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温度一高,很多朋友就开始秀出自己的吨吨桶,标榜每天几升水。还有人杯不离手,无时无刻在喝水。但有些人发现渴的时候喝再多水也无济于事,反而身体笨重,消化也越来越差。有中医朋友说水喝多了反而伤阳气,加重湿气,长期坚持大量喝水反而有害健康。今天我们聊一聊体内缺水的情况:

1.喝下去的水和体内的水

我们通常认为喝下去的水不需要经过任何变化,就会立刻补充身体里的水,其实是错误的。水在体内也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活动,才能转化到需要补水的地方。比如嘴唇干裂立马喝水或者用水涂抹并不会直接使嘴唇恢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转化,过一段时间才会把水传递到嘴唇。

夏天天气炎热,水也起到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的作用。如果喝的水与体温温差过大,身体还需要先把这些水升温到体温再转化为体内的水,供给全身使用。通常这些活动都是相对缓慢的,当大量出汗或者外界温度过高时,水就会优先协助降温或者代谢,这样补充的水分不会大量转化为体内的水,只会优先被消耗。

所以喝下去的水与体内的水是两码事,中医把体内的水称为津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食物中的水和内生水

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在温和气候条件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500~1700ml,剩下的为食物中的水和内生水。食物中的水一般根据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内生水则是体内代谢过程产生的水,平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水,这部分水的量不大,一般每天约产生300ml。如果平时吃的食物含水量够,是不需要大量饮水的,而且中医认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多喝的水不仅导致胃胀,还会在体内形成“湿气”,影响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大口大量饮水与选择电解质水

有人早起喜欢空腹喝一大杯水,不仅大口喝水,还大量,认为能稀释胃酸,降低血糖。其实水分过快过多进入体内,身体会启动应急保护,把大部分水转为尿液排出。长期如此,身体负担更重。

有些人又问起电解质水,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营销噱头。通常来说,人体需要的电解质无非就是钠、钾、镁,还有一些水溶性维生素。通过电解质饮料补充的不仅有这些电解质,还有含糖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等,完全没有必要购买。如果感觉自己喝水不解渴,可以试试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紫菜,还有豆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夏天补水,可不能大口大量,也不要太冷太冰,适量小口饮用,缺水后补充高钾食物即可。我是食品营养学贺苏,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