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健身场所一夜“跑路”。这次发生在沙坪坝区双碑嘉陵支路附2号,一家名为“悦飞”的游泳健身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馆于去年9月19日“跑路”歇业,上百名消费者为此承受不少损失。这场消费纠纷已持续达8个多月,如今已陷入“僵局”,维权似乎“遥遥无期”。

健身场所“跑路”前有哪些惯用“套路”?今天,重庆晚报记者继续“陪你走”。

“跑路”有“征兆”

广场、小区门口频发传单

“悦飞”游泳健身馆于前年7月开业,重庆悦驰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其企业主体。健身、游泳、私教、瑜伽、团课是该馆的主推项目。

家住双碑附近的多名消费者透露,在这里办会员的运动爱好者大部分为附近居民,附近游泳馆仅此一家,其“恒温双泳池”受到大家青睐。

据消费者毛女士回忆,去年8月左右,她发现这家游泳馆在双碑附近的轨道站站前、中心广场、各小区门口发宣传单较为频繁。通过微信扫码方式,她向推销员分别购买了价值2080元的三年卡及不到100元的月卡。没想到一个月后,店家一夜“跑路”。

店员称老板有多家连锁店

抖音社交平台一名为“爱我家”的用户,曾在这家游泳健身馆工作。从其发布的视频中可见,该馆在2022年7月15日左右,接待了大量前来办会员的消费者,他在视频中描述“现场火爆得很,排队交钱”。而这一天,距离正式开馆还有10天左右。另一条视频则发布于2022年10月4日,宣称“49元等于7次次卡不限人使用”。

对于“排队交钱”,消费者胡女士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来,该馆推出的次卡非常优惠,好比她在2022年7月办理的100次健身次卡,价值1800元,算下来每次消费仅18元;二来,或许与推销员口中反复宣称的“老板有多家连锁店”有关,甚至在老板“跑路”前,推销员仍以此作为推销“噱头”。

“另外,让我有些疑惑的是,该馆健身协议收款章并非‘悦驰’公司公章,而是‘南之健’公司公章。”胡女士认为,其中或许存在规避具体责任主体的“猫腻”。

年卡365元,价格有失常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毕业不久的董先生,是该馆的老客户。就在该馆“跑路”前一天,他还在馆内现场办理了价值365元的“一周年店庆”年卡,该年卡还附赠1节私教课、1节游泳课程。董先生对此也非常诧异,这价格有失常理。

设备搬离店家称“去维修”

在该馆附近经商的一名消费者称,她与家人均在这里办理了会员,总共消费了4000元左右。由于她的店铺与该馆相邻,对该馆“跑路”前的异常行为有所察觉。

她描述称,该馆在“跑路”前一个月,曾将“恒温双泳池”的恒温系统运出馆内,请了吊车师傅来托运。当她问及原因时,老板称“去维修”,此后便没了“下文”。而馆内的“恒温双泳池”也变成了“单泳池”,另一半围起来不再对外开放。水温逐渐变冷,干净卫生逐渐处于无人打理状态。

记者调查

店家“失联”背后不简单

“老赖”当了接手老板

对于该馆一夜“跑路”的行为,会员们感到愤愤不平。涉及维权的消费者达到160余人。王先生作为维权群群主,将大家的情况做了详细搜集,并持续性向相关部门提供调查依据。

根据重庆晚报记者了解,该馆的企业主体重庆悦驰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法人为赵鲜,也是该馆第一任店长。在一份内部转让协议上写着,去年6月1日,赵鲜将该馆转让给接手老板舒波。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这位“舒总”存在列入失信人员的记录。其个人宣传资料上曾宣传“2010获得全国健体大赛全国十强”“2020年云南省艺术学院体育系健身专项老师”等。重庆晚报记者多方尝试联系馆内负责人,电话均无法接通。

拖欠员工工资、商场费用

自从恒温系统“去维修”后,“舒总”就再未露面。重庆晚报记者找到年轻店员苟先生,他透露,“舒总”似乎去了成都。店内十几名员工工资均未结清,欠薪金额超过2万元。

“起初承诺的底薪并没有兑现,不仅如此,老板还‘失联’。”据苟先生回忆,关店歇业前,该馆先后换了两名主管,态度较为强势,对于员工提出的疑惑,两名主管均闭口不提。

走访期间,重庆晚报记者与该馆所在的商场管理方进行了沟通。一管理人员提及,由于维权纠纷迟迟没有合理说法,该馆“跑路”后的8个多月内,一直处于封馆状态。其内设施之所以没有搬动,是商场管理方考虑到了消费者的不容易,作为调查依据而留存。“但这样下去,将给商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游泳馆部分水电费也没有交齐。”

当地公安部门已立案调查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官网显示,2022年7月27日,“悦飞”游泳健身馆在开馆之初,就涉及多项违规经营问题,区体育局及街道人员对其高危性体育项目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进行了系统检查,并向游泳馆负责人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其停业整改。

据重庆晚报记者了解,目前,当地多个部门已介入调查,当地公安部门已对“重庆悦驰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同诈骗案”进行了立案。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合同违法违规以及推销办卡“割韭菜”问题,重庆晚报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

律师解疑

“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

这场“跑路”纠纷持续了8个多月,至今仍没达成合理结果,难点在哪?对此,重庆晚报记者梳理几条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请重庆公孝律师事务所民刑交叉专委会副主任郝翠芳律师为大家作分析。

1.欺瞒消费者闭店或者偷偷将器材处理,是否构成违约?

郝翠芳:经营者的上述行为,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健身,构成根本违约,涉案协议、合同应法定解除,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

2.是否有相关规定,失信人员不能担任企业或门店负责人?

郝翠芳:目前没有相关规定。本案健身房在“跑路”前虽进行了公司股权的转让,但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也未告知消费者,故该转让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健身房的前经营者仍要对消费者负责。

3.消费者维权,眼下该怎么做?

郝翠芳:可以通过消委会、人民调解组织等有关单位和组织主持调解,以便快速解决纠纷。若调解不成,则应尽快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经营者退还预交款项及承担违约责任。对于诸如此类的“预付卡”充值形式消费,给大家一些建议:

预估风险:决定办卡前,实地考察健身房经营环境、设备设施、营业口碑、场地租赁期限等各方面条件;

慎重决定:尤其警惕在建、预售以及过高或过低的收费;

落在纸面:所有条款在书面合同中约定清楚;

留存证据:妥善保存交易过程的各项凭证,有备无患。

晚报陪你走

如果你遇到霸王条款、价格刺客、装修问题、保险不理赔、新车变二手车、缺斤少两、消费欺诈、食品安全、网购猫腻等消费维权问题,我们将做到深入调查并客观报道,同时还将联系权威律师为消费者解疑答惑。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李琅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