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近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上,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作品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超级蜂巢》又名《这也将会过去》,从外观上看,是一大摞经过裁剪的纸板和通过机械装置能够简单动一动的纸壳箱,高高一摞纸板堆叠在一块屏幕上,屏幕上播放有纸箱制作、回收和搅碎的视频。纸箱上还有向上攀爬的手的投影。作品简介上作者写到“纸箱作为消费社会的一种速朽品,常常被很快的投入使用、运输、丢弃、回收,碾碎成新的纸箱,随即迅速进入下一轮奔走运送。它并不知道自己将被配送至何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珍藏留存,它只知道,它的一切是终将过去的”。这件作品旨在表达消费社会中物品的快速使用和废弃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件作品倒也不是那么难理解,作者想用纸箱这一速朽品来隐喻消费社会的生活。因为纸箱总是很快地投入使用,然后被丢弃、回收、搅碎成为新的纸箱,所以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总是处于不断轮回、重复、十分单调却又无法摆脱的过程。

艺术的专业性在长期的社会语境中被解构,普通人对其专业性既缺乏认识,也不够尊重。《超级蜂巢》的作者在面对批评时选择了道歉:“让大家误会了,可能是因为我的作品看上去就是一坨大垃圾,我的电机是会动的,每一层纸板我都是自己切,这个作品造价真的很高,经过很多设计的,超过了一两万块钱。我只是想向大家道个歉,作品给大家误会,让大家对当代艺术产生误解。”这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专业人士要向非专业的观众致歉?这是否意味着专业的艺术创作必须向大众审美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作品的争议反映出社会对专业性的缺乏尊重可能导致的反智氛围。如果社会不能理解并尊重专业知识,那么专业人士的声音就可能被忽视,甚至被迫向非专业的意见屈服。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它具有多样性,不能因为欣赏不来就否定了她的全部。还有一些人因为这件事情对她恶语相向,直接对她开始人身攻击:说她的钱是都吃到肚子里了吧,父母交了天价学费就是让她去吃的吗?这就是纯纯的没素质了。希望日后大家都能够尊重别人的作品,懂的人自然会懂。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要盲目接受所有类型的艺术,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还是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