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10.11-2024 英文版/外文版/翻译版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某些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GBT 2910.11-2024 英文版/外文版/翻译版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某些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硫酸法测定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由以下纤维组成的某些纤维素纤维和某些其他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中纤维素纤维含量的方法:
-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如棉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苎麻纤维、粘胶纤维、铜氨
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和
-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
注1:附录A、附录B分别给出了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注 2: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是皮层为聚丙纤维、芯层为聚胺纤维的皮芯型复合纤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0.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GB/T 2910.1-2009,ISO 1833-1:2006.1DT)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用 75%(质量分数)硫酸将纤维素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纤维素纤维的百分含量。
5试剂
使用 GB/T 2910.1 及 5.1、5.2 规定的试剂。硫酸(质量分数为 75%):将 700 ml,浓硫酸(20 ℃时 p=1.84 g/ml.)小心地加人 350 ml,蒸馏水5.1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至11。硫酸溶液浓度范围允许在 73%~77%(质量分数)之间。稀氨水溶液:将 80 ml浓氨水(20 ℃时p=0.880 g/ml)加水稀释至1L.5.2

6设备
使用 GB/T 2910.1及 6.1、6.2 规定的设备。
6.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少于 500 ml,玻璃塞。
6.2加热装置,可保持温度在 50 ℃士5 ℃。
7 试验步骤
按照 GB/T 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
将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6.1)中,每克试样加人 200 ml, 硫酸溶液(5.1),塞上玻璃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将烧瓶保持 50 ℃士5 ℃放置1h,每隔 10 min 摇动一次。
将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坩埚,真空抽吸排液,再加少量硫酸(5.1)清洗烧瓶。真空抽吸排液,加入新的硫酸溶液(5.1)至坩埚中清洗残留物,重力排液至少1min 后再用真空抽吸。
冷水连续洗涤若干次,稀氨水溶液(5.2)中和两次,再用冷水洗涤。每次洗涤先重力排液再抽吸排液。最后将坩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
8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 GB/T 2910.1 规定。
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质量变化修正系数(d)为1.01,其余为1.00。
精密度
对均匀的纺织材料混合物,在 95%的置信水平下,本方法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不超过士1%。
附录A
(资料性)
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鉴别方法
A.1 显微镜法
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横截面和纵面图见图 A.1。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横截面特征呈现2个近似圆形并列在一起的形态特征;纵面呈现表面平滑,中间有一条黑线,冇的有小黑点。

A.4熔点法
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有2个熔点范围,分为222℃~229 ℃和 250 ℃~260 ℃
A.5拉伸法
纤维多次拉伸50%后松弛,能快速回复到纤维的初始长度。
附录B
(资料性)
聚烯烃弹性纤维的鉴别方法
B.1显微镜法
聚烯烃弹性纤维的横截面和纵面图见图 B.1。聚烯烃弹性纤维的横截面特征呈现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形态特征;纵面呈现表面光滑,有的有小黑点。从外观上看,难以区分聚氨酯弹性纤维和聚烯烃弹性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