了公开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声明明确表示与央视3·15报道中的酸菜生产企业没有合作关系,说明自家酸菜每批都经过检测符合标准后才使用,强调了食品安全的合规性。

其声明简短有力,对消费者关切的问题积极诚恳地做出了解答,赢得了消费者一致好评。

新茶饮目前作为具有强烈“情绪消费”属性的商品,在当下注重体验与感受的消费市场环境中,品牌的负面舆情往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以撇清关系、回避问题根源的方式来应付消费者,只会更进一步降低品牌好感度。或许短期内负面舆情声量将随着时间逐渐下降,但长远来看,此行为只会透支品牌的声誉形象,甚至带来品牌危机的长尾效应。

04.品牌网络美誉度低,更易陷入舆论漩涡

2022年7月,钟薛高“雪糕不化”事件引爆舆论场。

舆情数据显示,事件发生前一个月,钟薛高网络美誉度偏低,仅为40.24%。消费者对钟薛高价格过高、虚假宣传表达不满,“雪糕刺客”一词曾多次冲上热搜。

本次舆情爆发前,霸王茶姬也曾多次陷入舆论风波,频频翻车。

该品牌曾因新包装设计疑似与迪奥撞款,而被质疑品牌包装“抄袭”;因与《盗墓笔记》的联名合作引发众怒,后霸王茶姬在官微致歉;前不久,其合作艺人在线下活动中接连将品牌名称叫错成竞品品牌名称,引得网友指责官方品牌营销不专业。

有网友指出,霸王茶姬在以往营销活动中,常以饭圈文化为品牌博得流量,却也让品牌常常陷入“黑红”的窘境。

此次伴随着新品“喝完心悸进医院”的舆论风波,使得本就饱受争议的霸王茶姬路人缘愈发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众信任资产的流失往往发生在一夜之间,而公众信任资产的建立却需要长久的点滴积累。

当不良网络口碑的企业一旦遭遇舆情事件,舆论积攒的负面情绪易将此事作为宣泄口,致使企业更容易陷入舆情漩涡之中。

品牌声誉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品牌声誉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提升品牌忠诚度。

在日常品牌管理中,品牌关注度固然重要,但企业也需重视品牌声誉管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财经作家华祥名:霸王茶姬,风波不断?

澎湃新闻:舆情案例丨“土坑酸菜事件”,给食品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新浪舆情通:盘点7月食品行业热点事件,教你如何快速扑灭“舆情之火”

【数据来源】

食安工委舆情大数据研究室、艾媒咨询数据、微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