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摆摊设点关系到民生问题,一个摊点可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计。从我市情况看,占道摆摊人员多数生活技能低、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需要全社会关心关爱,同时摊点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方便了市民、丰富了生活、拉动了经济。

为此,一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统筹把握城市管理与方便市民、规范市容秩序与助力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求得民生就业与市容秩序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市容”与“繁荣”共荣、经济发展和市容秩序双赢,按照 “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共集中规范食摊群点 39 处,提供摊位 2100余个,在主城区就地安置摊点 150 余个,转岗帮扶安排 30 余处特殊群体摊点,应季设置自产自销农产品临时销售摊点 223 处。

集中规范一批。坚持统筹谋划、整体部署,积极克服选址难、搬迁难、市场运作难等困难,通盘考虑市容、环保、民生、市场等因素,归零为整、提高标准,先后选址建设、改造提升洞泉美食城、四季美食广场、淮河嘉苑美食城、湖滨美食排档、佳城美食街等上规模、显档次的饮食摊群点39 处,提供摊位2100余个,创造直接就业岗位 6000 余个。

市城管执法局积极对接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市消防部门等,对摊位招牌、烟道、电路、 上下水、抗风雪、消防安全、公共卫生等制定统一建设标准, 建立摊点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公示备案、摊主自治、违法违规惩戒等制度,确保诚实守信、规范文明经营。

就地安置一批。

对沿街修自行车(电动车)、修鞋缝纫、配钥匙等占道小修理类摊点,采取划线经营,就地安置。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生至上、精准施策,依法依规做好室外、流动摊点经营办法进行管理。

市城管局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居民社区、背街小巷现场摸排,指导各区城管局对于符合条件的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点,对此类摊点实行划线定位、设置挡板、明确标准、统一编号、建立台账进行管理。目前,仅在主城区就设置此类摊点 150 户。

转岗帮扶一批。市城管执法局积极联系市民政、残联和人社部门进行信息确认,对通过核实的身体残疾、生活确实困难、技能低下的流动摊点经营户,积极帮扶进行疏导管理,联系协调相关运营企业增设“福年来”早餐车等经营岗位形式对其进行转岗,帮助他们提高收入;特别是针对身体残疾的摊点经营户,按照原地就近、规范管理的原则,定位设置摊点,既解决其生活问题,也解决了市容管理问题。目前,全市已安排 30 余处特殊群体帮扶经营点。

应季设置一批。在应季瓜果集中上市前,主动谋划,深入调研,在全市居民小区周边、菜市场周边等不影响交通、消防、急救的非主干道共规范设置应季自产自销农产品临时销售摊点 223 处。

市城管执法局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合理规范安置各类摊点,推动了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有效解决,促进了就业、 维护了市容、畅通了交通、方便了市民,实现了市容、繁荣、 民生的有机统一,收到了“多赢”的效果。以人为本,城市才能聚力而兴。

下一步,市城管执法局将继续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生至上、精准施策,依法依规做好室外、流动摊点经营引导疏导工作,进一步推动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问题有效解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烟火气”与城市之美共生。

消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