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5月27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三期)已经成立,张新出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注册资本3440亿元。

大基金三期的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企业管理咨询。

据报道,本期大基金将加大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力度,同时还将注重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接和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股权结构上,大基金三期的股东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

5月24日晚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5月27日晚均公告参与出资。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出资215亿元,交通银行出资200亿元,邮储银行出资80亿元。

以此来计算,国有六大行合计出资金额为1140亿元,持股比例为33.14%。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大基金三期于5月24日在北京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新,注册资本为3440亿元,经营范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企业管理咨询。

基金旨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多渠道融资支持,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和大基金一期(注册资本987.2亿元)、大基金二期(2041.5亿元)相比,大基金三期的注册资本明显提高,超过一期、二期注册资本的总和。

另据《第一财经》,除了设备和材料外,AI相关芯片可能成为新的投资重点。

报道称,华鑫证券认为,大基金三期除了延续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支持外,更有可能将HBM等高附加值DRAM芯片列为重点投资对象;中航证券此前预计,美国重点限制环节或为大基金三期投资重点,如人工智能芯片、先进半导体设备(尤其是光刻机等)、半导体材料(光刻胶等)。

华鑫证券分析师毛正表示,国家大基金一直以来对产业趋势深刻把握,并具备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心。国家大基金的前两期主要投资方向集中在设备和材料领域,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算力芯片和存储芯片将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此次的“国家大基金三期”,倾注了太多国家期许,是绝对顶级豪华的“国家队”。

哪些环节咱们最薄弱,国产替代空间最大,这些领域正是三期大基金的重点扶持方向。比如,半导体上游设备和材料,以及AI芯片、先进封装。

其实,咱们每一期大基金都有明确的方向和任务。比如,成立于2014年大基金一期的任务是为国产替代做准备,完善了中低端的设备、代工、封装全产业链条。

成立于2019年的大基金二期的核心任务是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在重点领域的薄弱环节以及取得一定技术突破的领域给予大力扶持。

如今大基金三期来了,建议关注高端领域的设备/材料/零部件卡脖子深水区的国产替代机遇。

什么是大基金?

公开信息显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通常被称为“大基金”,是为推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一项国家级投资基金。它成立于2014年,旨在通过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 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

大基金由中国国家财政、国开金融、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共同发起,采取公司制形式运作,实施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

该基金的成立同样也是为了响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该纲要提出了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的目标,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基金的设立,体现了中国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的决心。

第一期国家大基金成立于2014年,规模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其主要目标是支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减少对外国芯片技术的依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其投资分布大致为集成电路制造占67%,设计占17%,封测占10%,装备材料类占6%。这表明制造领域是一期基金投资的重点。

第一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从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进行投资,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应用等每一个细分领域的 2-3 家龙头。同时国家大基金将会支持并购重组,并与地方、企业基金合作,营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生态链。

第二期国家大基金成立于2019年,规模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较一期增加了很多。大基金二期主要聚焦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重点投向芯片制造及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链环节,支持行业内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