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直有个很火的“关键词”——幽州

这里,目睹过彭庞勾结匈奴发动的反叛,也见证过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

可以说,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反叛,根据地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幽州。

幽州到底有着怎样的优势,能够如此独得叛军“恩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偏远的地理位置

幽州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古九州”之一,以燕京为中心据点,从东延伸到辽宁(即今天的北京和河北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幽州便已有华夏民族的子民生活,是燕国和赵国共同统治的领土。后来这两个国家灭亡后,幽州被单独划为一个州,吸收了燕赵的全部国土。

自先秦时期开始,幽州便开始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汉朝汉武帝当政时期,为了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他大力推行“推恩令”,同时还将幽州列为了最主要的管控对象。为守住这处东临渤海、北靠燕山、西南毗邻太行山脉的北国边陲,汉朝统治者可谓费尽了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图上看,幽州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形似一个大型的“口袋”。明朝以前航海业尚不发达,故而统治者不必担心东面。西南和北面都有天险作屏障,只有南面是开放的。因此,不管是对汉朝还是对之后的隋唐等朝代的统治者来说,守住幽州的南边,就等于守住了中原。

幽州的领土面积虽然不大,但因为这里大多是山林地带,故而战略意义也十分重大。对于常年在马背上生活的北方游牧民族来说,要想翻越阴山、燕山、大兴安岭而过来打中原,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骑兵并不擅长在山地活动,这一点他们是很难克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种意义上,幽州可以被视作中原地区的“南大门”。中原王朝如果能守住幽州的南边,那么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无法进犯 。反之一旦失去了幽州这个天然屏障的控制权,中原王朝就会沦为游牧民族的阶下囚。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优势,幽州从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叛军们的“大本营”。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李自成到南王冯云山,都是在幽州积攒力量,并伺机对中原发动反叛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天高皇帝远”,幽州不是首都,统治者管也没那么大精力去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整个封建历史上,除了辽、金、元、明、清这五个王朝以外,其他政权的首都都没设在幽州,大多都设立在了中原的核心地带。因为和幽州距离过远,统治者很少会过来巡察,这就无形中助长了那些反叛将领的气焰。如此一来,幽州会成为叛军首选,也不足为奇了。

资源丰富的交通枢纽

在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南方之前,幽州留给人们的固有印象是“一贫如洗”。大部分人可能是因为它和中原实在隔得太远,于是便下意识的将其和荒僻之地绑定在了一起。但事实上,幽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不仅是军事要地,而且还是物产丰饶的资源重地。

幽州地区的农业十分发达,土地肥沃,其产粮能力丝毫不弱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畜牧业也很发达,尤以马匹最为盛产。自隋朝的隋炀帝开通隋唐大运河之后,这里更是和江南连接到了一起,成为了贯穿北方和中原的交通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建王朝时期,幽州的马匹可谓是各个民族的首要选择。据资料记载,幽州每年都会向南方各地运送近万匹优质战马和骑乘马。由于幽州常年气候温和,牧草和水源也很充沛,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马匹必是高质量的好马,自然也能成为各方势力采购马匹的主要来源。

幽州的马匹品种齐全,既有人工饲养的中原良种,也有纯野生的蒙古马。为了养好这些马,幽州人在道县设立了“牧马监”,由监牧对牧马工作进行管理。并且,幽州人为了改良马种还会定期去中原学习养马知识,对幽州马匹的饲养体系进行更科学和更专业的革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换句话说,幽州也可被视作控制中原的门户。农业上占据优势,又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怪乎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会钟情于这处边陲重镇。当然,对幽州虎视眈眈的不止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也很重视幽州,比如隋炀帝就曾将这里设为前沿军事基地。

为什么一定要占住幽州呢?我国成语里有个“招兵买马”,大抵最能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幽州的畜牧业一向发达,古代作战打仗最离不开的就是马匹,如果能将幽州这个最天然的马场占领了,一切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赵两国开始,围绕幽州的争夺战反反复复的上演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北方民族更是加大了对幽州的进攻力度,和中原在这里进行了漫长的拉锯战。等到了五代十国,幽州又成了“幽云十六州”,被中原各国视作志在必得的争夺对象。

进入宋辽两朝后,围绕幽州和云中十六州的争夺愈发激烈。宋太祖赵匡胤为了拿回领地,曾经想过用重金收回,但未能如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也继承先人遗志想收回幽云十六州,结果也没能成功。直到1125年辽国被灭后,金国才从辽国亡主手中收回了幽云十六州。

彪悍的军队战斗力

先秦时期,幽州由于长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影响,当地人都十分推崇习武。在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合居住的环境影响下,幽州和中原王朝始终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虽然幽州名义上还是中原的地盘,但它对后者的认同度没那么高,反而更重视幽州实权者的态度。

东汉末年,三国冒出来一个战力值很高的武将公孙瓒。公孙瓒当时占领的正是幽州,随着各地纷纷卷入乱世的混战,掌管着铁骑“白马义从”的公孙瓒也打算掺一脚。于是,他领着这支由幽州年轻男子组成的骑兵精锐,在混战中分得一杯羹,创下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基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州对各方势力来说的确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那些叛军,他们打赢了可以将这里变为自己的地盘,输了也能够从这里全身而退。幽州和游牧民族离得很近,叛军只要在跑路前和游牧民族达成协议,到时候就能逃到后者的地盘避难。汉朝反叛的燕王卢绾,就是最好的例子。

卢绾是个异姓王,也是汉高祖刘邦“白马之盟”中打击的重点对象。自从这个盟约生效后,自知早晚要被清算的卢绾提前和匈奴通了气,在匈奴的庇护下躲过了樊哙的进攻。卢绾虽然成了汉朝的叛臣,却成了匈奴的“东湖卢王”。而他分到的封地,正是幽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明朝后,幽州愈发成了反叛势力的头号选择。面对一片既能提供丰饶资源,又能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的战略要地,没有谁会为此不感到心动。然而,时光流转千年过后,曾经的幽州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关于它的种种过往还在历史中长存,给世人以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