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6日,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中国绿公司联盟企业家到访小米汽车,雷军坦言,“现在谈成功还为时尚早,但作为开局确实超预期”。

此次访问是小米汽车超级工厂首次接待企业家团体,王若雄、刁志中、田溯宁、刘东华、王兵、王文京、王伟斌、王均金、宁旻、刘君、刘永好、苗鸿冰、徐井宏、常振明、程虹,包括学者钱颖一、张维迎在内的近百位企业家参与了学习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家试乘小米SU7,驾驶员:雷军

01 进入一个新行业,我们保持了高度的敬畏之心

小米汽车做对的两条策略

  • 守正出奇:汽车工业已有140年历史,“守正”是我们要尊重汽车行业的规律,使用行业成熟技术确保能把第一辆车做好,而“出奇”就是在“守正”的大前提下,进行创新。
  • 十倍压强: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就已投入了3700名工程师,研发费用超过100亿元,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十倍压强,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场理事合影

02 谋胜之前,先想好怎么输,然后避免

大公司做新业务的“三个大坑”

立项之初,团队进行了近一个月高强度的讨论——“我们到底要用什么心态造车?是用500强公司做新业务的心态,还是从零开始创业阶段的心态?”由这个话题又延伸出一个新的话题:为什么过去大公司做新业务,失败的概率会那么高?我们总结出了大公司做新业务的“三个大坑”:认知错位、惯性思维、偶像包袱

  • 认知错位就是错误地预估了行业复杂度和自己的能力,这会导致对新领域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
  • 惯性思维会把原先的经验、习惯不假思索的照搬,轻则效率低下,重则方向错误。
  • 偶像包袱则是带着曾经“光环”,总想着一款产品一出手就一定要石破天惊。

有了这番讨论,团队共创共识了小米造车的初心和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立国 小米汽车副总裁兼产品部总经理

03 只有懂车爱车的人才能做好车

小米要想成为一个百年车企,最终在全球前五,最重要的需要这个信念

三年前,我立了一个小flag,我能不能成为中国车厂老板里开车最好的。小米造车能不能有100项做到“唯一、第一、最” ,我们大规模投入研发底层核心技术,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技术引领者亦是小米新十年的目标。

达成这个目标很重要的是人才,找到最优秀的人,我们有超过1000人在汽车行业有着丰富经验,并在各自领域达到专家级,动员起每个人,思想统一的去做一辆Dream car ,结果总是带来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位企业家向雷军提问

如何看行业“卷”和海外“限”?

雷军:终局思维,以终为始的思考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我的心态是,汽车行业的“卷”才刚刚开始,始终聚焦用户需求和产品竞争力,在技术、经营、效率上不断提升,汽车行业是场“淘汰赛”,必须不惜余力的干。

面对复杂的环境,认认真真把企业做好、把竞争力做好就能找到生存的根基,坚韧乐观,全球市场大有可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友网络科技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提问

从做手机到造车连续创业,巨大的跨越是如何突破的?

雷军只有认知的突破,才能真正的成长

从模式创新到认为硬科技才是真正的创新。我做了14年有了这个认知的改变。小米造车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因为当今智能电动汽车本质就是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这两个行业在高度融合。

飞书CEO谢欣提问

行业竞争激烈,友商老板融洽互动,是如何做到的?

雷军:同行是竞合关系,造车不易,向友商致敬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空间很大,同行间的竞合是常态,共同讨论规范、标准、协同,中国汽车品牌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提问

小米在ESG方面如何考虑?

雷军:小米承诺204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小米汽车工厂采取光伏发电,自主研发了超级压铸设备,以及众多智能制造技术,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都该去思考和行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