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文/龙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殷微子园

美景满目,舞文弄墨的人禁不住搜肠索肚。却发现眼前景色都被古人道尽。船边即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立身远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船划进高可没顶的荷花丛,虽然被密不透风的浓叶繁花所包围,却又进入王昌龄的诗境: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处有人引亢高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在这里唱,意味特别。作家刘知侠给抗日革命队伍加进浪漫主义色彩,创作出会弹土琵琶的战士小坡,后来拍电影,由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优美的歌曲使微山湖声名远播。出门在外问起籍贯,说家住济宁,稍远些⼈的便觉生疏。迟疑间,你得这样解释:知道微山湖吗?那是济宁市的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山湖落日

歌中的“静悄悄”抓住了微山湖的神韵。与叠嶂高山、汪洋大海的壮美相比,这里是一种静美与优美。所谓静,因这里浪不奔涌、鸟不高歌、蛙不狂鼓,莲叶下鱼无声游动,莲叶上水珠静默滑行,所有的活动都在静悄悄中进行,并非死气沉沉。环顾四周,所见了景象古人也见过,并在汉乐府中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不厌其烦的渲染,把大湖的生机活力描绘得惟妙惟俏。

钻出荷林,但见一条蜿蜒水路,直通运河航道。间或有小舟吱呀划过,舟上都盛着满仓的荷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赞莲颂荷,除了杨万里⼀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有些气势,多数离不开池塘庭院。柳永一首《望海潮》写得极美,据说正是这首词引动金人南侵的念头。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西湖很准确。可是与与微山湖的荷花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微山人一般号称荷花万亩。其实,说万顷荷花亦不为过。微山湖面积1300平方公里,合13万公顷。除去苇、蒲、芡、菱的疆域,荷花所占面积实在万顷之上。观光者一般都在微山岛附近赏荷,而昭阳、南阳、独山诸湖因交通不便少有游人涉足,那里才是观莲赏荷的好去处呢!由于游人稀少,加之管理得当,就有了大片的白莲和红莲盛开,有幸看到的⼈也会心花怒放。江南有大湖,水都比较深,不适荷性。微山湖有肥腴的淤泥,一米左右的水深,最宜荷莲。故而每夏都有如云似锦的荷花开得铺张扬厉、慰为大国。实则中国无二、世界罕见。

以上说荷,不离形而下者。古⼈的高明之处在于以荷喻人格、喻气节、喻精神。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充满真情地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诤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撰写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朱自清先生,宁肯饿死,也不去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命粮”,正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荷丛中划船,最有情趣的莫过于采莲。连柄儿一齐摘,长长的茎上顶着一只碧绿的小碗。剥开,粒粒莲仔似翡翠玉卵,再剥开就露出雪白的莲米,趁嫩食之,甘甜怡人。古人深得其趣,故而写出许多脍炙人口《采莲曲》。

梁简文帝在《采莲诗》中说:

晚风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这是一幅文静的贵族女子采莲图。平民女子采莲时就多欢畅少拘谨,活泼得多了。李白诗曰:“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人共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柳;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白居易写道:“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诗生动有趣自不必说。但必竟远去千年,有些隔膜。允岭兄家里的墙上有幅画,画里有一男一女年轻的采莲人,朴拙可爱。画中题诗更是狂野:

七八月里莲蓬香,

哥撑船来妹打桨;

莲蓬还没采满船,

亲破妹妹腮帮帮。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鸣,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广州湾研究会副会长,湛科文传银发写作服务站岭师站站长。山东济宁(孔子的故乡) 人,为2002年湛江师范学院引进教授,深受学生拥戴,被评为感动学生的十大优秀教师。

2008年起开始研究地方文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文章数百篇,出版专著《清初儒臣陈瑸在台湾》《千古一清端》广受好评。花十余年点校出版《陈瑸全集》(合作),为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重点图书,成为粤西文献出版史上的划界石碑。2011年赴法国取回广州湾史料数万张,主编《广洲湾史料汇编》(合作)两部。龙鸣教授业余爱好文学,1987年开始在上海《萌芽》杂志发表小说。后来其小说散见于《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青岛文学》等杂志。现为《湛江日报》《湛江晚报》专栏作家,其专栏《龙鸣天下》获广东省新闻奖。《龙雕心文》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