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国平/文 谈到儿童性格,人们通常会先想到先天遗传因素的问题,看看孩子的性格随谁。除了遗传基因,很多人还会考虑后天环境的作用。那么,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就共同从以下四种常见现象进行一下探讨,希望能给家长带来启发。

01 儿童多动现象的思考

当下,儿童“多动”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儿童医院接诊的“儿童多动症”病例也在增长,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为什么60年代、70年代那些多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很少出现多动症?反而物质条件好了、孩子少了、多动症多了?

让我们看看一个案例:静静没满月的时候很安静,除了吃手指就是望着天花板,也就是饿了或内急了,才哼哼两声给个信号而已。满月后,姥爷姥姥从农村来了,每天没事就抱静静玩,抱着抱着静静就静不下来了。

所以,我们也在思考,孩子多动是怎么来的?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不安静导致的;另一方面的原因,跟过于关注有关,儿童没有了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02 脾气大是被“惯”出来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天的爸爸和妈妈都是慢性子、好脾气,可偏偏小天不随他们,动辄就哭闹,不如意就摔东西、发脾气,想要什么父母必须立刻给予满足,否则就哭得天昏地暗、没完没了。

小天爸爸一直不解,追溯到上一代人,包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也没有谁是暴脾气。所以爸妈认为小天的脾气和遗传基因无关。

最后追溯到,小天的坏脾气,就是被父母“惯”出来的。果真,送进幼儿园之后,小天“乖”多了。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得很不一样。

03 掉进书堆未必是读书郎

如今,许多家庭经济宽裕,一些家长在“赢在起跑线上”的抢跑思维下,没等孩子到读书季,就把“书城”搬回了家。

本以为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一定爱读书,结果却不然。道理也简单,当孩子喜欢阅读时,书太多了,换来换去滋养了浮躁,然后读书就是泛泛和翻翻,缺少读书郎那种认真和求知的态度。

所以,经验告诉我们,给孩子提供读书的条件和环境,需要适时和适度。

04 做事不认真是因为“玩具城”

儿童玩具太多,是好事还是坏事?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一起给孩子买玩具,把孩子的房间变成了摆满了琳琅满目玩具的“玩具城”。然后,孩子因为玩具太多就难以专一,什么玩具都没玩出点劲头来,就见异思迁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专注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最终一定会迁移到做事情和学习中,尤其是考试丢分的原因,被老师说成不差聪明,差的是不专注和马虎。

总之,如何给孩子营建一个适宜成长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大课题,需要家长们认真思考。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